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4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SETD2
我国科学家近期主导研究发现了一个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有较常见突变的抑癌基因,且揭示其功能异常与多种不同致癌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因而为研发白血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这项最新成果 10 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 ...
PPS:增强抑癌基因功能或可帮助对抗癌症
近日,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遗传因子Grasp(Grp1-associated scaffold protein,Grp1相关支架蛋白),其可以帮助促进P53抑癌基因的功能并抑制癌症发生。研究者说,如果找到方法来维持或者增强这种遗传因子的作用,便可以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光化学和光生物...
癌症免疫疗法先驱Allison:获2014圣·乔奇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日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NFCR)宣布将第9届圣.乔奇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Szent-Györgyi Prize for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授予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免疫学学院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
JNCI: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降卵巢癌风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把女性罹患卵巢癌风险降低 20%。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强调,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把这个结论作为临床建议推荐。 ...
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全球面临癌症大爆发 中国状况堪忧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据香港大公报综合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此前发布研究报告,警告未来将出现癌症病例大爆发的情况,呼吁民众调整生活方式,必须考虑限制酒精和糖分的摄入,以及戒烟。报告说,中国的癌症在2012年的发病个案几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第一位,并预测2035年全球新癌症病例将增加近一半。 这份《世界癌症报告》由世卫下属的官方癌症...
PNAS:致癌基因会“硬化”细胞
日前,来自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致癌基因会增强癌细胞的硬度和扩散能力。这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 &n...
Nature:大规模解析21种癌症基因组
大多数癌症基因都是以中等频率发生突变的,在某一具体肿瘤类型的五个样本中发生突变的不到一个,所以对癌症基因的准确识别需要基于大规模取样,以便将突变率的这种异质性考虑进去。 现在,由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针对 21 种癌症类型开展了大规模分析,这项里程...
Cancer Cell:男性基因缺陷或诱发肝癌,糖尿病
密歇根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雄性基因缺陷会引起肝癌和多种类型的糖尿病。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Cancer Cell杂志上,研究采用小鼠为模型,科学家发现NCOA5基因在雄性雌性小鼠中都有表达,当NCOA5基因发生改变时,仅雄鼠会过多产生干细胞,最终导致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性肝癌在男性中发病率比女性高二至...
Nat Methods:新方法有助于大规模检测癌症的生物标记物
癌症蛋白质组专家Amanda Paulovich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大规模标准化进行蛋白检查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鉴定疾病相关生物标记物和药物开发。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 Paulovich博士开发的新技术能够系统,准确的分析人类蛋白质组。科学家能够同时准确的检测来自不同样本的数百个蛋白的表达量。来自...
肺癌转化医学研究:未来中国将是领潮儿 个体化治疗是重点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国在肺癌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研究的逐步深入,肺癌靶向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中国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大国。那么这些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针对中国肺癌临床研究和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媒体编辑对陆舜教授进行了专访。&n...
复旦药物研发获突破 治血癌有望
经过逾4年的研究,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课题组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动物骨髓造血关键蛋白TET2的三维结构,这将对血液肿瘤(即血癌、白血病)治疗性药物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上述成果昨日(6日)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引起世界同行广泛关注。 哺乳动物TET蛋白家族有3个成员,即TET1蛋白、TET2蛋白和TET3蛋白。TE...
Science:癌细胞独特的DNA损伤修复机制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组会被复制成两份拷贝。这一过程发生于称之为“复制叉”的结构中。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叉往往遭到破坏,导致双链 DNA 断裂。 由瑞士日内瓦大学科学学院教授Thanos Halazonetis领导...
分子检测有望避免乳腺癌过度治疗
乳腺癌早期检测往往难以判断其危险程度,但过早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就可能造成过度治疗,带来不必要伤害。现在,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乳腺导管中的一种分子可帮助判断癌症发展趋势,从而决定是否采取干预措施。 ...
Science:揭示胆固醇如何影响乳腺癌风险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因高胆固醇浓度而有着较高乳腺癌风险的妇女的命运可能会受到某种特定胆固醇代谢物——或其分解产物的支配。 研究显示,肥胖且有着高胆固醇浓度的绝经后妇女有着较高的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科学家们对为什么会这样并不理解。如今,Erik R. Nelson等人在小鼠中显示,一种被称作27HC的特定的胆固醇代谢物会促进乳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德国凯杰:与礼来制药达成癌症药物伴随诊断检测项目合作
·合作旨在通过凯杰的伴随诊断技术开发针对礼来新型癌症药物的伴随诊断检测·合作基于双方早前所达成的框架性协议,开发用于指导创新疗法应用的先进诊断检测·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therascreen KRAS检测通过FDA审批,以及血癌JAK2基因检测的临床进展为凯杰和礼来的第三个合作项目提供了良好基础 &...
STM:新型微芯片通过物理方法可简单快速检测癌细胞
20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一种微芯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人体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早期的癌症诊断。 癌变细胞的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得多。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的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
Science:肠道细菌可帮助治疗癌症
据两项刊登在《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细菌群落可帮助确定某些抗癌疗法的功效,其中包括那些先前被认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 &...
Oncogene:恶性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
英国科学家鉴定出能够区分恶性前列腺癌的特殊蛋白,未来可依据该蛋白表达情况确定针对不同病人治疗方法。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Oncogene杂志上。科学家发现相对健康组织,前列腺癌组织中有高水平的NAALADL2蛋白表达,该蛋白的高表达特性足以作为扩散到全身的恶性前列腺癌的标志。 科学家在两组病人中尝试用该蛋白做标记物诊断前列腺癌。更重要的是,该...
“一滴血测癌症”说法是误解 标志物检测早已运用
昨天本报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且其自主研发的成果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对此,“一滴血测癌症”的说法在网上广为流传,不少网友,甚至专家在关注的同时也表示...
Int J Cancer:口腔癌新型生物标记物 加速推进个体化疗法
近日,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是否个体会患口腔癌,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口腔癌是亚洲常见的癌症之一,研究者发现这种新型蛋白质可以扮演生物标志物的角色,从而帮助研究者确定患者口腔的损坏程度是否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某些癌症发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