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4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西班牙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发现肿瘤化疗耐药新机制
化疗耐药的出现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一大原因,西班牙国立肿瘤研究中心(CNIO)的科学家Oscar Fernández-Capetillo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利用全基因组筛选工具CRISPR/Cas9发现了肿瘤化疗耐药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Molecular Cell上,标题名为A Genome-wide CRISPR Screen Ident...
心血管药物个体化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降脂药、血管扩张药等普遍存在个体差异。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与药物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以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及药物剂量提供遗传证据,能极大地提高心血管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性。 一、阿司匹林 虽然阿司匹林...
Nature:我们为什么需要癌症免疫的“鸡尾酒”疗法?
在人类对抗癌症的世纪大战中,最显著的成就莫过于大幅提高了儿童白血病的存活率。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科学家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患者的存活率从10%提升到90%。 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取得这一成就并不完全源于创新药物或科技发展,更多的是将已有的不同药物进行排列组合——也就是联合疗法(Combina...
“抗癌药分期付款”,能否从个案到普遍?
据了解,目前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前5个月为自费服药期,经济负担非常大,每月需要支付的药费高达15900元,5个月下来就接近8万元。近日,一家全国连锁专科药房在广州等地推出了以免息、免抵押、分期付款的靶向药物费用支付方式。通过为期18个月的分期付款计划,患者仅需每月支付4417元的药费。 在买房、买车、买电子产品等大件消费品时...
我国研制出全球首台癌症早期检测设备,5分钟检测是否得癌症
中国一科研团队27日宣称,研制出全球首台适用于人体全身的临床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简称“PET”),可精准检测到最小尺寸病灶,大幅提前癌症发现时间。 该成果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超高分辨率PET的开发和应用”,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谢庆国带队完成。 ...
裴雪涛:干细胞产业化发展现状、瓶颈及展望
一、干细胞产业化现状 1、国际干细胞产业化现状 干细胞及其转化应用研究是近些年发展最为迅速和最受关注的领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和制高点。 自1999 年美国《科学》杂志将干细胞研究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以来,干细胞研究成果数次入选当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中的老将和新秀们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则因其对于常规疗法无效的晚期肿瘤具有显著疗效而受到极大关注,并于2013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为转移性晚期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
中国发表全球第二篇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成果
继去年中国科学家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论文并引发国际争议后,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范勇团队,又在国际期刊《辅助生殖与遗传学》上刊发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最新研究成果。 虽然《辅助生殖与遗传学》的影响因子仅1.718,但论文发表后,《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纷纷发表跟踪报道,范勇等人也成为继去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之后...
Cell:最大型基因测序揭示健康老人秘密
或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丧失 对数百名健康老年人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些老年人的一个秘密可能是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的丧失。 科学家的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对长寿无病人群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市斯克利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心脏病学家Eric Topol表示,其中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就是找到那些生活到晚年(大约80岁...
肥胖救星:美研究证明啤酒花提取物可溶解胆固醇
该研究设置了对照组实验:其中一组小白鼠被喂以富含油脂的食物和一定量的黄腐酚;另一组小白鼠的食物中则不含黄腐酚。结果表明,摄取黄腐酚最多的小白鼠体内胆固醇指数均低于80%,胰岛素含量低于42%,白介素-6水平降低了78%。 此外,尽管实验过程中所有白鼠的体重都有所增加,但黄腐酚可以增加额外耗氧量,而氧气又是白鼠代谢功能正常运行必须的原料,因此黄腐酚对小白鼠的体重具有一定...
控制孕期体重和促进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肥胖
Kaiser Permanente的一项新研究发表在《Pediatric Obesity》上,文章显示怀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与儿童在2岁时超重的风险相关。研究还发现母乳喂养至少到婴儿六个月时才会降低孩子到2岁时超重的可能性。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在过去的30年里,肥胖儿童已增长逾一倍,青少年中超过四倍,而在2...
海外做“试管婴儿”包成功?陷阱!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43岁的李朵(化名)一心想追个“男孩”,为丈夫家族继承香火。在中介的指引下,她选择赴泰国一家医疗机构做试管婴儿,希望通过胚胎性别选择技术“一索得男”。李朵前后花费了100多万元,却屡战屡败,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沮丧的她回到国内求医,却被医生告知,合并红斑狼疮加上如此高龄的她,身体根本无法承受妊娠,此前的努力纯属白费。“全面二孩...
遗传学初创企业 Twist Bioscience 与微软协作,旨在利用 DNA 进行数据存储
作为一家制造并利用合成 DNA 存储数字化数据的初创企业,Twist Bioscience公司已经与微软及华盛顿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凭借合成基因承载海量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能够收集到大量对投资者及股东极具价值的数据,但由此带来的存储需求则可能造成令企业难以承受的庞大成本支出。 另外,...
加拿大开发出DNA条形码融合技术 实验效率可提高10倍
据最新一期《分子系统生物学》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将DNA(脱氧核糖核酸)条形码拼接在单个细胞内,以同时搜索数以百万计蛋白质对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使科学家开展高并行试验(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同一试管内进行试验)成为可能,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条形码计数和读取结果的...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 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
1分钟看你的肝是否健康
随着肝病患者的逐渐增多,肝癌的患者也渐渐增多。现在肝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大癌症,仅次于肺癌。这种癌症常表现为消瘦,乏力,并且伴有剧烈的疼痛。一旦患病,治愈的机会较小,所以生活中要注意,远离肝病,远离肝癌。 1、消瘦、乏力 这种症状常出现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肿瘤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生化代谢改变,进食减少,...
CSCO发布我国首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
2016年4月23日,CSCO2016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同时发布了中国第一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目前,中国肿瘤患者数目庞大,基因诊断和检测需求巨大,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业界公认的指导规范,可能存在检测质量低下、结果准确性差、解读不专业,甚至盲目追求基因检测结果等现象。为了推动实现NGS临床检测的规范...
肿瘤的超声分子成像
随着生命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探索微观的生命领域,分子影像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最有希望将传统医学改变成为分子医学。而作为分子影像重要成像技术之一的超声分子成像也将飞速发展。超声分子成像是通过将特异性亲和分子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超声造影剂,使其能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超声成像的新兴技术。它结合了超声成像成本低、非放射性、便携性和实时成像的优点以及靶向...
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加强国际合作 造福人类健康 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 山东省脐带血采集及临床应用研讨峰会 山东省产科高峰论坛 国际精准医疗健康论坛 为深化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发展干细胞及再生医学临床治疗新技术,提高难治性疾病治疗水平,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与再生医学领域发展,特举办《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 。 主办单位 山...
《转》访张治位:为人民健康服务,让基因改变生活—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正式启动
2015年6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1303号),提到将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到“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并要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2016年4月22日,“基因惠民高端论坛暨国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