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288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上海医药牵手京东,11亿元A轮融资落定

1970-01-01

8月18日晚间,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医药”,601607.SH)发布公告称,旗下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云健康”)完成来自上海医药、京东,以及IDG资本等的A轮融资,融资总额约为11.12亿元。 此次公告可回溯到三个月前,上海医药就曾公布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5月18日的公告中,上海医药与京东双方承诺,将共同增资上药云健...

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权威期刊发表miRNA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的特征。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2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林标杨( Biaoyang ...

中山大学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4型疱疹病毒,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胃癌、鼻咽癌等等。据统计,全球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着这种病毒。 EBV感染B细胞的过程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人们对EBV感染上皮细胞的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NMHC-IIA是介导EBV感染...

罗氏将收购新一代测序技术酶工程公司Kapa Biosystems

2015-08-20

  近日,罗氏(Roche)宣布了一项最终的协议,即收购分子生物酶类公司Kapa Biosystems,目前收购金额不详。   Kapa公司总部在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明顿市,而其研发和生产工厂在南非的开普敦市,该公司主要为新一代测序技术、PCR、实时定量PCR技术提供最优化的酶类。   目前Kapa公司拥有一项专利化的蛋白质工程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帮助产生特殊酶类,进而改善多种反...

《转》访Kucherlapati院士:健康管理,看精准医疗如何发力?

2015-08-20

  导语:2015年,不平凡的一年——“精准医疗”的口号已经传遍全世界,就像一道创新题,各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精准医疗进行不同的解读,以及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施。但精髓是不变的,那就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那么,精准医疗如何推动人类健康管理?转化医学网有幸邀请到美国科学院Kucherlapati院士,请他和我们分享一下他对“精准医疗”的理解。 &...

Nature Methods:一种快速而可靠的ChIP-seq方法

2015-08-20

  奥地利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的ChIP-seq方案,将转座酶tagmentation和染色质免疫沉淀相结合,之后开展新一代测序,从而大大简化了ChIP-seq的流程。这个名为ChIPmentation的方法于8月17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上。   转座酶tagmentation的方法最初由华盛顿大学、...

Nature:分而治之的肿瘤侵袭策略

1970-01-01

   最近,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侵袭性癌细胞是如何侵入健康组织的”。这开辟了新的方法,从根源上来攻击癌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八月十九日的《Nature》杂志。 当正常的身体细胞摆脱它们同伴的控制之后,可能会形成肿瘤,并最终导致癌症。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了解“这些细胞首先是如何设法使自己获得自由的”。现在,瑞...

Genome Research全面解读基因组miRNA

1970-01-01

   MicroRNA(miRNA)在调控基因表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涉及了许多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 成熟miRNA只有大约22个核苷酸,但它们的转录本可以长达数百kb。初级miRNA转录本(或pri-miRNA)很快就会被加工为成熟miRNA,导致RT-PCR、RNA测序等标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高。由于不了解miRNA基因的启动子或剪切位点,人们...

Science:DNA断链如何保存基因组完整性?

1970-01-01

   为了复制和修复目的的基因组编辑,是通过内切酶来操作的,它能在非常特异的位点切割DNA链。这些位点被称为“限制性位点”,是由核苷酸的回文序列组成。断裂DNA叉的修复还没有得到完全理解;此外,科学家想确定断裂诱导的复制(BIR)――一种基因组重排修复机制,如何避免基因组不稳定性(可导致快速进化、适应性和肿瘤发生)。 双链断裂对于细胞来说,是特别...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解析肠道免疫新机制

1970-01-01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华课题组发现了通过细胞内囊运输调控肠道稳态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于2015年8月3日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Nature Immunology在线发表(Commensal bacteria direct selective cargo sorting to promote symbiosis)。刘志华研...

南京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关联分析鉴别出了中国汉族人群中新的先天性心脏病风险位点。这项研究发布在8月1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大学的胡志斌(Zhibin Hu)教授、莫绪明(Xuming Mo)教授以及西南大学的罗凌飞(Lingfei Luo)教授是这篇论文...

Nature子刊:精确制导的抗癌利器

2015-08-20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们将常用成像技术MRI打造成为一种精确制导的抗癌利器。他们用MRI来引导治疗性的细胞,直接靶标机体深处的各种肿瘤。这项研究发表在八月十八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人体的内部结构,并根据MRI影像做出医学诊断或者监测疾病的发展...

GEN:制药公司争相布局CAR-T领域,“行路难”待解决

1970-01-01

免疫治疗可谓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人们高呼着:治愈癌症不是梦。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日趋白热化,许多制药公司也在纷纷追赶这一狂潮。不过,Terumo BCT公司的专家Tim Taga近日在GEN网站撰文称,尽管CAR-T疗法表现出惊人的潜力,不过公司在制造这些细胞时仍面临一些重大问题。 大约二十年前,Taga就开始关注CAR-T细胞的...

Nature:风口浪尖上的CRISPR基因编辑

1970-01-01

“扯淡!”,这是哈佛医学院生物工程师Kevin Esvelt看到去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时,口中冒出来的第一个词。这项研究工作描述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将突变插入到了果蝇中,并且这种突变可以传递给几乎所有的果蝇后代。尽管有趣,这份研究报告却让Esvelt感到不安:如果基因工程果蝇从实验室中逃出,突变有可能会在整个野生种群中迅速传播...

Nature发布心脏病重大发现

1970-01-01

由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鉴别出了引起常见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MVP)的第一个突变基因,当前有大约2.5%的人口受累于这一心脏瓣膜疾病。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该研究小组报告称在三个具有MVP 遗传史家族的受累成员中他们发现了DC...

Nature子刊:基因治疗可以做得更好

1970-01-01

   通过RNA干扰(RNAi)特异性沉默致病基因,是很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这样的基因治疗主要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和siRNA来实现,不过它们在活体内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往往不能有效实现组织递送和细胞摄取。为此,科学家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杂合寡核苷酸。 ASO与细胞中的目标mRNA结合之后,内源RNase H1就会将这种mRNA降...

军事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1970-01-01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去泛素化酶OTUD3调控了PTEN稳定性及抑制了肿瘤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7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任职于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大连医科大学的张令强(Lingqiang Zhang)研究员。张令...

干货:ASCO发布乳腺癌生物标记物临床实践指南

2015-08-19

  近日,刊登在国际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的科学家阐述了一项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即利用生物标志物来对转移性乳腺癌女性的系统性疗法提供指导性的决策;研究者表示,这篇文章的目就是推荐利用合适的乳腺肿瘤生物标志物实验的结果来帮助指导转移性乳腺癌的系...

Illumina面向C端发力!投资消费者基因组学公司Helix

2015-08-19

  根据合作伙伴的说法,他们成立Helix是为了提供消费者可以负担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的测序和数据库服务。消费者将能够管理他们自己的数据,并进入一个由Helix伙伴提供的应用需求超市,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基因组数据。   “基因组学的成本和知识现在到达了一个拐点,现在我们具有一个重大的机会,来解锁当前个人不能广泛应用的信息,”Illumina CEO Jay Flat...

PNAS:不孕不育致病基因是哪些?

1970-01-01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性策略在人类机体中鉴别出了引发不孕不育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其是人类机体中常见的遗传突变类型,每一个SNP都代表着单一DNA或核苷酸元件的差异。 研究者John Schimenti表示,如果我们阐明了SNP是有害的,随后当病人进行基因组测序时就应该帮其确定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