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7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肿瘤产生耐药性有“帮凶”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癌症可以通过“窃取”附近组织的血管,而对治疗产生抵抗。这项重要的新研究首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可学会“窃取”周围组织的正常血管,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将这个过程称为“血管选定(vessel co-option)”。 新血管生长的过程——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对于癌症生长是很重要的,已...
免疫疗法最新进展:应对CAR T细胞治疗的耐药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杂志《癌症发现》2015年12月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他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了部分B细胞白血病患儿对靶向CD19抗原的CAR T细胞疗法(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产生耐药性的机制,CD19 CAR T细胞疗法是一种使许多白血病患者获得长久缓解的临床研究性免疫疗法。 ...
mTORC2介导细胞存活/肿瘤细胞耐药的新机制
2015年10月1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杂志》)正式发表了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白晓春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TORC2 promotes cell survival through c-Myc-dependent up-regulation of E2F1”。 南方医科...
专家解析耐药基因是否会冲破“最后防线”
对抗“终极”抗生素——多粘菌素的耐药基因或已通过食物链传播至人肠道细菌,其风险不容忽视。 日前,《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等对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分析文章。研究指出,mcr-1基因或已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中国健康人的肠道细菌中,亟须引起关注。 “由于多粘菌素对...
科学家发现“终极”抗生素耐药基因
抗生素耐药性传播图。图片来源:《自然》 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都存在一种抵抗粘菌素—— 一种“终极”抗生素——的基因。相关研究发现于11月份来源于中国,随后在丹麦、荷兰、法国和泰国也发现了类似的耐药基因。 尽管此次发现让人担忧,但是它们可能并不像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粘...
中国并非唯一发现新型抗生素耐药基因MCR-1的国家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自从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细菌等微生物与抗生素之间不断博弈。而目前科学家们在担心会不会出现具备全面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细菌。 2015年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刘健华教授研究组、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研究组等联合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一...
中国人体内发现"超级细菌"基因 对抗生素耐药性强
英媒称,研究人员11月18日说,在从中国人和猪体内采集的细菌(包括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新基因。 路透社11月18日报道称,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令人担忧”,并呼吁紧急限制多粘菌素的使用。多粘菌素是一种包含药用粘菌素并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英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劳拉·皮多克说:“所有多粘菌素的使用都必须尽快降至最低限度...
液体活检能够预测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耐药性
97名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开始使用abiraterone之前,没有AR基因改变的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期相比较于具有AR基因突变的患者,或者具有AR基因拷贝数增加的患者,显著增加。此外,他们还鉴定了与药物抗性发展相关的两个点突变。 &emsp...
【盘点】癌症耐药性精彩研究一览
时至今日,我们的科学家面临很多的医学难题,比如癌症,艾滋病,细菌性疾病耐药性等,其中癌症就是很难攻克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科学家已经在基因水平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来理解癌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发生的原因,而肿瘤医学正在进入一个个性化治疗、精确治疗的崭新时代。经过很多年的探索研究科学家们已经使癌症成为一种可控制,甚至可治愈的疾病,使得患者的生存率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Plospathogens:粪便移植清除肠道耐药细菌
肠道是药物抗性细菌的重要定植场所,这些抗药细菌的存在对人类生命健康存在很大威胁。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最常见的抗药细菌在肠道中占据着相同位置,同时将健康的肠道菌群通过粪便移植的方式转移到小鼠模型中可以清除抗药细菌。 研究人员对肠道环境中携带万古霉素抗性的...
滥用抗生素有多糟:耐药性或致超级细菌
抗生素目前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近日表示。 2015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指出,中国应将抗生素耐药感染列入2016年将在北京举办的G2...
科学家揭示非小细胞肺癌对疗法的耐药性如何被克服
一种潜在的癌症疗法制剂截至目前为止对于常见肺部肿瘤或许效果甚微;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或许就可以克服肺癌对这种新型疗法的耐受性。 文章中研究者检测了常见类型的肺癌对特殊因子的作用,而这种常见类型的肺癌对名为TRAIL细胞因子耐受,TRAIL会促进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死亡。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占85%的比例,...
王晓东院士、王洁教授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证实,BMP-BMPR信号通路激活导致了EGFR突变肺鳞癌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王洁(Jie Wang)教授及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Xiaodong Wa...
乳腺癌靶向治疗耐药性的原因
HER2膜蛋白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HER2水平升高,可驱动无限制的细胞增殖。HER2定制的、以抗体为基础的疗法,旨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然而,有三分之二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对HER2靶向药物发展出耐药性。这一原因尚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HER2二聚物,似乎没有出现在一小部分休眠的SKBR3乳腺癌细胞中。这个小的细胞亚群...
破解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华凤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一种“智能”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新方法,并在小鼠体内验证了其优异的抗多药耐药效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近日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某一化疗药物而产生的不仅对此种化疗药物耐药性,而且可对其他结构...
Cancer Discov:科学家发现耐药性前列腺癌的免疫标志物
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组分白细胞介素-6的信号驱动恶性耐药性的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 研究者Trotman说道,我们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或是指示对激素疗法产生耐受性的前列腺癌的标志物,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治疗前列腺癌的新型疗法或带来巨大帮助。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同前列腺癌患者对...
Nature子刊:避免耐药性的无毒抗菌药
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可专门攻击真菌感染而不会攻击人类细胞,可以转化为此类感染的治疗方法,并为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药物开发,指出了一条途径。 本研究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教授Martin D. Burke带领的一组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完成,他们开发和测试了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几种衍生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
Cell Rep:科学家鉴别出了治疗耐药性黑色素瘤的新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Sanford-Burnham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一种特殊的分子改变会使得黑色素瘤对常见的药物BRAF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而靶向这种特殊的分子路径(分子改变)或可帮助开发一种新型有效的策略来改善耐药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健康和生...
世卫组织通过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决议
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通过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决议,敦促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重视抗微生物药物面临的耐药性问题并采取行动。 世卫组织称,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包括抗生素耐药性)是最为紧迫的抗药趋势,它削弱了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和其他许多卫生与医药方面的进展。 这项名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的决议设定5项目标,具体包括提高意...
基因编辑、噬菌体疗法与抗生素耐药性
以瞄准病原细菌的定制病毒为基础的噬菌体疗法可能帮助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激增,但是这种策略也受到一些缺点的影响,尤其是向受感染组织提供噬菌体的困难,以及耐噬菌体基因在细菌之间的频繁转移。UdiQimron及其同事使用λ噬菌体,把一个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转移到了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基因组中,这个编辑系统的程序被编为寻找和破坏为β内酰胺酶编码的基因,因为这一编码过程会造成对作为最后的救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