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4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什么!“病毒”样颗粒也可做癌症疫苗?!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设计一种病毒样的颗粒,称之为“Qβ”,它能在体内产生抗癌免疫反应,并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疫苗。 1. 猫狗癌症疫苗也适用于人吗?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癌症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40万美元的资助,并用于开发疫苗。但是!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动物免受目前无法治...
这十大癌症到底有哪些征兆,一文说完
在我国,癌症已经成为令人生畏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很多病人都可获得根治。 而临床上明确诊断的癌症病人往往是局部晚期或已有远处转移。 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以至于病人不能及时就诊,而就诊时却又常常为时已晚。因此,如何识别癌症早期症状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我们将这些相关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征兆”或“警告”,如能读懂这些信号便可...
《Nature》连发两文!儿童癌症基因组研究迎来大突破!
Hopp-Children癌症中心的Gröbner等人对961名癌症患者进行泛癌症基因组分析,这些患患有24种不同的肿瘤。另外,St.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Ma教授等人在1699名儿童癌症患者中取得了肿瘤样本与健康组织的样本,并使用了多种下一代测序技术,寻找两者基因组中存在的不同。这些儿童患者患有6种不同的癌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这两项研究详细地指出了儿童和成人癌症基因组间的关键性差异。 ...
科学家开发出新的检测技术进行癌症、糖尿病早期诊断!
目前,使用太赫兹(THz)波进行生物传感备受关注。THz波能够检测到分子振动和旋转,同时还不需要标记,因此不会影响检测物质的性质。然而迄今为止,THz波的衍射极限以及水对其强烈的吸收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 而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NLOC)芯片,将THz波和微流体技术结合在一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L Photonics》上。 ...
《Science》重磅!新模型可100%预测癌症药物有效性!
在药物进入临床以前,我们都会进行药物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够很好的预测药物在人体中的疗效,即使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近,发表在《Science》上面的一篇名为“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model treatment response of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张锋Science新篇!升级CRISPR,可用于多种癌症检测!
核酸的多功能,快速和便捷式检测对于人类健康意义重大。去年上旬,张锋团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名为“SHERLOCK” (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 的CRISPR诊断工具,使其名声大噪。 第一代的“SHERLOCK”可以快速检测RNA或DNA分子,但仍存在不少局限性。新年伊始,张锋带领其团队为...
癌症控制率近90%!这个小分子靶向药登顶《NEJM》!
早在2017年6月份,关于小分子靶向药 Larotrectinib (又名LOXO-101)治疗癌症的临床数据便已经公开过,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一期数据显示:LOXO-101针对NTRK融合的13种肿瘤的有效率高达76%,其中13%的癌症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而在昨日,这个新药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登上了国际最顶尖的医学期刊杂志《NEJM》,我们看到了这项新药治疗癌症的巨大潜力。 ...
颠覆常识!多倍体肝细胞可预防癌症!
大多数人体细胞是二倍体,只携带一组匹配染色体,其中包含人体全部基因组。多倍体细胞携带两组或更多组染色体。多倍体细胞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很少见,但在哺乳动物的心脏、血液和肝脏中普遍存在。当肝脏受到脂肪肝或环境毒素引起的伤害时,多倍体化也会显着增加。然而,这些多倍体化的增加是否具有功能重要性尚不清楚。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中具有全基因组复制的细胞(称...
《Nature》重磅!这些食物可促进癌症转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国不是高发地区,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趋势不容乐观,其速度甚至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较难治愈,预后较差的一种类型。因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故名三阴性乳腺癌。这类癌细胞生长速度更快,而常规针对雌激素、孕激素和HER2基因的疗法对它无可奈何...
《Nature》揭秘:癌症之王的早期“迁徙”之路!
像胰腺癌那样具有侵略性的恶性肿瘤的根源难以寻觅。尽管如此,慕尼黑科技大学(TUM)科学家已经揭示了胰腺癌早期发生的突变事件,并解释了它最终如何迅速成长和扩散。 由Roland Rad博士和Dieter Saur博士教授领导的TUM团队明确了胰腺癌沿各种突变路径所发生的特定基因扩增。基本上,某些基因不仅发生突变,而且被不断复制,进而推动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早期肿瘤发生和转移。...
BMJ40万人研究!揭秘8大常见慢性疾病指标升高癌症发病风险!
小转每次都会很认真的观察自己的体检报告,看看自己有没有一些异常的疾病指征,相信所有人都很关注自己的健康。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慢性疾病和癌症之间有着种种关联,而目前来说,我们对抗癌症的最好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哪些疾病和其标志物是同癌症相关的呢? 近期,发表在BMJ杂志上面的一篇名为“Cancer risk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
《Science》重磅!“癌症疫苗”可使小鼠癌症全部消退!
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具有消除肿瘤的作用,但在面对癌细胞是,它需要一个催化剂或一种刺激才能完成这项使命。 而当前的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刺激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来促使免疫细胞消灭肿瘤;靶向治疗通常针对限制肿瘤细胞活性的免疫细胞。大热的CAR-T细胞治疗则需要将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提取至体外,经过处理后再回输至体内用以攻击肿瘤细胞。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如今都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及长时间的准备和处理等缺...
《Lancet》最新发布: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趋势分析!
所有癌症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而随着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手法的推进,在近些年来,癌症的生存趋势有没有改变呢? 在2014年11月25日,《Lancet》上面公布了CONCORD-2 的结果,分析了1995年到2009年来自67个国家共计 25 676 887名癌症患者的数据,分析其生存趋势分析。 但是在这一次的CONCORD-...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怀孕癌症患者,可以放化疗吗?
怀孕期间查出癌症,接不接受放化疗呢?放化疗会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呢? 根据研究显示:孕期被诊断为癌症的概率约为千分之一。然而挽救母亲生命的抗肿瘤治疗往往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终止妊娠。 2015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面的一项研究就显示:妊娠期母亲进行肿瘤治疗并未明显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认知发育和心脏结构与功能。这一结果的...
《Nature》封面文章:确认染色体不稳定性推动癌症转移!
染色体不稳定性(CIN)与肿瘤转移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染色体不稳定的细胞显示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错误分离,而这则为靶向CIN并探测其对癌症转移的选择性贡献提供了思路。通过过度表达非运动微管解聚驱动蛋白家族蛋白KIF2B或KIF2C(也称为MCAK,一种参与染色体分离的蛋白)直接抑制染色体不稳定细胞中的CIN。 过度表达KIF2B或MCAK的细胞继续增值。 因此,这种方法允许直接实验性检测CIN。...
重磅进展!癌症化疗耐药性或可逆转!
近日,南卫理公会大学(SMU)的生物化学教授Pia Vogel和John G. Wise领导的研究人员小组利用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发现了可成功逆转卵巢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失败化疗的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实验室实验进一步证实。 研究结果以“Targeted inhibitors of P-glycoprotein increase chemotherapeutic-induced mort...
重磅!《Nature》揭示癌症转移关键机制!
癌症转移如何发生一直是癌症生物学的中心奥秘之一。《Nature》杂志1月17日发表的研究结果似乎部分解决了这个谜团。作者追踪了由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的复杂事件链 (这是一种广泛的癌细胞特征,其中每当这些细胞分裂时DNA被错误地复制,从而形成DNA细胞不相等的子细胞)。研究人员利用乳腺癌和肺癌模型发现,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驱动转移的细胞发生变化。 “研究显示,染色体不稳定...
为避孕药正名!《JAMA》超15年、逾10万研究证明:避孕药可大大降低女性癌症发病率!
众所周知,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而根据最近美国国立研究院的研究显示:避孕药的好处可能并不仅仅如此! 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学家Carol Michels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两种癌症的发生率,而且这种情况“在整个健康行为中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不论患者是不是采取相对健康的生活模式,这个结果都基本不变。 这项研究于...
JNCI:惊呆!重度牙周炎竟然会增加癌症风险!
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Dominique Michaud、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金梅尔综合癌症中心的Elizabeth Platz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7466名来自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参与者(此为社区中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的研究队列)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2年的全面牙科检查数据,并且在随访诊断的过程中又...
开创历史:《科学》杂志五篇雄文坐实,最有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行不行,竟然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这已经是《科学》杂志发表的第五篇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文章。这五篇重磅连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坐实了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患者响不响应,效果怎么样,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并不是肠道微生物这两年变活跃了,只是科学家们这几年终于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秘密,比如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与糖尿病、与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与自闭症……竟然都有着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