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47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国际关注!陈子江院士团队发表人类早期胚胎翻译组图谱,揭示生命初期关键机制
9月8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院士、赵涵教授团队联手清华大学颉伟教授团队,发现了人类早期胚胎翻译调控新机制,以长文形式在《Science》发表题为“ Translatome and transcriptome co-profiling reveals a role of TPRXs in human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的文章。 ...
【Cell子刊】南京大学毕艳团队首次发现外泌体介导脂肪-大脑间通讯机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毕艳教授团队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李靓副教授团队合作,在 《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外泌体介导脂肪-大脑间通讯并促进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2)00347-3?...
【Cell子刊】上海交大房静远教授团队关于结直肠癌防治靶点的最新综述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教授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CRC)中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 https://www.cell.com/trends/microbiology/fulltext/S0966-842X(22...
【Science子刊】换了一个器官后,肠道微生物组生态失调后果有多严重?
8月31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如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第一,通过使用宏...
【Science子刊】科学家确定了三种蛋白质:可在心脏病发作后维持心脏功能
该研究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它的阳性临床前数据概述了这三种蛋白质的机制,这些蛋白质已被证明可以在小鼠心脏病发作后恢复其心脏功能。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o0699 “搜索引擎”Funsel 01 ...
【Cell子刊】蛋白质RAF1的结构揭示:开发抗肺癌新药的关键步骤
9月1日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的一项新研究的结果为设计RAF1降解剂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这些降解剂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KRAS抑制剂联合使用,都可以在KRAS癌基因诱导的肺腺癌患者中产生重要的治疗效果。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7276522007973?v...
【Science】中科院最新研究:创建世界首个染色体融合小鼠,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周琪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该研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这...
【Cell子刊】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贪吃鬼”神经元,看到食物就发亮
“食物是人类社会互动和文化习俗的核心。“南希·坎维舍(Nancy Kanwisher)说,“食物是我们文化认同,宗教实践和社会互动以及人类所做的许多其他事情的许多元素的核心。”这些发现基于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库的分析,该数据库通过人类大脑对一组10,000张图像的反应,提出了许多关于这种神经群体如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额外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探索人们对某些食物的反应是如何根据他们的好恶...
【Cell】第一张T细胞受体结构图像问世,揭秘T细胞受体作用机制!
许多表面受体通过在配体结合后改变其空间结构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到目前为止,这种机制被认为也与T细胞受体有关。由法兰克福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的Lukas Sušac,Christoph Thomas和Robert Tampé领导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的Simon Davis和Max Planck生物物理研究所的Gerhard Hummer合作,首次成功地可视化了一种与抗原结合在一起的膜结合T细胞...
【Science】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人源IgM-B淋巴细胞受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该研究的相关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IgM同种型B细胞受体(IgM-BC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膜结合的IgM(mIgM)与Igα和Igβ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组装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B细胞受体如何组装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同时也为基于B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 https://www.science.o...
【Science子刊】王泽峰/汪洋团队联合发文——癌症中广泛的长度依赖性剪接失调
癌症中的剪接失调已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分子特征,在癌症的生物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系统地分析转录组测序的大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长度依赖性剪接失调的一般趋势,其中短外显子更有可能被错误剪接。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王泽峰教授团队、大连医科大学汪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CASE的面板,作为可靠的癌症分层标志物和生存的强预测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ell子刊】免疫基因组分析——预测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反应
针对上述情况,近日,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中心(Riken 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al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诊断模型,来用于预测ESCC患者对铂类新辅助化疗(NAC)的反应。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转录组学、免疫及拷贝数变异(CNV)方面的相关因素(也包含了吸烟状态等其他指标),并将这些因素结合到...
【Science子刊】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可直接加速结直肠癌进展!
这项研究的标题是“Disruption of the circadian clock drives Apc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o accelerate colorectal cancer”,于8月10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
【Cell子刊】戒烟新方法!利用神经编码提高尼古丁厌恶感!
研究通过抑制输入和多巴胺神经元本身上尼古丁受体的脱敏都有助于减少奖励途径中的多巴胺信号传导,然后减少愉悦感,因此产生行为厌恶。该研究发布于《Neuron》,描述了尼古丁厌恶所涉及的大脑回路。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2)00608-0?_returnURL 介导尼古丁厌恶作用...
【Cell子刊】你的免疫力需要充值吗?新冠免疫力可以查询“余额”了
该研究于8月4日发表于Cell Reports Methods期刊。 一个简单、便捷的测试 Li于2019年秋季加入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主要研究血细胞发育及血细胞癌变。当SARS-CoV-2病毒出现后,Li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抗击新冠大流行。那时,已...
【Science】第一次大规模研究:131个人类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分析
近日,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131 human brains reveals aging-associated hypermutability”,向我们揭示了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复杂病因学及其与表型的潜在关系。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
【Cell子刊】新方法!利用基因嵌入鉴定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基因
贝勒的研究人员确定PLEC和UTRN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新的以及未被怀疑的候选基因”。该研究发布于《Cell Genomics》。 https://www.cell.com/cell-genomics/fulltext/S2666-979X(22)00104-5#secsectitle0010 新算法GeneEMBED 01 芝...
【Science子刊】单细胞测序应用于男性不育——优化圆形精子细胞注射技术新途径
无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约为男性总人口的1%。在一些不育的男性中,圆形精子是睾丸活检期间可见的最成熟的单倍体细胞,圆形精子细胞注射(ROSI)的发育可以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后代。尽管有关于ROSI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但限制该技术的一个主要瓶颈是重建胚胎的发育潜力受损;因此,有必要阐明ROSI胚胎中这种表型背后的机制。 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白晓春教授、赵...
【Science子刊】细胞通过“自言自语”获得更好的免疫反应!
今年一月,André Veillette博士发布于《Cell Reports》的研究结果展示了使用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两种分子来唤醒免疫系统破坏癌症的本能。如今,他和疫学研究员Romain Roncagalli博士的发布了最新研究,揭示了细胞通过内部沟通更有效地促进身体免疫反应的能力,它发表于《Science Immunology》。 https://www.scie...
【Science】美颜神器透明质酸——还能唤醒干细胞修复肌肉?
8月4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JMJD3 activated hyaluronan synthesis drives muscle regeneration in an inflammatory environment”揭示了一种控制肌肉修复的独特细胞通讯形式。肌肉干细胞(MuSC)通过激活细胞外基质蛋白透明质酸 (HA) 的产生,克服来自损伤生态位的抑制性炎症信号、...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