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9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精华】临床分子病理实验室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专家共识
近年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快速发展,其应用已进展至临床检测,如遗传疾病、实体肿瘤、血液肿瘤、感染性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分析及非侵袭性产前筛查等。国内外有关学会已出台相关共识与指南以推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4】。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前期组织病理、临床、生物信息等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拟在NGS...
肠道酵母增加哮喘风险
近日,会影响健康的肠道细菌家族又添新成员:真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家Brett Finlay在近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的一场分会上提出相关解释。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微生物基因序列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领域。之前,Finlay及其同事就鉴别出4种细菌似乎能保护加拿大儿童免受哮喘病困扰。他们分析了319位儿童的肠道菌群,发现患哮喘的婴儿在生命的头100天里表现出了短暂的肠...
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出炉!
2017年2月27日,软科正式发布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排名展示了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500所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使用的都是最能体现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例如新生高考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论文数量与质量、成果转化收入等,因此排名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大学的竞争性地位。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
中国如何打破科研评估“论文崇拜”情结?
清华大学的工程专业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这一全球大学专业排行榜一时引发多方关注。 上述排名来自U.S.News。作为大学排名最有影响力的榜单之一,U.S.News 的排名是每年大家申请学校时必不可少的参考。 不过,在U.S.News全球大学综合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57名,中国仅有两所大学进入百强,另一所是排名第53的北京大学。 近年来...
高校科研成果奖公布了!生物医学类奖项花落谁家?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并公布了获奖名单。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信息,与生命科学或医学相关获奖项目(自然科学类)的具体名单如下所示。 具体获奖名单(生命科学或医学类自然科学奖): (转化医学网360zhyx....
艾吉泰康一年内再融资5000万元,全力打造基因捕获“中国造”
近日,艾吉泰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杭兴宜博士向动脉网(微信号:vcbeat)透露,公司已完成新进融资5000万元,投资方为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精准医疗基因检测领域领先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这是艾吉泰康一年内获得的第二笔投资。 凭借自主研发的目标区域基因捕获技术(液相芯片探针杂交基因捕获技术TargetSeq和多重PCR扩增子技术MultipSeq),艾吉泰康为企业、医院及科研机...
全国14个学会再公布41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日前,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其中院士候选人由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推荐。继上次青塔发布全国35个学会和5省科协公示的200多名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后,这几天又有14个学会公布了41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中科院院士名额为60,中国工程院院士不超过75名 据介绍,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领星千人行项目圆满结束,后续随访显示全外显子组测序可以大幅改善患者临床获益
领星千人行项目圆满结束, 后续随访显示全外显子组测序可以大幅改善患者临床获益 2015年9月,领星生物在第十八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 2015)上宣布正式启动“康新源TM千人行”项目,为一千名中国大陆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精准医疗临床路径推荐服务。2016年4月22日,入组工作顺利结束,共计入组1168名肿瘤患者。 截至2016年7月...
打破遗传学法则,基因对父母也会厚此薄彼
大多数孩子会说他们对父母的爱是同样的,但有时候,即使最好的孩子都会更喜欢其中的一位家长。细胞对于DNA的态度也是如此。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基因的两份拷贝--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在个体细胞中得到的待遇是相同的。一项由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中的细胞常常会优先选择激活其中的一份拷贝,而不是另一份。该研究打破了经典遗传学的基础法则,提示我们基因突变可能通...
国内首本罕见病专著在沪问世,收录117种可明确诊疗疾病
《可治性罕见病》 在2017年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下,国内首本以临床实例为主的罕见病专著《可治性罕见病》于2月25日问世。它的出版,将作为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罕见病患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记者当日获悉,该本专著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单位,由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联合国内各个领域的112名专...
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落户上海:让做手术如打游戏
做前列腺手术,机械臂在两三厘米见方的空间内,如绣花般精细操作;做肾脏手术,可以绕开肠道等器官,将手臂伸到背后“隔山打牛”……将之变成现实的,是代表着当下手术机器人尖端技术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自2006年国内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以来,十年间国内累计开展了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心外科、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等科室近上...
《自然》首次证实: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完整的DNA基因,其不仅含有人体所有遗传信息,而且基因中的所谓甲基基团是人体组织的必要成分。德国耶拿人体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DNA出错并甲基化缺失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成因。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人体每个组织由特定属性的组织特异细胞构成。基因选择非常严格,如在肠细胞里只有相应的基因目录激活成为肠细胞。在基因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谓的甲基...
高糖饮食新罪证!糖基化竟加速老年痴呆
近日,一个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报道发现和建立了血糖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临界点”分子连接。他们已经表明,过量的血液葡萄糖水平会对一种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酶造成一定损害。 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发表于最新上线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糖尿病与肥胖的特征,但人们对其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关联却不太熟悉。 与健...
通过头发看你胖不胖?我读书少不要骗我!
根据伦敦大学学院(UCL)科学家的最新研究,长期患有压力的人可能更容易肥胖。本研究涉及检查头发样品中皮质醇的水平,皮质醇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叫做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荷尔蒙。还有人将其称为压力激素,因为人在面临显著压力时就会产生更多的这种荷尔蒙,对抗反应时最明显。 该论文发表在“肥胖”杂志上,表明在几个月内体内皮质醇激素的高水平与人们更重以及持续地超重相关。 先前研究皮...
Nature:免疫系统中的“哨兵”,可开发自愈癌症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一个重大难题的秘密,将有助于我们明白我们的固有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毒感染、识别外源DNA,例如来自死亡癌细胞的DNA,这项发现对未来开发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至关重要。 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监控体内的危险信号,其中之一就是来自微生物及损伤、死亡细胞的DNA,当DNA聚集在细胞质中,细胞就会产生一种信号蛋白--干扰素,可以...
Cell:治疗糖尿病竟这么简单?规律节食有望成为FDA正式疗法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老年研究院院长 Valter Longo 教授团队发现禁食模拟饮食法(fasting-mimicking diet,FMD)可以促进胰腺细胞的更新与生长,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并对小鼠模型的 1 型和 2 型糖尿病症状起到逆转作用。该研究对应的论文发表于最新的Cell杂志。 Longo教授表示,“通过调整小鼠的饮食习惯,将FMD饮食模式与正常饮食模式循环替换,在一定...
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出台!快来看看多少药物品种有变!
时隔八年,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新版医保目录终于正式落地了! 昨日(2月23日),人社部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公布了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2009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曾催生了数十个销售破十亿的品种,对于医药行业而言,这理所当然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政策之一。医...
三胞集团6.8亿收购凡迪生物,产前基因检测为何这么火?
近两年多,国内针对产前基因检测的政策经历了从叫停到逐渐松绑的过程,一大批医院和第三方临检中心开展基因检测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尤其在“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后,新生儿的增多也让产前检测技术变得火爆起来。 2月23日,中国民营企业三胞集团以6.8亿元的医疗并购基金收购上海凡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后者经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检测业务,具备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资质。 三胞集团相关...
科学研究必备工具之高效基因剪刀CRISPR
作为生物学新宠,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与ZFN、TALEN并称为三大基因编辑工具。CRISPR操作简单,研究人员能更快、更经济地实现基因组特定位点的编辑。 凭借过去10年在基因组编辑领域的丰富经验积累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平台,默克已成功设计出覆盖人类、小鼠和大鼠三个物种...
从文章引用看科研心态
一般来说,自己发表的科研文章被人引用终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同事在饭桌上向我讲述他的不快。他说他的一篇文章被人引用,结果令他丝毫不感觉愉快。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的同事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他的一篇将近十年前发表的汉语某期刊(EI)文章被某学校的科研人员引用了。说实话,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