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44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2015年癌症研究领域20项重大突破性研究
每年全球都有大约700万人因癌症死亡,而我国也有100万人会因为癌症失去生命。多年来,科学家们为了治疗这一绝症付出了极大努力,他们开发了多种癌症检测技术、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免疫疗法、纳米技术等等,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种癌症都得到了有效地治疗,但似乎并没有达到科学家们预想的效果。 2015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里癌症领域都有哪些重大研究呢?下面请随小...
“尹志平”癌症复发去世仅59岁 大肠癌早期信号竟是它!
据港媒报道,早前大肠癌复发的资深演员邝佐辉,近期病情急转直下,更一度拒绝亲友探病,其家人向媒体发放消息,以英文表示邝佐辉于12月20日傍晚时分,在家人陪同下安详离世,终年59岁。早期发现是遏制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唯一途径。每天的排便次数决定着我们的健康,一些肠胃信号总是能决定你的身体健康与否。 大肠癌是种“富贵病” &...
Cell揭秘癌细胞分子“爆炸”背后的事件
自从科学家们开始测序癌细胞基因组,他们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模式。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中,细胞内某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看起来好像被粉碎以后,再错误地拼合到了一起,导致了多种突变。多年来,这一现象一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为作为癌症前兆的这种奇怪的分子爆炸提供了一种解释。 该研究的领导者、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室...
防止癌症扩散 洗掉血液癌细胞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日前报道,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可分离血液中癌细胞的生物芯片,能甄别出血液中的癌细胞并将其移除。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癌症治疗费用,有望延长患者生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发的这种生物芯片,在一个名为“癌症透析”的设备中过滤血液,甄别并移除癌细胞。该团队研发这种芯片的初衷,是想寻找一种较便宜且痛苦较少的癌症诊断方法。 团队负责人...
基因,你到底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
15年,关于基因方面的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的如火如荼,技术更新在飞快进行,让人目不暇接。但是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平时有些行为举止也受到基因的调控,比如说挑食,再比如说嗜睡,再再比如说“喝白开水都会长胖”。下面,小编就给你扒一扒基因干的那些事。 1. 喜欢高糖、高脂、高热量 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对基因突变能够影响脑部对高脂以及含糖食...
癌症不仅是倒霉 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癌症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8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说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因为吸烟因素造成的。这一结论引发了争论。 报道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新研究则说,只有10-30%的癌症是由于身体自然反应的“运气”所导致的。 内在还是外部? 专家们说,该分...
美研究发现一全新乳腺癌治疗靶点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生长调节因子可作为乳腺癌的全新治疗靶点,使用SR-3029实验室化合物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指出,一种名为“酪蛋白激酶 1δ酶”(CK1δ)的生长调节因子可作为全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对于包括难以治愈的三阴性乳腺癌(...
DNA修复之父:让癌症放疗病人免受伤害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机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日前,记者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见到了托马斯·林达尔,这位已经78岁的老人,身体看起来仍然不错,在与记者握手时几乎会用尽全...
癌症到底有没有理想标志物?
投入、最为广泛、最为壮烈的一场全民战争。然而,结果如何呢?据统计,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但没有明显下降,数种肿瘤反而出现明显上升。 回顾一百年来肿瘤研究的主要目的,大家均是在寻找罹患癌症的证据(或称肿瘤标志物)。临床医生在患者体内找肿块,病理医生在组织中找癌细胞,检验医生在体液中找肿瘤分子,分子生物学工作者在肿瘤细胞中找癌基因...
科学神话之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能挽救所有癌症患者生命,许多科学家都相信这一观点,但是这是科学神话之一。对某些类型癌症的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筛查有价值,例如抽烟患者的肺癌和结肠炎患者的大肠癌,但是这不适合所有人所有类型的癌症。但是许多患者和临床医生并不同意这一看法。 癌症的早期诊断能挽救患者生命的观点来自上世纪初期,当医生意识对那些处于早期阶段的肿...
中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
大气颗粒物(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 目前,这一成果已在国际权威的细胞生物学专业期刊——《自噬》杂志在线发表。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未来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
如果你觉得胖只是影响身材不好看,那就大错特错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哈佛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未来10年内,肥胖将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且受肥胖影响,部分最常见癌症的发病时间比以往提前了20年。也许你觉得这个结论只是适用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数据显示,这一结论在我国或许仍然成立。 未来肥胖人数或超过吸...
Cool!看到癌细胞在动
在许多癌症中,癌细胞的扩散才是最致命的威胁。人们一直试图阻断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但目前的治疗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ASCB)年会上,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成纤维细胞,这种能分泌和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的细胞能帮助肿瘤细胞转移。虽然一直科学家们都怀疑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狼狈为奸,帮助肿瘤细胞扩散到全身,但...
研究解释为何癌细胞无须氧气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知道为何癌细胞和一些细菌通过发酵为自己提供能量。发酵是一种不需要氧气的过程,但其效率比大多数细胞偏好的好氧过程要低。《科学美国人》日前报道称,如今科学家可能找到了答案。 为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细胞需要产生大量代价颇高的酶。发酵的细胞机制则相对廉价,使其成为快速生长细胞的最高效选择。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
“杀手T细胞”为血癌治疗带来希望
美国血液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下简称ASH)的第57届年会最近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闭幕,此次会议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 一种可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引发了相当大的兴趣。这也难怪。有三家正在研究该技术的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它们的CART在各类血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前景。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瑞士医药...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药
1997年,史上首个癌症靶向药Rituximab(利妥昔单抗)获得FDA批准,该药物以CD20为靶点,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此后,癌症靶向药物陆陆续续在美国批准上市,而这些靶向药仅有29%在中国上市,如图1所示,余下71%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才能在中国上市,希望中国癌症患者能尽早享受到这些靶向药带来的益处! 以下是按疾病种类和...
研究人员发现肺癌细胞转移机制 更易进入血液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高桥隆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肺癌细胞向其他器官转移的机制:肺癌细胞中的一种脂质会促使癌细胞转化为容易转移的形状,从而更易进入血液。 这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月刊上报告说,其成员分析了149名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发现那些预后状况不佳的患者,其癌细胞内会大量产生“CERS6神经酰胺合成酶”...
自杀式基因治疗:让前列腺癌细胞“自杀”!
休斯顿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长期临床试验,发现通过联合“自杀式基因治疗”与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前列腺癌。所谓“自杀式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技术,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进行修饰,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该研究在线发表于12月12日的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上。 &ems...
男人血型影响癌症发病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男性的血型会显著地影响到癌症的发病率以及术后复发的概率。研究人员对在2004年~2010年间患有前列腺癌的555名病人进行了追踪随访调查后发现,O型血的男性在外科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低;相比之下,A型血的男性在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最高,为35%。 研究者认为,血型是由不同的抗原和抗体所决定的,抗...
Cancer Cell重要发现:用维生素A防治癌症
作为全球一个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众所周知结肠癌能抵抗治疗。对此存在许多的原因,其中一个与结肠中一组持续存留的癌细胞有关,它们导致了癌症复发。传统的疗法大多无法有效地对抗它们。 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鉴别出了一个可利用来阻止结肠癌复发的生物机制。这种方法激活了在持续存留癌细胞中丧失的一种蛋白质。研究人员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