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8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专家解读国内基因检测乱象:机构林立 缺乏规范
“现在中国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现状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进入‘战国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教授朱易凡25日在广州对记者表示,目前各种机构和公司参与这一领域的非常多,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美国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基因检测结果,果断选择接受乳腺切除手术,让基因检测技术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近年来中国的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各类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立。 ...
“免疫疗法”到底靠不靠谱?专家建议:不能盲目轻信,也不可贸然排斥
“麦吉通过两个阶段的CAR-T治疗,体内已经没有白血病细胞,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可以长期生存,我们对她的前景很乐观。”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菲律宾籍女孩麦吉(化名)在中国接受了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后,恢复良好,日前,其主治医生表示。 而此前,也有患者在其他医院接受了“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离世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同是细胞免疫...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让孩子少走弯路? 专家:目前仅用于疾病治疗
用两根采样拭子在口腔内侧刮拭几下,就能测出你的孩子有哪些天赋基因,”如果他有运动基因,他可能是下一个石智勇;如果他有音乐基因,你可能把他培养成聂耳……”类似的广告词引得不少家长怦然心动。“基因检测究竟是什么,真的能让孩子‘少走10年弯路’吗?”市民徐先生打进了新闻热线。 商家 家长可以据此定向培养孩子 徐先生今年3...
临床专家和医院管理者怎么看精准医疗?
精准医学是革命性的,无论我们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它对医疗的组织方式、对整个医学模式的变化、对各个从业者的角色、对我们医学教学企业和科研各方面的关系其实已经产生了很多很重要的影响。“2016中美医药医疗创业大赛暨百家汇·首届精准医疗未来论坛”上,各位院长们畅谈了精准医学的现状及其对当今医院格局的影响。 院长眼中的精准医学判断 ...
肿瘤登月计划专家组十点建议
今天肿瘤登月计划的专家组(所谓蓝带委员会)提出十点具体建议,以实现五年完成原来十年才能做的事情。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政府基金支持下的多方合作,具体10条是方便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建立免疫疗法网络、耐药性研究、共享大数据、强化儿童肿瘤研究、肿瘤药物副作用控制、肿瘤预防与诊断、深挖历史数据、肿瘤3维演化地图、新抗肿瘤技术。这个专家建议没有提到拜登原来要求的强制免费...
【专访】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之问——肺癌诊疗专家支修益教授
导读:9月2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六届中美国际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在北京丽都假日酒店隆重召开。安诺优达基因科技作为肿瘤精准医学的优秀企业参会,并特别举办了”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专家论坛”,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支修益教授在会议现场接受了媒体专访。支修益教授作为我国肺癌临...
专家张丹:药物研发急需人才,审批速度待提高
引进人才很重要 自从回国以后,张丹认为中国的科研环境正逐年发生改变。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国家一方面从体制上改革,提出应当给予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以及在科技拨款和科技项目管理上予以创新,这个就从体制上给科技人员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嵌入进化等其他方式引进人才。比如从全球引进了更多有影响、有造诣、有创建的科学家、青年科学家,所以从人才角度来讲...
安诺优达专家论坛带您畅游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
2016年9月1日-3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美国际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以下称中美肺癌论坛)在京盛大召开。中美肺癌论坛是由王洁教授、陈克能教授及朱广迎教授于2005年主持召开,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经历十余载,该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肺癌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以安诺优达为代表的肿瘤精准医学优秀企业共同参与。 ...
仿制药与新药研发的专家视角--第二届中国国际化学药高峰论坛
【9月10号之前注册立享1000元优惠】第二届中国国际化学药高峰论坛 会议:第二届中国国际化学药开发高峰论坛 时间:2016年11月10日-11日 地点: 中国 北京 规模:300+与会人员 主题:合规、高效、低成本地开发化学药物 最早期优惠截止时间:2016年9月10日(您可先占名额,稍后付...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6版)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
专家预测:3至5年内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可在国内上市
经过十年漫长的等待,7月18日,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一时间,由宫颈癌疫苗上市引发的各种问题持续发酵:我国审批的疫苗是否为国外已经淘汰的品种?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四价和九价宫颈癌疫苗何时才能引入国内……围绕这些疑问,京华时报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关于公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第一期)专家名单的公告
关于公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财务验收 (第一期)专家名单的公告 根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安排,我中心定于2016年8月1-3日在京召开新药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财务验收工作会议(第一期)。按照国家科技管理改革有关精神,现将财务验收(第一期)专家名单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中心反映。 联系人:吴凤娇 ...
聚“精”汇“神”,中美专家合力 立足精准医疗对抗神经系统肿瘤
2016年7月22日,由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神经系统肿瘤精准医疗论坛于上海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专家云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阎海,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李启靖等中美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转化医学网在现场对几位专家进行了访谈。 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病理检测已经不...
泛生子首届全国神经系统肿瘤精准医疗论坛开幕 中美顶级专家共议精准医疗
(参加论坛的中美神经系统肿瘤领域顶级专家集体合影) 2016年7月22日,由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Genetron Health)主办的全国神经系统肿瘤精准医疗论坛于上海拉开帷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阎海,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李启靖等中美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参会。 在神...
中国基因编辑研究且快且急 专家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避伦理风险和社会争议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再到修改人类细胞……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风靡生命科学领域。 日前,在香山科学会议第564次学术讨论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工作正在向源头创新转移,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并及时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保证基因编辑下游应用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向源头创新转移 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生...
专家:健康医疗数据不属于任何人 应是全民战略资源
“十三五”时期,在整个健康医疗领域,如何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来实现医改的新目标,真正达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在酝酿了1年半时间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一出,便引发行业内高度关注。这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指南针”,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这份《意见》...
中国专家发布应对“超级细菌”权威共识
日前,来自感染、呼吸、ICU、血液、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及感染防控等多学科的数十位国内权威专家,历时一年编撰的《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在感染领域顶级学术杂志正式发表,为广泛耐药菌(简称XDR)感染的诊治、防控提供了专业临床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付品教授介绍说,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性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称...
专家共识:自体脐带血有自救作用,临床应用明确可靠
近期微信朋友圈疯传“脐带血自存救命让人心寒”、“自存脐带血暴利大忽悠”等谣言,引起网友疯狂转发,并引发了一轮“脐带血是否有自存必要”的公共讨论,更有部分自媒体利用舆论监管漏洞大打擦边球,挖出前几年上海自存脐带血无法治疗白血病的个例视频,借机赚眼球和阅读量,吸引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跟风传谣,已有部分涉嫌诽谤讹诈的自媒体机构和个人被处理。 &em...
脐带血包治百病被疑恐惧式营销 专家称可治疗病种有限
新生儿脐带血,一些人声称可“治百病”。一些商家更以“给宝宝最珍贵的人生礼物”“不存未来后悔”等方式进行营销。脐带血库被称为“生命银行”,留存脐血花费不菲,但自体使用率却并不高。究竟该不该给孩子留存脐带血?自留脐带血,是一种“生命保险”,还是一种被夸大的商业宣传? 脐带血,就是产妇分娩时,从脐静脉中提取的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一般都是在医院由医生或助产士采集,再交由取血...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在儿科遗传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在欧美国家,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CMA)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临床遗传学诊断工具。近几年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在逐步推广,为众多遗传病患者提供了精确分子诊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临床检测项目,涉及临床适用指征、芯片要求、实验流程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芯片结果验证、临床相关性解释、患者遗传咨询及转化研究等许多重要环节,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因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