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8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关于分子诊断、POCT、微流控, 未来第三方实验室会成为主流么?
体外诊断,在人体之外对血液、尿液进行诊断,为医生提供相应的依据。 有人认为,IVD 的数据量在医疗整个行业里数据量占首位,是一个非常好的细分领域,市场非常大,未来空间也非常大。对于创业者,这块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也有人认为,IVD 已经是个红海市场,非常难做。 究竟如何,我们且看看来自学界的深圳...
汪建:华大基因的三大纪律
“没有深圳,华大走不到今天。然而,在深圳经济特区35岁生日时,我不想再为深圳唱赞歌。”“深圳在过去35年的进程中,已经习惯于追赶,这几乎成为了一种路径依赖。深圳能不能开启一种颠覆、跨越乃至引领式的发展?”在盐田北山道华大基因总部,这是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建提出的一个反问。而事实上,他接着给出了答案:在未来的35年当中,我们深圳能不能换一个思维,换一种玩儿法,我们...
科学家发现两种人类流动方式 可预测流行病传播趋势
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对大量人类个体流动数据分析后,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体流动方式――他们称之为“回归者”和“探险家”。研究人员称,新发现不但让建立一种新的人口流动模型成为可能,还有助于预测流行性疾病传播趋势,遏制流行性疾病的扩散。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称,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移动模式在人群这个层面具有较高的统计预测性...
美国科学家设置癌症“陷阱”抓住游走细胞
癌症的问题在于其蔓延性——有时在患者得知患病之前癌细胞就已经扩散。近期,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微型植入器,当癌细胞在血液中游移时,该设备可以捕捉住癌细胞,以此通过早期诊断挽救生命。 “这是漆黑矿井中的一丝光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该设备研发者之一Lonnie Shea说。 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已经在老鼠体内得到验证。如果把其转移至人体内,那么它将可以帮助扫描...
操控神经细胞“零件”可抹去记忆
东京大学10日发表的一份公报称,该校研究生院教授河西春郎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操控老鼠脑神经细胞的某个“零件”的大小,成功消除了老鼠的一种运动记忆。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具有类似症状的认知障碍。 树突是神经细胞上形似树枝般的突起,而树突棘是树突继续分岔而形成“零件”。树突棘上有特定受体,能与神经细胞间传递刺激信息的“中转站”——突触相互...
专访燃石医学CTO揣少坤:二代测序助力肿瘤精准医学
8月30日,上海肿瘤医院正在进行第四届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标准化应用及质量控制研讨会暨第四届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培训班,偌大的报告厅济济一堂,来自肿瘤科、病理科、分子检验的200余名临床医生参与了研讨会。燃石医学CTO揣少坤博士也应邀参会并做了题为《Why NGS? Which NGS? How NGS? 二代测序在分子病理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随后,转化医学网对揣博士进...
数千名“911”救援人员患癌
视频:911救援人员癌症高发 疑似因吸入剧毒粉尘,时长约24秒 “9·11”遗址,水池边上多了一面美国国旗,一名男子指着水池边上的名字对身旁的孩子说,“这些人都是英雄。” 68岁的Nick Schiralli没想到,14年前的9月11日那天,他因迟到一小时捡回了一条命,14年后,他却还在为“9·11”付出代价:至今无...
癌细胞去哪了?抽管血就知道
对于每个肿瘤患者,尤其是手术后的患者,最为担心的就是肿瘤有没有转移扩散。这种担忧终于在近日有了解决的方法。记者日前从天津市肿瘤医院获悉,天津首个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落户肿瘤医院。该院检验科主任张鹏教授表示:“现在只需抽患者10毫升血液,就能检测出癌细胞有没有经血液转移扩散。”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隐秘的过程。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
常熬夜喝烫茶 这十类人最易得癌
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关键在于治疗的早晚。《每日邮报》、《印度时报》等媒体综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指出,以下10种人患癌几率较高,应及早防范。 1.喝烫茶。研究发现,茶水温度高于68.8摄氏度即可算热茶,如果茶水温度高于70摄氏度,食道癌风险最多可增加8倍。 &ems...
2015实验室SCI文章PK大赛
逢9月开学季,为感恩广大用户长期拥护,助力实验室研究进展,生物谷特推出"2015实验室SCI文章PK大赛"活动。 本次活动开辟独特有趣的实验室PK环节,只要您所在实验室发表过文章,就可参与PK大赛,我们设置了缜密合理的分数计算规则,通过PK,最终决出分数最高的十个实验室,获得终极大奖及众多礼物奖品。 &emsp...
拉斯克奖得主:我对癌症免疫疗法有信心
来自休斯顿的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通过部署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帮助患者抗击肿瘤,这一重要贡献使他成为今年拉斯克奖得主之一。拉斯克奖是医学领域的著名奖项,常被称作“美国的诺贝尔奖”。艾利森在之前就已先后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以及用于表彰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的路易...
免疫疗法助力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美国研究人员9日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一种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疗法有望帮助治疗常见血癌——多发性骨髓瘤。一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已有一年多查不到癌细胞。 这种疗法名为CTL019。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先从患者自身采集T细胞,并对其改造,使其具有追踪、杀死癌细胞的能力,然后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输回患...
南方周末:细胞免疫疗法让他多活了四年
诺贝尔奖得主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胰腺癌后,积极尝试自己发明的细胞免疫疗法,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而乔布斯所患的胰腺癌致死率比前者要低,最初错误的“自我治疗”是导致病情延误、恶化的重要原因。 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前CEO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罹患胰腺癌病逝,这位曾经“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天才英年早逝...
卫计委:“十二五”以来国家财政为医药卫生领域投入近300亿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医药卫生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十二五”以来,我国在本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财政投入总计近300亿元。 秦怀金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的发展,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造就了...
预防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筛查一个都不能少
9月12日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专家指出,出生缺陷疾病已日渐成为我国儿童残疾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是要提升大众主动进行孕、产前优生健康检查,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控制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地贫等出生缺陷的发生。 产前诊断是预防 出生缺陷的最有效一环 《中国...
近三年产前诊断避免1330名缺陷儿出生
产前诊断18952人,避免1330名缺陷儿出生。昨日,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了解到,近三年来,该中心为36万余人次进行了产前筛查。“从筛查来看,四肢畸形、脑瘫、先心等结构异常缺陷最多,占比超六成。”东莞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彦慧表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可有效避免缺陷儿出生,但目前筛查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产前诊断,从市妇幼保健院来看...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关乎人口、疾病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阿尔茨海默氏症,作为老年人口的多发疾病,近几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其他疾病一样,人在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产生交互作用。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着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发情况。”近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中科馆大讲堂”...
辛克斯顿团队称未来转基因婴儿或可接受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著名的辛克斯顿团队(thehinxtongroup)近日发表声明指出,对人类早期胚胎的遗传基因进行编辑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这一技术未来有可能在伦理上被接受。辛克斯顿团队是由关注人类干细胞研究和胚胎编辑技术的权威科学家组成的非正式的国际团队。 目前,基因研究的众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胚胎编辑技术的发展意味着转基因婴儿将成为可能。今年早些时...
新的单细胞测序全基因组扩增方法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黄岩谊课题组和谢晓亮课题组合作,在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获得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9月4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报道了一种用于单细胞测序的全基因组扩增新技术——乳液全基因组扩增,简称“eWGA”。该方法与已有的类似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扩增的均匀性和准确性,可以同时检测出单细胞中的小片段拷贝数变异(CNV)和高精度的单核...
一文读懂肿瘤标志物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要素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癌症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而,专家们一直倡导癌症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已成为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检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