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9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发现白藜芦醇或能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最新的研究表明,发现于红酒及葡萄里的天然化合物白藜芦醇,能够增加代谢综合征男性患者的脊柱骨密度,揭示其或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美国内分泌协会主办的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杂志上。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除了在红葡萄酒及葡萄里存在,在坚果里...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重大突破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体免疫破坏了胰岛β细胞所导致的,这类患者可能通过移植新胰岛β细胞进行治疗。但他人捐献移植的胰岛细胞,只能维持的数年的时间,并且能够提供这种供体的人简直是太稀缺了。 人类多功能干细胞(hPSC)的发现,使研究者在实验室中产生用于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的替代细胞和组织成为了可能。若通过干细胞产生无限的人类胰岛β细胞,就能够满足众多患者的需要,同时也将成为干细胞生物学应用...
Sanofi Pasteur和Immune Design合作开发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治疗方法
Sanofi Pasteur和免疫治疗公司Immune Design合作开发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治疗方法。这二家公司目前正尝试不同的免疫药剂组合,以筛选出对患者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同时,这二家公司都将继续各自的候...
BMJ:新型诊断技术可帮助医生选择治疗卵巢癌的最佳疗法
刊登在国际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和鲁汶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测试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卵巢癌诊断并且针对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癌症疗法。成功的疗法往往部分依赖于对肿瘤类型的鉴别,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非常困难,许多患癌女性经常得不到最专业外科的诊治从而导致病情延误。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
【科普】微生物类肿瘤靶向疗法发展简史
这两天中山大学颜光美课题组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virus M1 as aselective oncolytic virus targeting ZAP-defective human cancers”经各大媒体报道在网上火了起来。广大小白朋友们看到了各种报道不禁...
eLife:科学家鉴别出治疗囊性纤维化的潜在药物
幼年时期,囊性纤维化个体的肺部就会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这些细菌感染会引发肺部炎性变得更加严重,最终引发永久性的肺部损伤。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名为SMaseC的酶类(鞘磷脂磷酸二酯酶C)可以损害囊性纤维化病人的机体健康,这项研究发现或为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抑...
津贴帮助或可更好地帮助个体利用激素疗法治疗乳腺癌
近日,在出席波士顿临床肿瘤护理质量研讨会上,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Alana Biggers表示,实际现金支出是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激素疗法的主要屏障,降低激素疗法的成本或许可以真正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的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健康状况。 乳腺癌是引发癌症相关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乳腺癌的生存比率却因个人的种族及社会经济...
NEJM:个性化的细胞疗法实现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突破性治疗
最新的研究发现,对多次复发或不能响应标准疗法的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儿童和成人,在接受一个实验性的个性化细胞疗法-CTL019,有90%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揭示了CTL019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的突破性运用。该研究成果于这周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本次研究依赖于2013年12月发表在美国...
【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获奖名单公布】你是那个幸运儿吗?
在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消息公布的两天时间里,有近一百位转友报名参加我们的抢票活动。在此我们真心感谢广大转友对转化医学网的关注和支持,请大家继续关注转化医学网的后续活动。下面公布获得免费名额的幸运者名单,看看有木有你: 姓名 单位 职务 ...
【柳叶刀】首次证实干细胞治疗的中长期安全性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胚胎干细胞(hESC)移植的中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项研究通过hESC移植,对18位不同类型的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了治疗,希望能够改善他们严重受损的视力。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在三年后依然安全,有超过一半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视力。 “胚胎干细胞有能力成为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不过细胞移植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形成畸胎瘤和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
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面临的困难
Jose Oberholzer医生每年都会给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β细胞,这种细胞是专门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1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细胞不足或完全消失,基本治疗是注射胰岛素,如果成功移植这种细胞β细胞的患者将不需要注射胰岛素,这是治愈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唯一可能手段。 不幸地是,糖尿病患者所以会出现β细胞缺乏,根本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对自己的这种β细胞的破坏,如果不解决免疫系统攻击这种细胞的隐患,...
免疫治疗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四个趋势
2010年,美国FDA批准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sipuleucel-T用于临床,到现在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免疫治疗就已取得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进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具有治疗多种癌症的潜力,以及能产生比放疗或化疗更持久的效果,多数大型制药公司纷纷着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目前他们都拥有多个处在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免疫治疗药物。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免疫疗法正迅速走向成熟。本文总结了免疫治...
JCI:对NCoA2的抑制或能治疗前列腺癌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Jun Qin等人发现,雄性激素阻断诱导的NCoA2促进了转移性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表明对NCoA2的抑制可能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10月8日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范围内男性常见的第二大肿瘤,分为前列腺上皮内瘤、PCa...
【免费会议】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上海,10.24-26)机会难得!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安亭经济发展中心协办的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将于2014 年 10 月 24 日-26 日在上海召开。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 会议议题 近年来, 生物治疗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
Sci Transl Med:性无能药物育亨宾或可治疗2型糖尿病
近日在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中,来自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治疗性无能的药物育亨宾或许可以帮助治疗那些因特殊基因突变而引发胰岛素产量减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文章中研究人员对50名患2型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个体进行研究,这些个体都发生了基因α(2A)-AR的突变,其都使用了育亨宾来改善胰岛素的产量...
JCI:发现Pellino 1是潜在的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靶点
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的Hye-Young Park等人研究发现,Pellino 1蛋白能够通过异常调节BCL6的泛素化来促进淋巴瘤的形成,其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B细胞淋巴瘤治疗靶点。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10月8日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 pellino (PELI) 蛋...
图表汇总:肺癌靶向治疗及化疗药物
2014年10月11日,一场“精品”肺癌学术会议--“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暨全军第六届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 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召开。 在这场肺癌“大腕”云集的会议中,全场爆满、站立的听众水泄不通就是对学术价值的最佳肯定。会议受到了每位参会者的喜爱和认可,引用一位医生的总结:这是一场很有干货的高质量学术会议。现将会议中专家报告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及...
哈佛大学用大便药丸治疗肠道感染获得成功
艰难梭菌感染每年导致14000美国患者死亡。这种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而且往往对抗生素耐药。现在科学家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对付这种细菌的方法,将人类大便作成药丸。论文作者认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粪便移植已经证明是缓解艰难梭菌感染的理想方法,但是在安全性和友好性上不太让人满意,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粪便药丸如果能代替粪便移植,将会让这种方法发挥重要作用。 ...
粪便也能治病?哈佛使用粪便填充胶囊可治疗高抗药性细菌感染
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孢子菌,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人或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动物发病的机理通常是间接地通过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毒蛋白质)来致病。 难以分辨的梭状芽孢杆菌每年约造成14000名美国人死亡,而原因往往是因为,导致腹泻的细菌是标准的抗生素高度耐药菌。现在,...
Smal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靶向治疗疾病的纳米科技药物
近日,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增强纳米颗粒渗入皮肤的关键特性,这对于加速开发药物运输至体内靶向治疗疾病的疗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mall上。 纳米颗粒的尺寸是头发丝宽度的十万分之一,其是药物运输的关键平台,而且其可以被浓缩起来靶向作用于患者的疾病患处。尽管此前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可以和皮肤相互作用,而实验室条件下并不能完全控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