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65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未来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

2015-12-17

  如果你觉得胖只是影响身材不好看,那就大错特错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哈佛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未来10年内,肥胖将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且受肥胖影响,部分最常见癌症的发病时间比以往提前了20年。也许你觉得这个结论只是适用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数据显示,这一结论在我国或许仍然成立。   未来肥胖人数或超过吸...

Cool!看到癌细胞在动

2015-12-17

  在许多癌症中,癌细胞的扩散才是最致命的威胁。人们一直试图阻断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但目前的治疗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ASCB)年会上,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成纤维细胞,这种能分泌和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的细胞能帮助肿瘤细胞转移。虽然一直科学家们都怀疑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狼狈为奸,帮助肿瘤细胞扩散到全身,但...

研究解释为何癌细胞无须氧气

2015-12-17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知道为何癌细胞和一些细菌通过发酵为自己提供能量。发酵是一种不需要氧气的过程,但其效率比大多数细胞偏好的好氧过程要低。《科学美国人》日前报道称,如今科学家可能找到了答案。   为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细胞需要产生大量代价颇高的酶。发酵的细胞机制则相对廉价,使其成为快速生长细胞的最高效选择。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

“杀手T细胞”为血癌治疗带来希望

2015-12-16

  美国血液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下简称ASH)的第57届年会最近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闭幕,此次会议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 一种可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引发了相当大的兴趣。这也难怪。有三家正在研究该技术的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它们的CART在各类血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前景。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瑞士医药...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药

2015-12-16

  1997年,史上首个癌症靶向药Rituximab(利妥昔单抗)获得FDA批准,该药物以CD20为靶点,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此后,癌症靶向药物陆陆续续在美国批准上市,而这些靶向药仅有29%在中国上市,如图1所示,余下71%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才能在中国上市,希望中国癌症患者能尽早享受到这些靶向药带来的益处!   以下是按疾病种类和...

研究人员发现肺癌细胞转移机制 更易进入血液

2015-12-16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高桥隆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肺癌细胞向其他器官转移的机制:肺癌细胞中的一种脂质会促使癌细胞转化为容易转移的形状,从而更易进入血液。   这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月刊上报告说,其成员分析了149名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发现那些预后状况不佳的患者,其癌细胞内会大量产生“CERS6神经酰胺合成酶”...

自杀式基因治疗:让前列腺癌细胞“自杀”!

2015-12-16

  休斯顿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长期临床试验,发现通过联合“自杀式基因治疗”与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前列腺癌。所谓“自杀式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技术,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进行修饰,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该研究在线发表于12月12日的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上。  &ems...

男人血型影响癌症发病

2015-12-15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男性的血型会显著地影响到癌症的发病率以及术后复发的概率。研究人员对在2004年~2010年间患有前列腺癌的555名病人进行了追踪随访调查后发现,O型血的男性在外科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低;相比之下,A型血的男性在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最高,为35%。   研究者认为,血型是由不同的抗原和抗体所决定的,抗...

Cancer Cell重要发现:用维生素A防治癌症

2015-12-15

  作为全球一个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众所周知结肠癌能抵抗治疗。对此存在许多的原因,其中一个与结肠中一组持续存留的癌细胞有关,它们导致了癌症复发。传统的疗法大多无法有效地对抗它们。   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鉴别出了一个可利用来阻止结肠癌复发的生物机制。这种方法激活了在持续存留癌细胞中丧失的一种蛋白质。研究人员能够...

流言揭秘:地暖会导致白血病、癌症?

2015-12-14

  在寒冷的冬季到来以后,有不少朋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条流言:我们要远离地暖,家里铺设的地暖有可能导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白内障的出现……   这个消息对很多冬天必须要采暖的朋友来讲,的确是一条很吓人的流言。到底在家里铺设地暖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恶劣的影响吗?   家庭当中采取的地暖究竟会不会对我...

白细胞是癌症恶变的内奸

2015-12-14

  抗癌药物主要的目标是针对癌症细胞,但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并不是那么成功,虽然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间接杀死癌症细胞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过去针对癌症细胞直接杀伤的策略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忽视了癌症周围微环境的作用,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有希望开发出一些药物,给肿瘤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策略。不过我们对癌症周围微环境的本质了解仍然十分缺乏。 ...

很多癌症是自找的!专家30年总结出6句话

2015-12-14

  说到癌症,每个人都害怕,可是很多癌症其实都是我们自找的!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首席专家李佩文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多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讲过很多金玉良言。   汇总了他在《健康时报》上的专栏文章和讲座,希望给所有想防癌的人一些启示。   1、我们把癌症送到了家 &...

TMR研究:对抗老龄化、癌症等疾病让分子诊断市场在2019年剑指87亿美元

2015-12-14

  根据最新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TMR)提供的调研报告,2019年全球的分子诊断市场将达到87亿美元,相比之下,2012年的分子诊断市场仅为43亿美元,2019年的市场将在此基础上翻了一番。TMR数据显示,纵观整个分子诊断领域(PCR、下一代测序、微阵列芯片、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测试、血液捐赠筛查等),由于对抗老龄...

芬兰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扩散新机理

2015-12-14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内受体信号传导可以维持已经从周围组织脱离的癌细胞的存活。当信号传导被阻止时,细胞就不能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项研究成果将会对未来癌症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由芬兰科学院研究员约翰娜·伊瓦斯卡(Johanna Ivaska)领导的图尔库大学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有关细胞的全新机理,解释细胞如何在其内部进行...

四川妹破解乳腺癌早期诊断难题 获86.6万欧元创业基金

2015-12-14

  杨蓉西今年33岁,土生土长的西昌妹子,如今已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和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课题组长。2015年11月18日,由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评出最终获奖项目,杨蓉西博士领导的项目“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获得86.6万欧元的最高额创业基金。据悉,这项基金的含金量非常高,能够获得该基金的非德国籍人士屈指可数。  ...

研究发现黄金纳米粒子有助癌症化疗

2015-12-14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微小的黄金纳米粒子能提升癌症化疗的效果,并降低化疗对病患的副作用。黄金纳米粒子,是黄金的纳米级颗粒,可用于医学成像技术、肿瘤检测等。帝国理工学院下设的国家心肺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黄金纳米粒子很容易被人体癌细胞吸收,他们为这种粒子包上一层化疗药物后,就可以把它们作为“运输工具”准确地将化疗药物投放到癌细胞上。 &ems...

2020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

2015-12-14

  中国有3亿吸烟人群,7.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暴露。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剧,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日趋严峻,肺癌发病与死亡还将进一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死亡人数将接近70万。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第七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上表示,近年来,肺癌在中国肿瘤登记...

梅艳芳哥哥长肿瘤 四兄妹三人患癌去世

2015-12-11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期频频入院的梅艳芳母亲梅妈再受打击,长子梅启明验出大肠内长有大肿瘤,现在还暂时不知道是良性抑或恶性,正等待化验结果,梅启明接受媒体电话访问时说:“十几天前入院做的检查(照大肠镜),肿瘤医生见到都吃了一惊,大肠内长了个鸡蛋大小的肿瘤。(良性定恶性?),报告还没有出。”   梅启明表示自己现在百病缠身、周身病痛,认为此病乃一半天意一半人为,接下来只能听天...

饮食与癌症风险汇总

2015-12-11

  富含肉类的饮食可能会增加肾细胞癌(RCC)的风险,研究显示其机制可能与烹调产生的特定化合物有关。研究发现,肾细胞癌患者进食的红肉和白肉更多。与健康加工方法相比,当肉类经高温烹调或经明火加热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致癌化合物。研究比较了659例RCC患者和699例健康对照组的饮食摄入和基因风险因素,以调查肉类加工诱变剂的摄入与RCC风险之间的关系。 ...

深圳医院发现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

2015-12-11

  研究团队通过收集37例膀胱癌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发现了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   7日,记者从罗湖人民医院获悉,近期,由该院精准医学研究团队主导,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膀胱癌复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收集37例膀胱癌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发现了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