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32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肠”路漫漫,盘点国内外研究肠道菌的公司们

2016-08-05

  “而近年来,人体微生物组被发现能从人体内环境层面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状况,并且还是一种彻底的无创检测手段、通过粪便来检测,近年来变得异常火热。因此,人体微生物组学,很有可能成为精准医疗即将到来的下一个热潮。”--秦楠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带着投资人和科学家希望投向这热潮中的公司们:    Seres Therapeutics   Ser...

第六届中国结节性硬化症研究与应用大会暨病友年会议程

2016-08-04

  第六届中国结节性硬化症研究与应用大会暨病友年会   会议议程   The sixth China tuberous sclerosi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onference and patients annual meeting ...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新研究成果

2016-08-02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

调查与研究|中断的免疫疗法

2016-07-30

2016年5月初,周杨在上海崇明的横沙岛上露营。岛上马路两旁栽着高大笔直的水杉,它们投下的阴影几乎盖住了整个路面,令阳光显得不那么灼眼。这是长江河口一个冲积而成的小岛,岛上密布的水网之间分布着一块块新淤积成的陆地,远远看去像一望无际的草原。空旷的景色和平缓的节奏让人难得地放松下来。 周杨需要放松。上个月中旬,他刚完成第一次细胞回输。具体而言,是将血液抽出体外,血液中的细胞...

李兰娟院士:人工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6-07-28

“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氏人工肝系统”开拓者李兰娟从医4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无悔的人生选择。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肝炎治疗至今,李兰娟在重症肝病诊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以过硬的技术成功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重症肝病患者。日前,记者走进李兰娟的办公室,倾听这位科研专家、“医学狂人”介绍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中国是肝病高发国...

研究解开黑色素瘤抗免疫治疗的原因

2016-07-22

  免疫治疗已彻底改变了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但有些最开始使用的患者仍然会肿瘤复发和增殖。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揭示晚期黑色素瘤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性的机理。   他们的工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题目为“黑色素瘤中PD-1靶点耐药性相关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新疗法的开发,来延长缓解期或消除肿瘤。   Antoni Ribas博士,血液学和肿瘤学教授,加州大学...

《自然》:中国将率先开展CRISPR–Cas9临床研究

2016-07-2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和当今科学领域最热门话题,在这场科学盛会中中国科学家也不甘寂寞,先后在国际上最早开展了人类胚胎细胞基因编辑,进行了猴基因编辑的研究,现在又率先试水临床应用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癌症学家Lu You小组计划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试验按照计划将在2016年8月开始,该临床试验已经在7月6日获得医院的伦理委员会...

32亿美元,CAR-T、免疫疗法、肿瘤研究项目依次被收购!

2016-07-21

近期著名生物制药媒体人John Carrol撰文列举了赛尔基因过去两年高达32亿美元的各类收购和合作,这还不包括至少50亿美元的潜在里程金。这些收购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但也有免疫、纤维化、肾功能障碍等。合作伙伴主要是小的生物技术公司,但也包括阿斯列康这样的大药厂和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总共20多家。 新药研发阵线漫长,产品的成功风险和潜在价值在不断变化,所以各个阶段都存在收购和合作。一个极端是所...

【研究】临床基因检测助力智障诊断

2016-07-21

日前,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及其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团队称,临床基因组学可以提高对智力障碍者的检出率。在对300余智障人士进行传统临床诊断方法的同时,该团队前瞻性的使用基因组学方法对其进行诊断。 研究人员Fowzan Alkuraya和他的同事本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基因组方法可以对60%的病例给出结果,而传统方法只能对其中的16%进行判断。与...

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获突破

2016-07-19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团队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家睿、曾嵘团队在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 肉碱是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β氧化的重要载体,在线粒体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酰基肉碱作为肉碱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动物研究中能反映早期的脂肪酸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应激状况。然而,酰基肉碱谱能否预测Ⅱ型糖尿病的...

研究发现:母亲携带的线粒体基因影响下一代寿命

2016-07-18

母亲基因对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据外媒报道,近期西班牙研究人员通过转变老鼠的线粒体基因发现,具有母亲遗传基因的老鼠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这个结论将可能为人类的健康老龄化带去光明。 人体的每个细胞约有20000至25000个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为核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遗传。极少数线粒体基因则只来自母亲。有时线粒体基因突变可导致器官枯竭甚至死亡。来自马德里的西班牙国家...

【科技前瞻】Stem Cells新研究揭示治疗性干细胞离开血管的新机制

2016-07-15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疗法中起治疗作用的干细胞离开血液的方式与大家之前的认识有所不同。研究人员将这一过程称为angiopellosis,对该过程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干细胞疗法的理解,还对理解癌症转移过程有所帮助。该成果近期发表在《Stem Cell 干细胞》期刊。 白细胞需要经过白细胞渗出过程(diapedesis)离开血流到达感染部位,在白细胞渗出...

NIH将筹建肿瘤细胞培养样本库项目,有望加速癌症研究

2016-07-14

为通过国际合作加速癌症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与三个欧洲组织展开合作,以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肿瘤样本。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NIHqixia的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与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ancer Research UK)、桑格研究所(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和Hubrecht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创立...

中国基因编辑研究且快且急 专家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避伦理风险和社会争议

2016-07-14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再到修改人类细胞……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风靡生命科学领域。 日前,在香山科学会议第564次学术讨论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工作正在向源头创新转移,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并及时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保证基因编辑下游应用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向源头创新转移 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生...

研究发现:染色质基因分析可识别癌症起源

2016-07-13

美国杰克逊实验室(JAX)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对开放染色质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来确定导致既定类型白血病的细胞类型。这一方法对白血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1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每种癌症都始于一个单细胞的异变。知道了癌细胞的起源细胞,研究人员就可以分析出癌症的亚型,进而开发出新的诊疗手段,但现有方法很难从大量肿瘤细胞样本中识别出其起源细胞。 染色质...

拿到1.2亿美元后,这位美国科学家打算如何开展精准医疗研究?

2016-07-1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出资创纪录的1.2亿美元给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用于促进医学上历史性的转变——基于患者独有的基因构成,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开展的精准治疗。 1.2亿美元无疑是NIH颁发给圣地亚哥科学家单一授予中的最大手笔。这是奥巴马政府精准医疗倡议的一部分——通过数字技术的巨大进步为患者定制治疗方案。 Eric Topol博士是合作研究的领导...

啤酒花提取物能降低乳腺癌风险吗?研究结果已给出答案!

2016-07-12

根据一项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 / NIH植物膳食补充剂研究中心的实验发现,富集的啤酒花提取物可以激活细胞中的一条化学通路,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天然植物膳食补充剂,如啤酒花,在出现绝经后症状的女性中越来越流行。因为相对于激素治疗—与增加乳腺癌风险有关,它们被认为是更加安全的替代品。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一个更安全的替代。不过,该提取物的效力和潜在毒性仍在研究之中。 &nb...

研究发现: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先天“豁牙”

2016-07-12

温州医科大学近日宣布,该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安贞医院、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国立口腔颌面部研究所,首次发现了WNT10B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或遗传性多数牙缺失。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子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恒牙缺失患病率为1.6%—9.6%,多数牙缺失指6个及以上的恒牙缺失,是先天性缺牙中较严重的...

微观肠道菌——肠道菌研究一览

2016-07-08

2010年5月19日是首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各大期刊杂志封面,如在6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封面就有一篇此类文章-Natural history of ...

喝牛奶竟比喝水更补水 新研究颠覆"一天8杯水"原则

2016-07-08

  大多数美国人都听说过,每天必须喝八杯水,以保持身体水分,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几乎没有数据支持这一建议。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6日报道,但是现在,一种新的“饮料水分指数”为如何最有效地补水提供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建议。这一指数是根据英国去年1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开发出来的。这项研究追踪了喝下13种常见饮料后,它们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