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转》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吴文娟教授 | 感染病精准治疗——多挑战VS新技术
白衣天使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一个战士做手术时受感染,最后因败血症不治身亡。时至今日,感染病依然是人类生命的一大威胁,水痘、艾滋病、SARS以及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的埃博拉、寨卡病毒等,都是感染病的“异形”。那么,目前感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如何?感染病的诊断如何做到精准化?转化医学网有幸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主任吴文娟教授接受我们的访谈...
国家“精准医学研究”项目落地 钱其军教授牵头肿瘤免疫治疗专题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由钱其军教授牵头申报的“基于修饰型抗体及免疫细胞的精准医学治疗的标准研究”项目,从众多竞争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助,这也是本次重点专项中在肿瘤免疫治疗专题的唯一立项项目。 该项目主要针对免疫治疗中尚需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1. 不同患者肿瘤差异大并在免...
《转》访瑞金医院倪语星教授 | 每年导致70万人死亡,面对超级细菌,打出“组合拳”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曾披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如今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预计2050年,由于耐药细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滥用,细菌耐药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细菌耐药性一旦产生,抗菌药物的作用就明显下降。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就会出现临床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耐药细菌,甚至还会出现几乎无药可治的多重耐药...
快讯 | Grail与卢煜明教授创立的Cirina合并
GRAIL,一家以在早期可治愈阶段诊断和筛查癌症为使命的生命科学公司,今天宣布与早期测试癌症公司Cirina达成合并最终协议。Cirina是一家同样专注于早期癌症诊断的公司,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CUHK),无创分子诊断与筛查领域的世界权威卢煜明教授(Dennis Lo)及其同事赵慧君教授(Rossa Chiu) 和陈君赐教授(Allen Chan),以及主要投资者德诚资本(D...
2017第四届NGS创新开发者大会大咖密谈 | 杨虎山教授谈癌症早筛cfDNA大数据建模
杨虎山博士 南开大学生物化学系本科,美国休斯顿Baylor医学院博士,MD Anderson癌症中心博士后,现任费城Thomas Jefferson大学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医学肿瘤学系副教授,循环肿瘤细胞中心实验室主任。 癌症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专家。作为Principal Investigat...
生物谷专访:于君教授和您谈肠道微生物和消化道肿瘤
编者按: 目前对于人体内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肠道中细菌的物种分布,最终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肥胖、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炎症的关系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达到预防和监控的目的。 于君教授长期以来从事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基因组学...
北大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做客百迈客云直播|聊聊精准医疗那些事儿
点击图片观看吕有勇教授讲座视频 精准医疗已成为时下耳熟能详的话题,中外企业雄心勃勃地开始收集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医疗解决方案,2017年或将是精准医疗繁荣发展的一年。 顺应精准医疗发展浪潮,百迈客云大家讲坛第二期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就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精准医疗的风险评估进行交流。吕有勇教授从事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
何川教授最新《Nature》文章:基因调控新领域的最新发现
芝加哥大学的何川(Chuan He)教授是m6A研究领域的权威科学家,近期他的研究组又取得了m6A研究的新进展:他们发现m6A mRNA甲基化在转录组开启,以及动物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13日的Nature杂志上。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介导了超过80%的RNA碱基甲基化。这种可逆的m...
麻省理工华人终身教授最年轻纪录保持者既非钱学森,也非张锋
前几天,一则关于“34岁生命科学家张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打破钱学森记录”的新闻在华人圈传得热闹。这可能是一场“乌龙”。 据《知识分子》消息,张锋助理回应称,经麻省理工(英文简称MIT)的工作人员核实,张锋并非麻省理工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香港出生的罗闻全(Andrew W. Lo)在1990年获得麻省理工终身教职,时年30岁。 罗闻全(A...
破钱学森纪录 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诞生
据美国《侨报》报道,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宣布晋升五位副教授为终身教授,其中包括年仅34岁的著名华人科学家张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钱学森在35岁时晋升为终身教授,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纪录的保持者。 张锋如今打破钱学森的纪录,成为MIT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据了解,张锋于1982年10...
百迈客云“大家讲坛”2017强势启动 北大教授罗静初首次公司开讲
腊八恰逢小寒,雾霾难敌情怀。2017年1月5号下午,百迈客云“大家讲坛”的第一位嘉宾,我国生物信息领域的资深专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静初教授冒着重度雾霾莅临百迈客公司,与年轻的生物信息工作者们畅谈生物信息发展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罗静初教授是年轻人口中的生信“大牛”,是我国生信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步入古稀之年的罗教授再三强调,这是他第一次来公司作报告,对此,百迈客全体员工表示荣幸...
《转》访公利医院陈晓平教授: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意义非凡,耳聋研究成果与挑战并存!
“浦东新区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成立大会日前在上海市公利医院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大腕们聚集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转化医学网有幸到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晓平教授所在公利医院对其进行访谈,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我国耳聋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原因 耳聋是一种我们常见的残疾,由于这种疾病直接影响到人日...
《转》访中科院方向东教授:精准医学“两张皮”--生命组学数据与医疗大数据的规范与整合
“精准医学”的开展,是以多组学大数据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医疗与健康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如何有效集成、整合、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层次的多组学大数据,如何规范和标准化医疗大数据,使两部分数据能有机融合,是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近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方向东教授。 目前方教授主持负责的课题:精准医学大数据处理和利用的...
百迈客云《大家讲坛》2017第一期:北京大学罗静初教授新年开讲
主讲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静初教授 时间:2017年1月5日14:00-15:00 直播途径:百迈客云(www.biocloud.net) 1.讲坛简介 《大家讲坛》栏目是百迈客云“耕云书院”2017年重点打造的一档直播节目。该栏目以基因研究与应用知识传播为宗旨,邀请生物学、医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大家从中获...
时隔一年 华人教授再次发表Nature文章解析RNA病毒
去年,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周正洪教授与其合作者在Nature杂志上发文,揭示了双链RNA(dsRNA)病毒的三维原子结构,首次指出了病毒如何感知宿主细胞内的环境条件以触发转录,并阐述了dsRNA基因组在病毒内如何组构以及RNA自我复制的机制。 时隔一年,周正洪教授与孙仁(Ren Sun)再次发表题为“In situ structure...
《转》访NEJM副主编肖瑞平教授:让中国医疗领域融入国际医学主流
不久前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推出中文电子周刊《NEJM医学前沿》,肖瑞平教授作为NEJM首位华人副主编及其团队正在不断努力,积极推动中国医疗领域与国际医学主流的融合。同时她作为转化医学的先行者之一,肖瑞平教授在将转化医学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进行推广。转化医学网有幸邀请到肖教授接受我们的访谈,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
《转》访美国德州大学梁晗教授:要把医疗转化成一个学习的系统
12月3日-4日2016全球精准医疗峰会在上海徐汇隆重召开,美国德州大学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信息和计算生物系副系主任梁晗博士作为演讲嘉宾,在会上讲到:“精准医学应该有两个核心观念的转化,一个是从以单一病人为中心,病人信息流单方向、一次性、不可利用的服务系统,向以病人群体为中心,病人信息流多向性、多次性、可重复利用的学习系统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服务收费(pay for serv...
专访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倪崖教授:伦理冲突是辅助生殖技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试管婴儿就是使用该技术生育的婴儿。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被誉为继心脏移植成功后20世纪医学界的又一奇迹,激发了全球许多国家研究这一高新技术的热潮。辅助生殖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但随之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
《转》访北京肿瘤医院张力建教授:不忘初心,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
2014~2016两年间,据有关统计,新成立的基因检测公司有 500 多家,随着基因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获得政策层面的支持引导,才能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今天我们有幸访谈到北京肿瘤医院胸外科张力建教授,张教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转化医学网:张教授您好,非...
《转》访北大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早期诊断是防治胃癌的关键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也一直是临床上待攻克的难题。近日,百迈客第三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学术峰在京举行,转化医学网作为协办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期间转化医学网有幸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分子肿瘤学实验室主任吕有勇教授,请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来谈谈胃癌的诊治。 转化医学网:吕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