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2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天津开发区布局千亿生物医药产业
从最初的企业少、规模小,到现在的超过550家企业进驻且不乏跨国及行业内全国百强企业――经过约30年的积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并设定下在2020年完成1000亿元产值的目标。在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千亿目标是遥不可及还是胜券在握? 牵手“修正” 见到王泳江时,其参与负责的修正药业集团(下称...
梅奥医院王湘玲:美国的精准医学现在有多美?
奥巴马政府所推出的精准医学计划,将分两步走,第一步侧重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第二步全面推广于各种疾病。那么现阶段的美国医学界,精准医学在医疗实践中是一种什么状态?本文将根据我在美国临床学习和工作的经验,侧重介绍基因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200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获肾脏病学博士学位。通过美国医师资格考试,即将于2015年7月结束美国梅奥...
日本新型人造皮肤如同创可贴
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发表的公报说,该研究所与日本佐贺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创可贴型人造皮肤,这种制品使用简单,有助预防创伤后出现显著疤痕,并有望用于烫伤应急治疗。 这家研究所的研究员竹泽俊明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期刊《创伤修复与再生》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用猪的胶原蛋白开发出一种由高密度胶原蛋白纤维形成的薄膜,其强度很高。用它制成的“皮肤”是透...
Nature:血液中的小颗粒分子或可用于进行早期胰腺癌的检测
来自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近日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存在于癌症外核体且由磷脂酰肌醇聚糖-1(GPC-1)编码的蛋白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非侵入诊断及筛查工具来帮助进行早期胰腺癌的筛查,这或可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及治疗,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外核体是一种由癌细胞释放的小型病毒尺寸大小的颗粒,其包含有DNA、RNA和蛋白质,文章中...
科学家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引发结肠癌的罪魁祸首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结肠癌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或可帮助揭示某些毒力细菌和结肠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毒力特性,者或可帮助医生们预测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如何来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组,即众多微生物的集合,微生物组和不同的细菌会共同维持一个健康的肠道...
《转》访秦楠博士: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组检测助力精准医疗
秦楠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国际人体微生物组协会 (International Human Microbiome Consortium) 秘书长,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学平台负责人。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人体第二套基因组 转化医学网:今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肠道微生物菌群这个词,并且被称为人体第二...
2015全国肿瘤临床诊疗前沿大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 第三轮通知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上海吴孟超肿瘤医学中心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 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转化医学网 合作媒体/平台 CCMTV 杏树林 邀请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ems...
FDA批准百济神州抗癌药物BGB-3111在美进行临床实验
百济神州已获得FDA新药研究(IND)申请,将进行BGB-3111临床研究。BGB-3111是一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特异性抑制剂,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据报道,该药选择性高,口服有效,能够对B细胞恶性肿瘤起关键作用的受体信号发挥作用。 BeiGene CEO John Oyler 百济神州CEO John Oyle表示:“我...
淋巴瘤治疗已走向精准医学之路
针对201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5)上展现的造血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领域的进展,记者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马教授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为,“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比较快,白血病治疗研究相对停滞;免疫疗法研究‘冲锋在前’,接下来是靶向药物之间的联合以及靶向药物与新的小分子抑制剂或化疗药物联合的研究。” ...
咨询公司IMS与基因测序企业FMI首度联手:推进肿瘤精准医疗
6月23日,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Foundation Medicine宣布与全球医疗健康领域领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提供者艾美仕(IMS Health)展开合作,结合各自在肿瘤基因组与医疗信息领域积累的庞大数据,共同推进肿瘤精准医疗的研究与发展。 Foundation Medicine位于美国大波士顿地区,是全球综合基因组图谱...
施一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序: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 16 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 13 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 11 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 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简单地遵循另外一个优秀科学家的足迹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成功是不可...
百迈客亿级规模融资后启动全球基因产业精英招募计划
近日,经过百迈客创始人郑洪坤先生证实,公司完成由华夏人合领投,辰德资本和国科嘉和跟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业务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公司形成了医学基因检测、科研技术服务和生物云平台为主体的清晰战略定位。同时,公司正在酝酿大手笔的全球精英招募计划。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测序成本不断降低;国家政策的开放并明...
中科大与《自然》联合举办 首个免疫学术会议
由《自然・免疫学》杂志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联合举办的首个学术会议――“炎症,压力与免疫”,6月1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自然出版集团今年在中国召开的第二场国际学术会议。 此次会议为期三天,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爱尔兰和英国等国的科学家就炎症和体内平衡,以及有前景的治疗干预手段等最新话题发表了演讲。除...
激活快乐记忆有助治疗抑郁
促进储存快乐记忆的神经元的活动或许有助于治疗抑郁,至少在小鼠身上获得的结果是这样的。 在一项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Susumu Tonegawa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他们如何利用光刺激被认为储存了积极的体验记忆的大脑细胞群,从而改变了噬齿类动物类似抑郁症的状态。Tonegawa表示,虽然这些发现只是初步的...
6月11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染色体破碎”事件 本期封面所示为一幅画作,名叫“Dis-assembly”。这是画家Daniel Kohn对一次“染色体破碎”事件的解读,来自其系列作品“Thinking about Science―DataSets”。“染色体破碎”是剧烈的染色体事件,涉及巨大的染色体断裂和重排,一般只限于一个细胞的一个或少数...
昆明动物所等在中缅边境发现最复杂HIV-1重组病毒株
由于中缅边境地理位置特殊,高危人群种类较多,包括静脉吸毒人群(IDUs)、性工作者(CSWs)、长途卡车司机(LDTDs)等,使得中缅边境成为HIV-1感染和传播的重灾区。另外,高危人群在中缅两地来回往返活动,加剧了HIV-1在中缅两国之间的双向传播,促进了HIV-1遗传多样性即重组的产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研究...
大脑植入实验引发伦理关注
1980年,一名患大脑麻痹症的11岁男孩的小脑被植入了一个电刺激器,以治疗无意识性肌肉收缩导致的身体扭曲。在设备打开后,这名男孩不规律的肌肉活动随即停止。 现在,原来的男孩已经46岁,他脑部的电刺激设备也发生了磨损,然而原来生产该设备的公司却已停产,男子最初使用的电极已难以再次获得,美国亚特兰大艾莫利大学神经外科学家、该名患者的主治医生Robert G...
韩国三星医疗院为应对MERS失误道歉
三星集团(Samsung Group)既定继承人李在槠(Lee Jae-yong)发布了一份公开道歉,为三星旗下一家医院在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Mers)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道歉。不过,目前韩国Mers疫情的新增病例数似乎正在稳定下来。 在一个全国性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中,周二刚满47岁的李在槠深深地...
互联网+医疗重新定义看病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 这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是做互联网医疗的,现在包括医院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多种实现模式,较为普遍的主要有网络咨询、网上挂号、排队提醒、网络缴费以及智能查房、医院管理信息化等智...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式加入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阶段管理委员会
经国务院批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5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阶段管理委员会,并参加相关工作。 联盟是一个定位在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首脑层面的全新国际合作机制,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和指导现有国际合作行动的基础上,加强战略规划,创新监管手段,提高国际合作的管理效率,有效利用资源,推动药品监管合作,针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推动监管机制趋同化,并为各国药品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