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适量补充维生素D能够抗炎,
科学家们最近深入研究了维生素D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减轻免疫细胞引起的炎症,这些炎症可能与严重COVID-19期间的反应有关。
【Science】如何调节恐惧?
尽管恐惧对生存很重要,但如果它太强或太弱,就会导致适应不良。近期研究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岛叶皮层在增强或减弱恐惧消退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双重作用,这取决于动物的内部恐惧状态。大脑如何在适应范围内保持恐惧?研究发现岛叶皮层作为一种状态依赖的恐惧调节器,这是在小鼠恐惧记忆的消失和维持之间建立平衡所必需的。
【Wiley子刊】肠道里的神奇力量:这种小小的
最近,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一种“有益的细菌”——大肠杆菌Nissle,与引起疾病的大肠杆菌菌株不同,可以帮助破坏癌细胞防御系统,使得治疗更容易杀死肿瘤,且任何蛋白质或酶都可以在该杆菌上制造。许多“实体癌”都有由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组成的细胞外基质,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一种酶的细菌,这种酶可以分解癌症的细胞外基质。将这种特殊设计的细菌,定位到肿瘤中,然后,一旦细菌停留在那里,它们就开始制造纳米级的囊泡,将酶带到肿瘤基质的更深处。在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小鼠存活的时间是那些单独接受癌症治疗的两倍,细菌和酶能有效地分解细胞外基质,使治疗到达癌细胞。这些细菌会影响肿瘤,但不会攻击肺、大脑等其他器官的健康细胞,是安全有效的。
【Nature子刊】微生物如何从食物的“菜单”
许多微生物是二次生长的,它们一次只消耗一种可用的食物资源,而不是同时消耗。二次生长的微生物群落的特性仍然知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此类群落的理论和模型。近期,科学家们开发并研究了在连续稀释培养物中组装的二次生长微生物群落的最小模型。研究为二次生长微生物的自然和合成群落的组装提供了可测试的预测。
【Science】对付这种可怕的病毒,科学家取
201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公布了10种高危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它们一旦爆发就有可能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10类高危疾病分别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和马尔堡病毒(Marburgvirus)、拉沙热(Lassa fever)、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尼帕病毒(Nipah virus)、裂谷热(RVF)、寨卡病毒(Zika)以及X疾病(DiseaseX)。这份名单是WHO“预防传染病研发行动蓝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提高各国应对全球致命性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能力,加强各层级医疗对策和药物、疫苗等的研发。近日,科学家展开了对CCHF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BMJ Global Health】警惕!全
世界开始追求可持续的饮食,以减少动物性食物,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肉类贸易的迅速增加干扰了国际上对可持续饮食的努力,尤其被列为1类致癌物的加工肉,但很少有全球研究——研究由于肉类贸易导致的与饮食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NCD)的影响。11月发表在《BMJ Global Health》上的研究表明,全球红肉和加工肉类贸易的增加导致了饮食相关(非传染性疾病)的突然增加,与饮食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可归因负担在各国之间也具有很大的地理差异。新的发现意味着出口商和进口商必须紧急采取跨部门行动,减少肉类贸易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Nature子刊】令人惊叹!小鼠颅骨的3D图
近期研究展示了一幅新的小鼠颅骨的3D图,为了绘制包含数十万细胞的地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四种关键技术来确定血管和细胞的位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采用3D图绘制方法来成像人类头骨,这是一个挑战。
【Clinical Infectious Di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和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科学家通过将机器学习与全基因组测序相结合,大大改善了对医院内传染病爆发的快速检测,而不是用传统的追踪疫情爆发的方法。
【Cell】从根源开始研究基因变异——“抽奖”
有时,了解生物过程最好的方法是扰乱正常过程并分析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斯隆-凯特琳研究所(Sloan-Kettering Institute, SKI)的研究人员选择利用突变小鼠来发现减数分裂过程的新线索,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和精子(也称为生殖细胞)。研究人员了解了DNA断裂是如何导致意想不到的有害突变的。
【Science子刊】新模型——将心脏研究结果
动物实验是评估新型治疗化合物的心脏功效和安全性的关键。近期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套翻译程序,用于定量绘制不同物种的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反应。在评估新的心脏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动物研究仍然至关重要。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研究人员主要使用小哺乳动物,来研究心脏的电生理机制。基于在动物模型中测量的反应,这些预测工具非常适合预测人类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反应的电生理变化。
【AACR子刊】短期卡路里限制的饮食首次在人体
11月17日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的研究表明,首次在人体临床试验证明,在接受标准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短期、严格热量限制的饮食(FMD)是安全的。热量限制不是绝食,是一种安全、廉价、潜在有效的方法,可以与标准抗肿瘤疗法结合起来,可能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证明总体符合率为91.8%,遵守健康饮食指南,很少有严重不良情况。研究人员还评估了FMD对患者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严格的热量限制产生了代谢性‘休克’,激活了数个免疫细胞群,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显著增加,提高标准抗肿瘤治疗的抗肿瘤活性。后续还将继续研究由热量限制引起的代谢和免疫效应,是否能改善抗肿瘤治疗效果和延长癌症患者预期寿命。
【ATS子刊】突破!绘制最全面的人类肺部蛋白质
近日,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已经编制了最全面的人类肺部蛋白质组成路线图,描述了数千个分子在肺组织形成过程中是如何以协调的方式被调节的。有助于了解早期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并观察了它们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肺部蛋白质的分子路线图还可以帮助诊断各种肺部疾病,甚至有可能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作用,更有可能通过肺蛋白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制造人工肺的“部件”。科学家鉴定并测量近9000种蛋白质存在,其中一些可以作为健康或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另一些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柳叶刀子刊】好消息!这种自制的人工胰腺已被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全球有4.22亿人口患有糖尿病(1型和2型)。在中国,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1亿。糖尿病并不可怕,它不像脑瘤、脑梗或心脏病那么可怕,随时都可以导致人体猝死,糖尿病不会,糖尿病不会致人猝死,糖尿病的产生与人体免疫能力减退、人体受到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基因突变有密切的关系,胰岛素减退,从而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这是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所在,虽然从现代医学上它不能给人带来致命,但它能带来机体上的紊乱,也由此导致它所带来的并发症让人害怕,糖尿病能引发脑血管疾病,还能带来心脏病变,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非致命于糖尿病,但又有不少是致命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上,其根源还是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的预防应格外重视。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自制的人工胰腺,将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的帮助!
【Nature子刊】NeoScreen--一种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癌症治疗新疗法,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2015年美国前总统卡特通过手术联合PD-1治疗战胜了恶性黑色素瘤。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肿瘤免疫学领域。然而,近年来也有对免疫治疗的负面传闻。2016年魏则西接收莆田系医院未被批准的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不幸离世。这样的负面新闻还有很多......近日,一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肿瘤靶向T细胞的新方法,有望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突破】多喝绿茶能够大大促进健康!科学家新研究
绿茶,是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由于绿茶没有经过发酵,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树鲜叶中最原始的物质。其中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得到了大量的保留,这就提供了绿茶保健功效的基础。也正因如此,绿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绿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和受欢迎的程度促进了科学界对它的好奇,并且展开了研究,科学家想要搞清楚这种绿茶对人类的健康到底有没有益处?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近日,一组科学家对绿茶的功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了新颖的发现......
【重磅】这种虫子能够检测和筛查胰腺癌!这家日本
利用动物治疗人类疾病自古有之。早在1792年,英国教堂里的神父就劝说精神病人通过喂养小动物达到养病修身的目的。本世纪初,欧洲开始盛行骑马疗法,很多慢性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跃马奔驰在田野大道,身体恢复很快。然而,过去利用动物治疗,只认为对患者是一种调节,唤起其勇气与信念。近年来,美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喂养动物或者动物陪伴会改善人的生理活动,有益于健康,并使人延年益寿。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证实,“动物疗法”不仅在治疗抑郁症、精神疾病、自闭症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对治疗其他疾病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驯化动物,特别是小动物,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医疗手段,以及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已引起许多国家医学界的注意。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关于利用一种动物检测疾病的事,但不同于上述不致命的疾病,这种疾病是胰腺癌等癌症。这是怎么回事?
【Cell子刊】食物对抗疾病的效力远胜过药物!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所以用“天”来比喻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意思就是民众把粮食看成是自己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以此强调饮食吃喝对于民众生计的重要性。毫无疑问,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断补充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然而,在疾病面前,到底是饮食的作用更大还是药物的作用更大呢?之前科学界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有局限的,近日,一组科学家的实验打破了这个局限,有了新的发现!
【Cell子刊】继青蒿素之后,抗疟疾史上的又一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同样致命且长期存在的传染病危机持续有增无减。虽然2020年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数据仍在评估中,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造成40多万人死亡的疟疾,其威胁似乎远远超过了新冠肺炎。全球卫生负担加倍,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了疟疾的预防工作,我们需要有效的工具来阻止疟疾的持续蔓延。
【Nature子刊】革命性研究!无论是治愈还是
一个由英国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以及一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
【Nature】“你吃什么,就是什么”——找到
近日,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找到了一种分子证据——为饮食、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功能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统一的解释。确定了由小鼠肠道中膳食氨基酸代谢分解引发了免疫信号级联反应,其中支链氨基酸被肠道微生物脆弱类杆菌吸收,并由特定酶转化为同样具有支链的糖脂分子。最后哈佛团队试验证明,实验室合成的支链脂质分子诱导NK T细胞释放免疫信号化学物质IL-2。用支链糖脂分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显示出良好效果。这一发现为这些NK 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了希望,NK T细胞是这种微生物制造的分子最终激活以控制小鼠结肠炎症的免疫细胞,这项研究如果在人类身上也得到证实,将有助于设计小分子治疗方法,从而增强肠道和整体免疫力。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