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锁蛋白组学临床潜能:多组学驱动的队列研究与精准医学研究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7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由赴美产妇死亡赔偿看中美医与法的差距

2015-11-06

有朋友认为,相比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医生的收入,在美国赔偿520万美元与在中国赔偿120万元,是大致相称的。我再次声明,在中国的医疗损害很少存在全部责任,所以通过诉讼赔到120万元几乎不可能。而且,在美国,对痛苦、精神损失的赔偿也不小,这是中美人身损害赔偿最大的不同,体现了美国法律对生命的真正尊重,体现了中国法律对生命的真正蔑视。在中国,除了深圳等极少数地方,5万元封顶了...

罕见病基因检测,结果解读更重要

2015-11-06

在精准医学时代,先进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罕见病的诊治提供了新希望。然而,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仅仅依赖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并不能为罕见病的诊治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必须借助于更多领域、更多学科的配合,特别是临床遗传学专业人员对检测结果的科学解读,才能真正造福于罕见病患者。 基因检测成为重要手段 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端教授...

强生研发新药物 或可长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

2015-11-06

据报道,通过测试,此前接受治疗的309例艾滋病患者,在每日服用药片后,其血液中的HIV病毒已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大约95%的病患通过实验注射药物后,前32周的检查结果显示其血源性病毒得到了有效抑制。这两组病患将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的血液检测。 哈佛医学院艾滋病专家Daniel Kuritzkes博士表示,强生公司的该项业绩报告为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

长期研究发现,低脂饮食对减肥没有帮助

2015-11-06

在一项连续几十年,针对68000前样本,分别展开的53项减肥研究表明,采用低脂饮食的效果,如果一定要说有效果的话,那就是很微弱。 如果你不想长胖,那么最好停止进食高脂肪的食物。这个言论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营养学家也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常用来告诫他人,以展示自己专家的光环。但是他们其实也并不知道其中的机理,在最近公布的研究结果中,在实验开始的第一年,参加测试的53...

基因编辑立功啦,成功治疗白血病,全球首例

2015-11-06

科学家利用这种技术对捐献者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一岁小女孩Layla的白血病被成功治愈。这是第二次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 Layla案例代表第二次基因编辑治疗的成功,第一次是美国去年用于12名艾滋病患者。基因编辑公司正在准备开展编辑酶基因直接进行治疗。 NHS信托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免疫学家Waseem Qasim主持该治...

国务院:到202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

2015-11-06

11月5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这个路线图比北大的‘三步走’战略要求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力争在2030年左右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 据了解,北大曾提出...

革命性艾滋疗法:一到两个月注射一次即可

2015-11-06

据国外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强生公司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隔4个周或者8个周注射两种抑制艾滋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据估计约有120万美国人携带艾滋病毒,这就可能让人们患上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IDS)。与其它病毒不同的是,人体能够随着时间推移摆脱其它病毒,但是一旦你携带上艾滋病毒,你就会终生携带。 目前的一些艾滋病药物能够大幅...

Cell揭示保守抗癌新机制

2015-11-06

在发布于近期《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其似乎阻止了潜在癌性基因组重排的发生。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保守的抗癌(包括淋巴瘤在内)机制。 染色质是一种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延伸阅读:上海交大Cell发表CRISPR/Cas9新文章),其在真核细胞细胞核内形成染色体,被组织成一系列的环,环中可以包含有许多的基因,其大小为...

二胎时代,让唐氏综合症终止于二代测序!

2015-11-06

在田吉顺的一本新书中指出:开放二胎后的“再生育”,和普通的生二胎是有所区别的。也就是说不同于一般生二胎,“再生育”是本来已经放弃生育的女性再次规划生育计划,那么这样带给第二胎的孕产过程更大风险。首先是年龄——非独夫妇的年龄结构明显偏大,集中在35-45岁之间,而这部分所谓高龄孕妇出现胎儿疾病的可能性也高,据统计,就是21三体综合症这一种畸形,45岁女性怀孕的发病率就达到了5%。...

Science颠覆50年干细胞理论教条

2015-11-06

干细胞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血液生成机制的全新观点,颠覆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传统教条。 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证实“过去我们认为知道的一个经典的‘教科书’观点实际上并不存在,”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系教授、大学健康网络(UHN)辖下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John Dick博士说。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最终阐明了不同类型血细胞...

Cell解决DNA修复的长期争议

2015-11-06

生命的基础分子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举例来说,酵母DNA链受损之后,会像展开的风帆一样在细胞中摆动。DNA修复中的这种奇怪现象很早以前就为人所知,但不少研究者认为该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类细胞。 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受损DNA链的摇摆舞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当常见。相关论文发表在十一月五日的Cell杂志上。“哺乳动物细胞发生DNA断裂的时候,受损DNA链的移动性就会...

为什么有些基因高表达?

2015-11-06

在我们的细胞中,DNA被折叠成数百万个小数据包,就像一根线上的珠子,使我们2米长的线性基因基因组,能够纳入一个直径只有约0.01毫米的细胞核中。然而,这些分子珠子,称为核小体,使DNA变得“不可读”。 因此,它们需要暂时无家可归,让基因被复制(转录)到用来制造蛋白质的信息中。细胞如何确保适当的接近“启动子”DNA——基因转录起始的区域,仍然还知之甚少。 最近,来自日内瓦大...

清华北大“抢发”论文风波:张生家回应违反学术道德的指控

2015-11-06

因为一篇论文,北大清华两大名校、三名科学家,卷入了一场学术争议。 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遗传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生家。 而就在此前的8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谢灿对外公开了一封《关于清华大...

清华北大学者抢发论文事件罗生门:抢课题、偷数据、策反学生

2015-11-06

一起发生在中国两所最高学府的学术论文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至今未有结论。 在被质疑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之后,清华大学此前正在引进的研究员张生家再被指控抢夺他人课题,“策反”研究生。 11月3日,接近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鲁白实验室的一位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称,张生家以抢夺、隐瞒、撒谎等不正当手段,将鲁白实验室的磁遗传学课题据为己有。 ...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2015-11-05

    2013年首次在中国出现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一时间引发了全国各地人们对禽流感的恐慌。   H7N9为什么如此可怕?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以前仅在禽间发现,后来出现在人类身上,临床上人感染H7N9潜伏期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

刘奎教授Nature Medicine质疑:干细胞可治疗不孕症?

2015-11-05

有些人声称,通过干细胞疗法可以治疗女性不孕症。然而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却在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对能否利用干细胞来生成新的卵细胞提出了质疑。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希望干细胞能够生成可用于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新卵细胞。 近年来干细胞和不孕症之间的研究不断升温,有大量的媒体对此表示非常感兴趣,还偶有...

2015第八届再生医学和干细胞大会将于11月在上海召开

2015-11-05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百奥泰集团、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资源总库大连人才分库承办的第八届再生医学与干细胞大会-上海分会将于2015年11月18-20日在上海兴荣温德姆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开启再生之门的金钥匙。 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美国Cytori Therapeutics公司副总裁Kenneth K. Kleinhenz先生, 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

揭示肿瘤诊断新方法,基于血小板的RNA测序

2015-11-05

近日,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Myron G在《Cancer cell》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基于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blood platelets,TEPs)的RNA测序可用于泛癌症分析、癌症类型的区分和肿瘤基因突变诊断。 结果表明,血小板的RNA测序可以区分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其准确率达到96%,也能区分六种原发肿瘤类型,其准确度达到71%,并能识...

预测:到2020年细胞检测市场价值为183亿美元

2015-11-05

到2020年,全球细胞检测市场有望从2015年的大约108亿美元增长到183亿美元,其中,2015年到2020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16%。细胞检测市场增长因素包括研发支出的增加,细胞检测越来越多的用于药物筛选,同时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的进展也有助于该市场的增长。 研发支出的增加将有助于细胞检测市场的增长。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数目的增加也将有助于细胞检测市场在市场上主要...

NEJM发布惊人病例:寄生虫在人体恶变为肿瘤

2015-11-05

研究人员在11月4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布了一个异乎寻常但并非史无前例的病例:在一位受到感染的哥伦比亚男子体内,绦虫(tapeworm)留下了一些恶性细胞,这些细胞像一种侵袭性癌症那样扩散。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育寄生物学家Peter Olson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情况:一种外来的生物并未以生物体的方式发育,而是像肿瘤那样进行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