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63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ancer Cell】中国学者揭示Anti-PD-L1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2021-11-05

乳腺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复发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TNBC对激素疗法和靶向疗法均无效,目前以传统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效果不甚理想。尽管癌症免疫治疗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TNBC的免疫治疗却举步维艰: 虽然早期IMpassion 130临床试验表明,anti-PD-L1抗体阿替...

【AACR子刊】新见解!胃癌图谱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2021-11-03

新加坡科学家收集了世界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该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进展以及不同患者的肿瘤之间的差异的新见解。这些发现还确定了驱动胃癌生长和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径,以及如何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 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基因组研究所(GIS)领导的这项研究...

【Nature子刊】信号通路故障会致癌?科学家“顺藤摸瓜”找到癌症治疗新靶点,癌细胞耐药或将成为历史!

2021-11-03

这项研究于2021年11月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名为“EGFR Regulates the Hippo pathway by promoting the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MOB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7...

【Science子刊】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一种方法能为患者带来希望!

2021-11-0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人类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一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一种叫做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疗法,这种疗法通过激活一种处于“衰竭”状态且已经停止工作的T细胞的免疫细胞子集从而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然而,只有大约3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对这种ICB治疗产生效应。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系Stefani Spranger实验室的一组研究团队探索了这种耐药性背后的机制,他们这次研究...

【EMBO子刊】为什么癌症在染色体混乱中茁壮成长?

2021-10-27

在《EMBO Reports》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莫尔斯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癌症细胞如何利用一对基本的遗传和细胞过程来促进肿瘤的生存和生长。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EMBO》杂志2021年10月26日的一期上,题为“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links tumor aneuploidy to loca...

【Nature子刊】被癌细胞“策反”的免疫细胞或许会成为癌症治疗的“垫脚石”!

2021-10-26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Immunology》上,名为“Tumor-induced reshuffling of lipid composition o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 sustains macrophage survival and pro-tumorigenic activity”。 ...

【肿瘤前沿“高峰论坛”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25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

【乳腺肿瘤与临床转化主题论坛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23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

【单细胞及多组学主题论坛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22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

【Nature子刊】难以治愈的致命癌症还有希望治愈吗?这种无毒药物输送系统有望克服治疗障碍!

2021-10-22

最近,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研制出来了一种无毒的、以细菌为基础的输送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检测癌细胞内部,然后将治疗药物直接释放到细胞中。这项研究可能会为目前难以治愈的癌症(比如:肝癌、转移性乳腺癌)带来有效的靶向疗法。他们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一篇题目为“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protein drugs with ...

【Cell子刊】首次绘制小细胞肺癌分子图谱,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推动肿瘤转移的幕后黑手——一种不寻常的细胞类型

2021-10-15

想象一下,你将要进行一次越野旅行,在沿途的景点停下来欣赏当地的景点。您可能希望手边有道路地图册,包含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涵盖主要公路和较小城镇的道路,或者至少有一个GPS,可以使用这些信息访问数字地图册。 直到最近,癌症研究人员还像越野旅行者一样,只拥有几个热门城市的几张地图。由于某些癌症的生长速度很快,地图很快就过时了。这种情况阻碍了医生了解肿瘤内部的真实情况和开发...

【类器官 & 微流控 & 临床检测新技术主题论坛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15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

【肿瘤早筛与精准诊疗主题论坛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14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

【肿瘤代谢“高峰对话”日程】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13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

【Nature子刊】通过微生物组组成更准确地识别结直肠癌

2021-10-13

为了更高效地研究结直肠癌,来自塔尔图大学的微生物组科学家已经能够表征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样本管中的微生物组组成,用于检测粪便潜血。该文章近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名为 “Using fecal immunochemical tub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gut microbiome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

【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应用于超高死亡率的肝癌,有望彻底改变未来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2021-10-12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一种新的基于计算机的算法可以根据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在减少癌细胞生长方面的功效对药物进行排序。 该算法被命名为Drug Rank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DRUML...

【数据与科研主题论坛日程发布】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2021-10-12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

【Science子刊】这种化疗方法有望成为最致命癌症的克星吗?科学家带你一探究竟!

2021-10-09

首先,大概描述一下胰腺导管腺癌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作为胰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大约占80%-90%。胰腺癌早期症状一般不典型,一旦出现腹痛、黄疸或消瘦等典型症状,提示病情已经进入晚期。首发症状与胰腺肿瘤部位和大小等密切相关。一般胰头癌出现黄疸时间较早,而胰体尾部癌早期不出现黄疸。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腹痛; -皮肤巩膜黄染; -糖尿病症状:有些胰腺...

【Nature】智能显微镜载片真的可以检测癌症吗?科学家带你一探究竟!

2021-10-09

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杂志一篇题目为“Colorimetric histology using plasmonically active microscope slides”的文章表明:通过在纳米尺度上修改传统显微镜载玻片的表面,生物结构和细胞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颜色对比,可以用来立即检测疾病。 在过去五年里,项目负责人Brian Abbey教授一直在La...

【研究】警惕!总结30年大数据:食管腺癌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2021-10-07

这项在荷兰对近60000名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从1989年到2018年,每100000人中新增食管腺癌病例从0.34例上升到0.92例。男性平均增长1.5%,女性平均增长3%。在50岁以下的食管腺癌患者中可以看到显著增加。10月4日,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cases triple in younger people over p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