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1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日前,《中华病理学杂志》上正式发布了国内首部针对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专家共识——《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由分子病理学组专家和国内多位知名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共同完成撰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行业观点】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对医药行业影响几何
4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一是从2018年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二是及时将进口创新药纳入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目录中,切实降低急需抗癌药的群众支付价格;三是鼓励创新药进口上市,临床试验申请由批准制改为到期默认制;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化学药设置最高6年的数据保护期。 政策推出背景 ...
良渚新城 树兰医疗、华大携手发布“基因医生计划” 国际基因谷落户良渚
生活中,我们听说过有的孩子发烧后用了一针“消炎药"耳朵就聋了,也有的孩子挨了一巴掌,摔了一跤后就丧失了听力。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与他自身相关的耳聋基因突变有关。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大约有80万,并且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我国听力残疾人群中约60...
豪!迪拜将对300万居民进行DNA测序 全球基因检测经历爆发式生长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用昂贵的成本给全民都进行基因测序,那这个地方就是迪拜! 近日,迪拜宣布了一项医疗计划,准备对300万城市居民进行DNA测序,原因很简单:通过DNA测序筛除风险,让迪拜城市居民在得病前就能得到治疗。 总的来说,迪拜想要的是实施预防医学——在病人生病之前就治疗他们。不管怎样,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
《Cell》子刊: 基因图谱为精准化疗奠定基础
“由于95%的癌症患者仍然使用化疗,我们意识到可以通过帮助临床医生开出正确的化疗药物来对癌症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药学院生物工程和医学科学教授Sourav Bandyopadhyay博士说。化学疗法是通过有效的毒素破坏快速分裂细胞中的DNA,将毒素传递到血液中,从而杀死全身肿瘤细胞。 ...
安诺基因 | 原来Hi-C在疾病领域都是这样玩的,涨姿势了~
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表达调控与染色体结构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三维基因组结构异常有关,基因的缺失、易位、DNA拷贝的获得和丢失都会让染色体非常的混乱[1],正如生物学者常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因此,弄明白染色体构象特征才有望解开肿瘤致病性的真正面纱。于是,作为三维基因基因组学研究的利器—Hi-C技术,义不容辞的担起染色体构象分析的大旗。 ...
“转折点直聘”小程序全新上线,求职招聘,便捷高效!
你正在找工作吗? 你的手机有微信吗? 一个史上最快找到工作的方法!!! “转折点直聘”小程序全新上线。 “转折点直聘”是一个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移动求职平台,致力于生物医药行业人才的发展,专注于线上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招聘问题。采用独特的BOSS和人才直接沟通...
辟谣!omega-3补充剂对干眼症的疗效并不显著
每一份欧米茄3的每日剂量都含有2000毫克的eicosapent氨基酸(EPA)和1000毫克的二十二碳六酸(DHA) Omega-3(欧米伽-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同时也是人体合成各种荷尔蒙及内生性物质必要的营养素。根据由国家眼科研究所(NEI)资助的一项严格控制的试验的结果显示,口服的Omega...
NEJM三重磅齐发,PD-1抑制剂完胜肺癌标准疗法,首次证实中国患者可从PD-1抑制剂治疗获益 | Dr.Why看AACR年会
遥想当年,Dr.Why也是个特别喜欢看网文的少年,奇幻仙侠机战电竞,都能啃得滋滋有味。不过主角身上天生自带的那种“王霸之气”,Dr.Why还真是好一段儿都脑补不了,直到实习那年的一个早上,Dr.Why看到某位大名鼎鼎的主任等电梯上楼时,周围人自动退开半米的一幕……(抗、抗拒火环?似乎暴露年龄了……) 要是两股王霸之气撞到了一起……...
比尔盖茨:让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世界
本文作者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现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联合主席。 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由比尔•盖茨与其夫人梅琳达•盖茨共同创办,拥有380亿美元资产,据称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其主要目标是增进健康,减少极端贫困,在美国则致力于拓展教育机会和信息技术...
【科牧提示】癌症疫苗治愈率达97%?免疫疗法如此简单?
最近,有一篇报道肿瘤免疫疗法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文章声称,这款新的治疗型疫苗一方面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杀死正在扩散的癌细胞,另一方面,还能给癌细胞“断粮”,阻止癌细胞扩散! 这是真的吗?号称绝症的cancer就要被免疫疗法消灭了? 图1:癌症免疫疗法(来源: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又是一篇言过其实的报道 ...
世界顶级会议聚焦中国医生!针对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黄河教授给出独创方案!
关键词:Europe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EBMT、世界顶级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浙大一院、黄河教授 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高端!大气! (浙大一院黄河教授与EBMT全球委员会主席Gori...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 Goh Boon Cher 教授在STTT上发表文章发现Pan-CDK抑制剂可与顺铂联合用药治疗鼻咽癌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Goh Boon Cher教授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研究论文,发现Pan-CDK抑制剂roniciclib(BAY1000394)和顺铂的联合用药是高度协同的,比单独给予任何药物都更大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值得在临床...
18-1期肠道微生物: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可能驱动力
•综述• 肠道微生物: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可能驱动力 姚勤伟 译;孟庆华 审校 (Marco Sanduzzi Zamparelli, et al.The gut microbiota: Anew potential driving force in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nited European Gastr...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CAR-T细胞疗法最新进展
2017年是CAR-T疗法的元年,我们见证了两款CAR-T疗法的上市。日前,《科学》杂志推出了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的特刊,回顾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一起了解风头正盛的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属于过继性T细胞转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种,这是输血医学的一个新领域,涉及淋巴细胞回输以实现抗肿瘤,...
一文读懂:肠道微生物群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导语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因其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人体器官或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群不仅与肠道免疫的关系密切,而且影响了全身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本文来源:好医生因此,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后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对部分患者进行粪便移植有望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管理肠道微生物群也成为了免疫治疗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肠道微生物群...
长文解读:癌症与免疫之间的爱与恨
上图来自Daniel Chen在一篇Cell综述中对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图示 免疫系统在多细胞的进化史上是一个古老的机能,与消化与代谢关系密切。约21亿年至6亿年年前地球单细胞生物进行了漫长的多细胞化实验,最终完成了必要的基因积累,实现了多细胞化,从此地球生命进入了繁茂的多细胞生命时代。 多细胞化后动物的核心...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CAR-T细胞疗法最新进展
2017年是CAR-T疗法的元年,我们见证了两款CAR-T疗法的上市。日前,《科学》杂志推出了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的特刊,回顾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一起了解风头正盛的CAR-T细胞疗法。 本文转载自“药明康德”。 CAR-T细胞疗法属于过继性T细胞转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种,这是...
Nature重磅:非抗生素类药物也对人类肠道细菌产生广泛影响
作者简介 传统,人们可能都会认为抗生素才主要影响细菌,非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应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之前,已有研究发现摄入某些靶向人细胞的非抗生素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相关,譬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阿片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但是,对于范围...
肿瘤个性化疫苗新抗原Neoantigen,抗癌新征程和新希望!
引言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封面聚焦了肿瘤免疫疗法,其中,由家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研究权威德国科学家Ugur Sahin教授撰写的“Personalized vaccin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综述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新抗原仅做了很小规模的临床实验,然而取得的效果不得不说让人兴奋,中国生物医学研究者们也可以聚焦这一领域,相信未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