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锁蛋白组学临床潜能:多组学驱动的队列研究与精准医学研究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7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肿瘤基因测序帮住针对性治疗癌症

2015-11-11

“让我们测序你的肿瘤,或许我们能将其同击败这种恶性疾病的药物匹配。”不过,现实是基因组分析仍然仅为癌症病人提供了一小部分帮助。“我们多半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研究人员Charles Sawyers表示。 如今,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医学科学研究中心正期望通过汇集关于患者肿瘤基因组及其临床结果的数据改变这一切。近日,美国癌症研...

游泳天才少女猝死的悲剧基因检测也许可提前预防

2015-11-11

庆文怡的人生永远定格在17岁的花季。 上个月在福州举行的的首届青运会上,17岁的庆文怡曾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夺得女子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两枚金牌,1分08秒99和2分30秒39的成绩可以在世锦赛上闯进半决赛。考虑到罗雪娟之后中国游泳在蛙泳上人才奇缺,不出意外她将入选新一届国家队集训名单。 但是在9日凌晨,她花一般的年龄和笑容永远定格。消息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很...

液体活检能够预测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耐药性

2015-11-10

  97名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开始使用abiraterone之前,没有AR基因改变的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期相比较于具有AR基因突变的患者,或者具有AR基因拷贝数增加的患者,显著增加。此外,他们还鉴定了与药物抗性发展相关的两个点突变。  &emsp...

人民日报:医闹入刑还需制度建设同步

2015-11-10

对于医患关系而言,“医闹入刑”是一种细节性修复,惩罚性法律必须同制度建设同步 刑法修正案(九)已于11月1日生效,“医闹”正式入刑。依据修正案,对“医闹”的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据中华医院管理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

离奇病例:绦虫细胞在人体内变成了肿瘤

2015-11-10

       2013年,在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实验室中,病理学家们经历了震惊的一刻: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癌细胞,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见过它。   故事要从当年1月开始说起,在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医生们接诊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患者。这位41岁的男患者在过去数月时间内都饱受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血液检测可提前5年预测肾脏疾病

2015-11-10

文献来源:Soluble Urokinase Receptor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虽然现在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和治疗肾脏疾病,但最新的研究可以提前预测肾脏疾病的发展,这就可以帮助医生来预防肾脏疾病。 据合众社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oluble urokinase-...

IMI:生物研究须打破“碎片化”现状

2015-11-10

以微生物为研究的“钥匙”,解开地球生物群落的秘密,全球科学家必须打破研究“碎片化”的现状。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的评论栏目,刊登了一篇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营养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赵立平与德国马普研究院布莱梅海洋研究所的尼克尔·杜比利艾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玛格丽特·麦克福尔-盖恩教授合作的文章。三位科学家建...

汤森路透:2015年第3季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十大并购

2015-11-10

2015年第3季度,据汤森路透旗下的Recap公司统计,总计发生了86起并购,披露的交易总额高达1068亿美元。交易额创造了自2007年第3季度,包括2008年第3季度以来的新高,2008年3季度的交易额为9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额上升了111.9%。 2007年至2015年,第3季度交易活动回顾 从2007年至2015年的...

【综述】东亚男性前列腺癌的流行率、管理及疗法研究进展

2015-11-10

近日,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在Urologic Oncology 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阐述了东亚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其未来的趋向,同时研究者还收集总结了大量文献,利用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西方个体几乎没有区别,研究者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增加大家对...

惊悚!那些爱啃人脑的寄生虫

2015-11-10

猫科寄生虫 龚地弓形虫(维基)是最著名且最受争议的神经系统寄生虫。这货极小,毫不显眼,不过一旦让它侵入大脑,就能彻底改变宿主的行为,其宿主包括老鼠、猫、人等。 弓形虫的生命始于猫粪,它的卵(也称卵母细胞、卵细胞)默默地窝在粪便中,等待猫、鼠等携带者的青睐。一旦它们安全地沐浴在临时宿主温暖的肝脏中,卵母细胞就会变成速殖子,这低调的小东西破坏力却不小。这些速殖子伺机转...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2015-11-10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

大爱!11岁女童器官救助6人 父母忍痛延续生命

2015-11-10

  昨天早晨7点,11岁女童雅婷遗体被推进手术室,她的心脏、肝脏、双肾和眼角膜都被取下,并且分别移植到6名继续器官的病人身上。据了解,雅婷在去年出现肌无力等症状,最后医方对其家人宣布准备后事,而其父母最后选择捐赠器官来延续女儿的生命。   11岁女童器官救助6人 父母忍痛延续生命   女童患重症肌无力 &ems...

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基因组编辑新成果

2015-11-10

南加州大学和Sangamo公司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更有效方法。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加州大学的Colin M. Exline博士和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的Jianbin Wang博士。 “使用造血干/祖细胞的基因疗法在治疗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比如HIV)中...

Nature遗传学:突变时钟决定衰老与癌症

2015-11-10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拷贝的基因组。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在不断累积基因组突变。有些突变生成是爆发式的,这些突变往往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比如日光浴和抽烟。但也有一些突变过程是细胞内置的,以恒定的速度持续产生突变,就像不停运转的时钟。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在人类细胞中揭示了这种时钟般的突变过程。文章指出,这种突变的生成与人类衰老和癌症有很大的关联...

Cell、NEJM发布癌症基因组图谱重要成果

2015-11-10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两种最常见肾癌的分子特征,并分类了这一疾病的几种亚型。 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占每年肾癌病例的15-20%。长期以来它被分为1型和2型两类,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基于从这一疾病一些罕见遗传形式获得的信息来了解PRCC的基础遗传学。对无肾癌家族史的病例的分子背景却知之甚少。当前,对于晚期PRCC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

英科学家称植物油致癌 中国专家称低温使用无害

2015-11-10

据中国日报网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吃什么才健康,《法制晚报》记者(法晚微...

国家卫计委:构建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

2015-11-09

11月6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师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维护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以完善注册系统为抓手,逐步构建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依法诚信激励制度和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分明信用优劣,警示医疗风险,净化医疗环境,塑造行业良好形象,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和医...

验血可测寿命?澳新技术可提前14年预测死亡

2015-11-09

  验血能测出人的寿命?澳大利亚与芬兰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据澳洲网5日报道,近期,两国科学家在一项联合研究中发现,血液中某些常见蛋白含量较高的人较他人更容易死于严重感染,且一个人是否会死于严重感染的几率最早可提前14年预测。这意味着,只要通过一次简单的血液测试,一个人死于诸如败血症或肝炎等严重感染型疾病的几率便可以提前得知。  &emsp...

Foundation Medicine三季度业绩增长54%

2015-11-09

  投资者对临床试验缺口持消极态度,因此降低了其2015年对临床检测的预期,并且近期Foundation Medicine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下降了21%,达到了18.91美元。   这家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公司第三季度收入达到了2450万美元,高于一年前的1640万美元,并超过预期的2400万美元。   总收...

Cell & NEJM:全球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又一研究突破 阐明致死性肾癌的发病机制

2015-11-09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从事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通过进行研究,对第二种常见类型的肾癌的两种类型进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并且对这种常见类型的肾癌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每年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