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5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食管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食管癌是在中国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一种高发的肿瘤类型,其5年生存期不到15%。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某些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已展示出诊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等临床价值,但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来说,能否利用CTCs检测来进行预后预测以及疗效评估还不明确。近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与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MEDICINE》杂志上联合发表研究论文(IF=5.732),...
Science佐证诺奖得主观点:维生素C可抗癌
也许Linus Pauling还真有些道理。几十年前,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在提出支持维生素C可以对抗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这一观点后,被排挤到了医学界的边缘。现在,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小鼠体内维生素C可以杀死携带一种常见致癌突变的肿瘤细胞,遏制肿瘤的生长。 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在人类身上也成立,研究人员或许找到了一种方法治疗一大批缺乏...
Nature子刊:对抗癌症,试试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而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近日刊登论文,介绍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从胰腺癌症病人组织中扩增和培养原代癌细胞类器官的新成果。该项技术使得研究者有望直接使用病人的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快速而经济的个体化的药物测试。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Senthil Muthuswamy...
加州大学启动个性化乳腺癌筛查指南研究
The Women Informed to Screen Depending on Measures of Risk(WISDOM)研究将会取代雅典娜乳腺健康网络,该网络现在约有15000名女性在加州大学五个医疗中心和中西部的桑福德健康所接受护理。 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乳腺癌中心主任Laura Esserman领导,研究人员招募了十万名女性,并将其随机分入从四...
Cell揭示保守抗癌新机制
在发布于近期《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其似乎阻止了潜在癌性基因组重排的发生。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保守的抗癌(包括淋巴瘤在内)机制。 染色质是一种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延伸阅读:上海交大Cell发表CRISPR/Cas9新文章),其在真核细胞细胞核内形成染色体,被组织成一系列的环,环中可以包含有许多的基因,其大小为...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连发miRNA、癌症新文章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2013年...
循环肿瘤DNA实时跟踪癌症发展
据本周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发现,流进入血液中的肿瘤DNA,可用于实时跟踪肿瘤的发展以及对治疗的响应。 三年多来,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一名乳腺癌患者身上,采集了外科肿瘤样本(活检)和血液样本。他们仔细研究了进入血液中的、来自死亡肿瘤细胞的小DNA片段,并将它们与在同一时间点上采集...
卫计委邀教授谈“红肉致癌论”:如何正确吃肉
被世卫组织列入“致癌名单”后,红肉和加工肉类还能吃吗? “该怎么正确吃肉?”——11月4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 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在线答疑,以微访谈的形式回应当下热议。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1类...
流言揭秘:身高越高癌症风险越大?
日前,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虽然仅仅是以会议摘要的形式发布,却引起世界主要媒体的热烈追捧。这就是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完成的一项基于瑞典人口的大型研究。结论是,身高越高的人患上癌症的风险越大。 以上结论是研究者通过对1938年到1991年间出生、年龄超过20岁的550万瑞典男性和女性公民几十年的追踪随访获得的。我们知道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对于全体公民的资料都有详细记录保留,研...
北京大学团队发布肝癌无创早期诊断新技术
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C)被加上一个甲基而形成甲基胞嘧啶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发生于CpG二核苷酸。CpG二核苷酸高度聚集于被称为CpG岛的基因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基因转录起始处,具有重要的转录调控功能。CpG岛在正常细胞中大多处于去甲基化状态,但在肿瘤细胞中,大量CpG岛会发生异常高甲基化。CpG岛异常高甲基化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种非常有前...
749万,40-64岁为主!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发布我国癌症流行数据!
2015年10月9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陈万青带领团队在国际著名癌症专业期刊《癌症通讯》(Cancer Letters)上首次发布我国居民癌症现患数据。结果显示,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其中男性患者368万人,女性患者381万人),总体5年癌症患病率为556/10万。与发病率相比,5年患病率更能从整体上反映疾病负担。2011年,我国5年内患癌且存活人数...
揭秘癌症热疗法
癌症的“热疗法”(Hyperthermia或Thermotherapy)是一个被探索已久却依然存在争议的治疗方法。有人说这是癌症的第五种治疗方法,但真正临床使用却很少。 近日,一项由哈佛大学、北京301医院等中外医院参与的有关“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再次引起大家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关注。 两种基...
中外学者:癌细胞的致命要害
最近,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浙江大学、瑞士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癌细胞的致命要害——SETD2基因突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十月二十二日的《Cancer Cell》,他们也准备将研究结果提交到在利物浦举行的国家癌症研究学院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应颂敏研究员,也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 众所周知,突变可驱动癌细胞生长和抵抗治疗。然而,...
这些竟是胰腺癌高危人群,你知道吗?
经多年临床总结出,容易发生胰腺癌的人群多为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专家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
我国乳腺癌筛查仍不够规范
在过去的10年,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增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指出,乳腺癌高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专家指出,乳腺癌死亡率下降在我国表现不明显,这与乳腺癌增加速度太快、筛查不规范和综合治疗规范化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国女性致密型乳房更适合用超声检查 据今年发布的《2012全球癌症统计》,乳腺...
中美学者:一个癌基因的善恶两面
在高达百分之15的前列腺癌病人中,SPOP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其成为这种疾病中最常突变的一个基因。然而,当这个基因正常发挥功能时,它充当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尽管科学家对SPOP有所了解,但是一直无法确定该基因如何能够阻止疾病的进展。 现在,来自美国Wistar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SPOP可通过诱导衰老——一种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来阻止肿瘤,这...
国际癌症机构:吃肉致癌证据确凿 考虑中国国情
对于“食肉族”来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26日出版的新报告,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份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重新定义。那么,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真有这么大危害吗?如何保证健康饮食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工肉制品与砒霜一样致癌的说法不正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考虑到中国因素。未来人们可以多吃菜,少吃肉,这样才是健...
研究:手臂上超过11颗痣 极可能是皮肤癌高危人士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正研究一种新方法,让全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身上某些特定部位(如手臂)的痣的数目,迅速推断其全身的痣的数目,从而更轻易识别皮肤癌高危人士。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31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身上每多一颗痣,患皮肤癌的机会就会增加2至4%。科学家分析了1995年1月至2...
医学筛查自己有多大几率会得癌 你会去测吗
因为被检测到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几率达到87%和50%,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先后切除了乳腺、卵巢和输卵管。只有39岁,为了防癌,朱莉两年内切掉了三个器官,也引起了人们对癌症风险评估的关注。 昨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主任徐剑锋透露,一个人一生中有40%的可能性会得癌症。上海专家们已经破译了专门针对中国人的20...
缺乏维生素B2能让人得癌?甭信谣言
最近,朋友圈一条关于维生素B2的消息又让很多人很担心,这条消息说维生素B2有多么神奇,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B2是导致癌症、肿瘤的根本原因等等,还会导致痔疮、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维生素B2似乎成了万病之源。维生素B2是什么?缺乏它真的会使人得肿瘤、癌症吗? 维生素B2是什么? 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叫核黄素,它是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辅酶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