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8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歌礼申报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全口服丙肝治疗方案临床试验
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开发企业歌礼今日宣布,公司全口服免干扰素慢性丙肝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申请已分别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我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受理。该方案由公司的两个直接抗病毒药物(DAA)ASC16与ASC08为核心组成,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第一个全口服免干扰素丙肝治疗方案。这是继成功完成其第一个DAA ASC08台湾地区II期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重要调节蛋白β-Arrestin1通过炎症介导的Akt信号推动了肝细胞癌变。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吴斌(Bin Wu)教授和陈规划(Guihua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
中国学者解析肝癌中的lncRNA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作为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新患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排名中已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尽管HC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预后情况仍然很差。 上海交通...
Radiology:新技术或可对肝脏肿瘤进行分级
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其中特定的一部分腺瘤会转变为恶性肿瘤,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技术,在对患者不进行侵入性的组织取样检测的前提下就可以有效对腺瘤进行分类,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 目前腺瘤患者都必须进行组织活检来确定肝细胞性腺瘤是良性还是潜在恶性的,而文章中研究者就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其就可以利用肝脏...
俄科学家研发新型传感器 可检出肝炎艾滋等疾病
据《印度时报》6月10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发了一款灵敏度非常高的纳米机械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恶性肿瘤及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标记。 这款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检测生物对象。它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人体出现或生长的恶性肿瘤。研究人员称,对于通过其它方法无法检测出的疾病,这款传感器都可以被用来诊断,属新一...
贵州百灵:抗乙肝1.1类新药获美国专利
近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公司抗乙肝病毒1.1类化药新药替芬泰(原名Y101)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专利号:US9023809)。 据悉,此次替芬泰获美国专利是公司继2014年9月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糖尿病研究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上发表《在两种动物模型上,评价苗药配方-糖宁通络的降...
中国研究:阿西替尼联合TACE对肝细胞癌患者安全有效
芝加哥 ? 正在进行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显示,Inlyta(阿西替尼)及TACE(颈动脉化学栓塞疗法)对中国肝癌患者安全,并取得了较高的应答率,研究结果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展示。 “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后频繁出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上调,”Stephen Lam Chan,MBBS,MRC...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刊登权威杂志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 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在人类疾病包括癌症中显示了异常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异常,有实验证据表明,miRNA 可以担任抑癌基因或者癌基因,与肿瘤的形...
替比夫定可阻止孕妇垂直传播乙肝病毒?靠谱!
“如果我们减少乙肝的全球发病情况,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母婴传播,这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来自中国重庆西南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的王宇明教授(本刊编委)表示,“我们发现替比夫定不仅可切断孕妇垂直传播给婴儿乙肝病毒的途径,而且妇女和婴儿对此药的耐受性良好。” 研究人员对450名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这些孕妇体内有非常...
中国学者973项目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肝癌干细胞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
“画”说胆结石那点事,太生动了,秒懂!
又是急诊夜,长夜漫漫,无法睡眠,一时兴起来点科普吧。胆石症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总结临床上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因手头工具有限,将就看看简笔画吧! 1. 胆囊结石,开还是不开? 年轻患者,结石不大,无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有右上腹痛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均建议手术;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
绿茶的又一大功效:逆转肝脏损伤
肝癌在人类往往是致死性的,因为它往往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但是,在动物模型中,一项新的工作发现了一种肝癌的潜在诊断生物标记物,以及一种潜在的方法来逆转已有的肝脏损伤。这项研究在费城举行的2015AACR年会上被报道。 Georgetown Lombardi综合癌症中心的Ying Fu博士讲解了这项新的工作,“肝细胞肝癌,最常见的一种肝癌,由于缺少早期诊断的生物...
军事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靶向干细胞样肝癌细胞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叫做miR-125b的小RNA分子可通过SMAD2和Smad4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靶向干细胞样肝癌细胞。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 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裴雪涛(Xue-Tao Pei)教授和岳文(Wen Yue)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裴雪涛主要从...
科学家揭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对...
PNAS:肝癌早期诊断获突破
最近,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方法,可诊断早期肝癌和肝转移,以及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五月十三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资料显示,每年有超过700,000人被诊断为肝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导致每年超过600,000人死亡。在美国,由于...
Nature Medicine揭示乙肝难愈之谜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乙型肝炎通过刺激一些过程夺去了机体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必需的关键营养物质。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结果发布在5月11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这项研究工作有助于解释一旦乙型肝炎病毒(HBV)在肝脏中建立感染,免疫系统变无法控制这种感染的原因,并为沿着这条路开发出潜在的治愈性疗...
科学家揭示癌症发展新机制 为肝癌诊断及治疗提供新靶点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该校科学家与中山大学、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癌基因cMyc诱发的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激活,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细胞研究》上。 &e...
PNAS:新型CRISPR抗病毒工具或可有效抵御丙肝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艾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来自细菌机体的Cas9抗病毒酶类开发出了一种新工具,其可以成功地抑制了人类细胞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 Cas9是细菌CRISPR遗传防御系统中的一部分,通常科学家们利用其来对动物、植物甚至是人类细胞进行DNA的编辑,而本文中研究者却利用其来抑制丙肝病毒的RNA,从而实现抑制丙肝病毒...
科学家发现人类细胞中靶向丙型肝炎病毒的Cas9酶
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详细分析了来自革兰氏阴性的能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生成病毒蛋白的细菌Francisella novicida 的Cas9变异的使用。 作者认为:“这项研究强调了一种便携式,能够抑制病毒的域间方法,它可能只是Cas9介导的RNA靶向无数潜在的生物技术和医疗应用中的一个。 研究人员...
基因激活疗法可抑制小鼠肝损伤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Hsian-Rong Tseng 说:“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这将使转录因子传输到另一个不同的领域。” 我们的细胞产生超过一千个独特的转录因子,它们每一个都会结合到DNA的一个特定区域来提示基因的转录:从DNA创建 RNA模板来合成新的蛋白质。改变这些因子的活性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