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2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关注】《中国新闻网》:全国结节性硬化症研究大会深圳举行
400多名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儿及其家长,22日来到深圳罗湖医院,接受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David Franz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临床专家的义诊。 2015中国·深圳精准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全国TSC研究大会22日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举行。该论坛旨在...
最新研究为成功运用人类干细胞疗法提供希望
发表于Cell Stem Cell上的一篇研究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类重要的名为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是由机体自身的细胞演化而来,其可以分化成为具有不同免疫排斥命运的功能性细胞。 如果iPSCs被转化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其或许并不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所排斥,该项研究为开发...
Nature: 2014年度转化医学领域最顶尖的20名研究者排名
近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公布了2014年度转化领域最顶尖的20名研究者排名,并列出了2010-2014年引用率最高的专利及焦点领域。 此次的研究者排名是根据专利分析公司IP Checkups对2014年申请专利最活跃的科学家进行分析统计的结果。此外,还列出了过去五年来每位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揭示胚胎期T淋巴前体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
血液发生产生机体所需的各种血细胞。对脊椎动物造血过程的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是一群多能干细胞,其能够分化产生包括红系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髓系的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以及淋系的T、B淋巴细胞等多种血细胞。在造血干细胞形成T细胞的过程中,T淋巴前体细胞迁移进入胸腺非常关键,但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另外何种机制决定造血干细胞特异分化成T细胞前体而非其它血细胞...
CellStemCell:新研究为应用iPSC治疗黄斑变性带来新希望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得到的不同类型细胞在免疫排斥方面具有不同的命运,由iPSC分化形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不会被免疫系统所排斥。这项研究为应用人类干细胞疗法治疗黄斑退化提供了新的希望。 目前,应用iPSC进行干细胞治疗是目前...
我国将在基因测序领域开展产业化研究
最近,我国将在基因测序领域开展产业化研究,投资5亿多元建立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产业基地。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领衔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馨悦家生活健康控股投资及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三方合作共建的中南大学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在长沙顺利签约。据悉,该项目拟总投资5亿元,将在无锡建立亚洲最大的基因检测数字化产业基地。 无锡(马山)国...
美国将启动全民参与的体内微生物研究
人体内含有数十万亿的人类细胞,数百万亿的细菌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形成的细菌,有些是有益的,甚至对身体健康十分必要。总之,所有这些细胞和微生物组成了研究人员所谓的人类微生物组。 现在有一个全民科学项目旨在扩大我们对这种复杂关系的理解。科罗拉多大学学者与30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联手发起名为AmericanGut的网上活动,为了搞清楚不同食谱和生...
NIH计划资助癌症信息学研究项目
该机构感兴趣的特定的技术,是那些与数据收集和分析,建模和仿真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改进现有的信息工具和资源。 “在过去的十年中,生物学的巨大进步加上信息技术的创新,导致了生物和生物医学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尤其是与基因组相关的信息。 然而,这样的发展已经创造对“数据的取得,数据分析,和最终将这些...
癌症科学家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菜篮子”研究计划成果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菜篮子”研究计划的首轮研究结果,该研究计划主要基于患者机体肿瘤的特殊突变来探究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研究者Jose Baselga表示,我们对来自全球22个中心的122名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多重非黑色素瘤BRAFV600突变的癌症...
Nature:同性恋者在科学研究领域更受接纳
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统称为LGBT)似乎在科学界混的更好。一项美国调查表明,相对于其他职业,这些同性恋者(或双性恋)在科学界似乎更加得到同行们的尊重。调查还发现,在女性较多的领域(如社会科学领域)相对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们更容易接受LGBT人群。 Queer in STEM调查团队评估了在自然科学、科技和数学领域超过1400个LGB...
【重磅】两部委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干细胞管理办法 规范行业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今天(21日)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机构资质和条件,明令禁止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限定多项措施保护受试患者的权益。 《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不得向受试患者收取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费用,不得发布或变相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公开的原则,必须遵循伦理...
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权威期刊发表miRNA研究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的特征。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2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林标杨( Biaoyang ...
中山大学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4型疱疹病毒,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胃癌、鼻咽癌等等。据统计,全球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着这种病毒。 EBV感染B细胞的过程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人们对EBV感染上皮细胞的机制还知之甚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NMHC-IIA是介导EBV感染...
上海启动心血管与肿瘤中西医临床大数据研究
在近日举行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炬教授领衔的“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课题是此次“863”重大项目中唯一的中医药特色信息化项目,预计3年内完成各项研究。 该项目旨在完成上海市心血管和肿瘤疾病的发病及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关联分析鉴别出了中国汉族人群中新的先天性心脏病风险位点。这项研究发布在8月1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大学的胡志斌(Zhibin Hu)教授、莫绪明(Xuming Mo)教授以及西南大学的罗凌飞(Lingfei Luo)教授是这篇论文...
威斯达研究所与OncoCyte公司扩大肺癌检测技术协议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达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和OncoCyte公司表示,他们合作扩大了一项之前的协议,旨在开发肺癌早期检测的诊断测试技术。 在2013年底,两家公司就发起了一项合作协议开发新型的检测技术来鉴别潜在的基于基因表达为基础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在近日的扩大协议的帮助下,两家公司或将开发出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非侵入性血液检测技术,用于对早...
统计技术帮助癌症研究人员了解肿瘤的构成 针对性护理
今天,在西雅图举办的2015联合统计会议(JMS2015)上研究人员提出了用于分析新一代测序数据的新的统计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同生物体的基因,如人类肿瘤,而且能够提出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案。 北岸大学医院计算机基因组和医学研究所项目主任,芝加哥大学生物统计学副教授Yuan Ji,在他的题目为“人类癌症异质性的贝叶斯模型”演讲中,...
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在上海启动
上海曙光医院19日披露,刚刚结束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炬教授领衔的课题“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医院方面表示,该项目首次对两类重大疾病进行1000万级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首创从大数据角度研究中医...
日本研究实验成功利用ES细胞制造出“胃”
据日本NHK电视台8月19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团队使用老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们利用构成老鼠体内各部分组织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成功制造了大小约为3毫米的“胃”。 据了解,该项研究是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栗崎晃等研究团队成员所共同完成的。 该研究团队在老鼠体内的ES细胞...
“细胞红娘”蛋白研究取得新突破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理解一种扮演“细胞红娘”角色的重要蛋白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个被称为Netrin1的蛋白可将细胞汇集在一起,并维持细胞间的健康关系。深入了解Netrin1蛋白的作用或为治疗大脑功能退化开辟新道路。 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和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取得的此项突破建立在小鼠胚胎模型基础上,小鼠模型在研究蛋白相互作用方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