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3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抽2毫升血即可检测早期肾癌
早期肾脏肿瘤往往没有明显征兆,一些患者发现时,癌细胞往往已发生了转移。9月5日,在汉召开的国际泌尿生殖系肿瘤高峰论坛暨中国肾癌联盟华中区中心成立仪式上,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章小平教授表示,该院专家团队经过3年研究,发现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一个指标,可大大提高肾癌的早期检出率。 肾脏肿瘤是人体泌尿生殖系常见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如果...
遗传分析发现使用了50年的脑癌细胞系身份有误
瑞典Uppsala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和基于芯片的基因表达谱技术,比较了ATCC的U87MG细胞系和Uppsala大学的U87MG细胞系,以及约五十年前用来开发该细胞系时使用的肿瘤样本。它表明,ATCC的U87MG细胞系不是神经胶质瘤,而更接近于之前分析过的胶质母细胞瘤样本。这项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
中国研发出推动癌症精准治疗发展的新技术
中国研究人员5日在英国《自然·方法学》期刊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高效控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干预。 近年迅猛发展的CRISPR-Cas9系统具有很强的基因编辑和调控能力,通过sgRNA的精确“制导”和cas9核酸酶实施靶向基因功能操作,两者协同实现编辑和调控能力。这...
为什么癌症基因检测不是“万能”的?答案就在这里
1995年,科学家成功克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2,并将癌症基因检测手段首次应用于临床,预示着遗传学将在治疗决策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携带任一BRCA1或BRCA2突变的女性(同时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而现在,这些女性中有人选择提前切除自己的乳腺和卵巢,避免恶性肿瘤发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大部分肿瘤...
精准聚焦 答你所想—乳腺癌精准医疗倡导者江泽飞教授专访
导读:8月26日,由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联合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共同举办的“第33期 E-TOWN BIO 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第一届肿瘤精准医疗论坛”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以肿瘤精准医疗及病患获益为主线,在论坛开始之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江泽飞教授在安诺优达接受了媒体专访。江教授作为肿瘤领域学术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推动乳腺癌患者“精准指导,全程管理”理念的发展。采访中江教授对肿瘤精准医...
柳叶刀:癌症治疗因人而异,放疗或不适合所有肺癌脑转移
通常情况下,放射肿瘤学家都会受到关于随机试验临床证据不足的质疑。目前,医疗界已经具备五种成熟的全脑放疗(WBRT)评估试验,四项独立研究对接受全脑放疗与非全脑放疗的脑癌转移病人做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估。同时,Paula Mulvenna教授及其同事曾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研究结果也对接受全脑放疗与非全脑放疗的转移脑癌并发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所能接受的最适支持性护理做出了评价。虽然这些研究都表明全脑放...
超声基因治疗: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新方法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文章指出,结合超声能量和超声微泡在细胞上打孔可能成为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作斗争的新工具。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种基因治疗方法为声孔效应疗法。 简单的来,我们将超声触发细胞膜破裂的生物物理机制称为声孔效应。关于声控效应的研究主要与超声微泡振动物理刺激和由此产生的细胞膜渗透性相关。通过研究已经证明,存在一个微...
生物学研究发现:癌症真的与熬夜相关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增加患癌风险。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目前发现了可以解释此风险增加的关联。 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钟,通过控制细胞活动来调节人体生理的关键方面,这些细胞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控制细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也具有作为肿瘤抑制的作用。 这些肿瘤抑制基因的丢失,...
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科学在不停地进步,但是癌症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一个疾病,不同的治疗办法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的大热,就有科学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看看能不能用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微生物来解决一直困扰人类的疾病。 肠道微生物与抗癌药物的相辅相成 在2013年,就有两个研究同期登上了《科学》杂志。它...
报告显示,患癌的年轻人16年增加40%,谁是凶手?
环境污染、杀虫剂和垃圾食品正在谋杀我们的孩子。最新的政府报告显示,在过去16年里,患癌症的年轻人数量增加了40%。 来自慈善机构ChildrenwithCancerUK的研究者们发现,自1998年以来,年轻人群体中每年新发癌症1300例。其中,结肠癌患者数量较18年前增加了200%,甲状腺癌患者数量翻倍,卵巢癌和宫颈癌分别增加了70%和50%。由于癌症患者增多,NHS需...
安诺优达专家论坛带您畅游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
2016年9月1日-3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美国际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以下称中美肺癌论坛)在京盛大召开。中美肺癌论坛是由王洁教授、陈克能教授及朱广迎教授于2005年主持召开,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经历十余载,该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肺癌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以安诺优达为代表的肿瘤精准医学优秀企业共同参与。 ...
牛!科学家实现消除癌症复发,免疫疗法结合化疗立大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空气等外界因素的作用,癌症的魔爪已经越来越多地伸向人类的健康。癌症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大多数转移性癌症病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已经朝着消除癌症复发迈出了一大步——利用免疫疗法结合化疗的方法消除癌症复发。 具体是,他们发现单用化疗会导致两种休眠的癌细胞躲过追杀,从而形成化疗抗性。但化疗与免疫疗法...
口腔卫生会影响HPV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病风险吗?
正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致瘤性DNA病毒,具有嗜上皮细胞特性,是公认的肿瘤相关病毒。在已知的100多种HPV型别中,约有25种型别与头颈部肿瘤有关。 方法:数据来自一个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卡罗来纳州的头部和颈部癌症研究[CHANCE])中的数据,评估口腔卫生指标和吸烟的102名H...
70个基因和46%的患者:早期乳腺癌化疗的MammaPrint之路
与传统的TNM分期、临床病理指标相比,多基因预测系统能提供更准确的预后预测信息,并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是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常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如HER2表达、雌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大小、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选择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治疗等。 &ems...
大力出奇迹,能更早发现乳腺癌的新设备!
早期发现的癌症筛查技术,如乳房X光检查每年可拯救数千人的生命。研究人员现在则希望通过一项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方法来拯救更多人。 马,他是密苏里科技化学的策展人,发明了一种P-扫描,一种快速检查尿样中蛋白质蝶啶生物标志物的方法。研究表明,妇女尿液样本中检测出高水平的某些代谢产物蝶啶可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今年二月,密苏里科技公司与Cancer.im公司达成协议,将P-扫描商品化。 研...
基因魔剪“CRISPR / Cas9”可灭活引发癌症的突变基因!
对于其他许多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学科来说,基因组剪刀“CRISPR / Cas9”还为癌症研究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国家肿瘤疾病中心(NCT)、德国转化癌症研究联合会(DKTK)和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充当癌症驱动器的基因突变可以被靶向瞄准和修复。因此,最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被更快确诊,提高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CRISPR ...
值得一看!癌细胞转移的最新观点
癌细胞转移新观点转移是癌细胞脱离原发肿瘤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一旦癌症发生扩散,其治疗就变得更具挑战性。化疗、激素治疗、放疗和其他治疗方法可以在一些转移性癌症的治疗中获得成功,但是对大多数转移性癌症来说,则预后欠佳。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MUL)的早期研究发现,癌细胞似乎依赖于一种不寻常的存活机制扩散至全身。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在未来找到转移和继发性肿瘤的防...
谷歌要“颠覆”医疗格局?人工智能助力癌症治疗
机器学习可以将一名病人放射治疗的计划时间减少数小时。 对于医生来说,如何采用放射治疗肿瘤是非常艰难的。谷歌的机器学习部门--DeepMind,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减轻这一负担。 当医生采用放射治疗癌症病人时,他们必须小心地确认暴露于辐射的身体部位,在杀死肿瘤的同时,确保尽可能多的保留周围的健康组织。这个过程,被称为分割,需要医生手动绘制一个三维肿瘤区域,标注是否可以化疗。该过...
“抗癌”袋獾带来癌症治疗新希望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称作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虽然个头不大却异常凶猛,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日前英国剑桥大学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袋獾中发现了第二种可传染的癌症,这种癌症与此前发现的第一种可传染的袋獾癌症一样均可导致面部肿瘤,这正将一物种逼到濒于灭绝的境地。 ...
Rigvir:新型病毒疗法治癌,有望替代化疗?
很奇怪,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似乎已经对这样一个事实达成共识,即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方法—化疗,实际上会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然而在拉脱维亚,一种被称为“Rigvir”的突破性病毒疗法,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创造奇迹。这种新疗法击破癌细胞,模拟人体免疫系统并促进癌细胞自杀。部分归功于欧盟的支持,这种疗法有望于2020年被带到欧洲。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