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 解密顶刊文章——时空组学驱动精准发现引擎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228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山东大学马春红团队取得新进展 揭示肝脏免疫调控新机制

2023-04-03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马春红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IF=17.694)发表了题为“Early life gut microbiota sustains liver-resident natural killer cells maturation via the butyrate-IL-18 axi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结果共同揭示了肠...

NanoToday|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长海医院崔进/红会医院周凤金发表重要文章: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用于靶向治疗骨疾病

2023-03-30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对骨病理微环境研究的深入,针对骨疾病部位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骨疾病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被动或主动抵达骨疾病组织或细胞后,可在病理微环境刺激下发生结构响应,实现负载药物的时空转运控制,从而显著提高骨疾病部位药物浓度,降低不良反应。本文讨论了骨生理微环境及纳米载体的骨靶向策略,重点关注了骨疾病背景下刺激因素与响应型药物递送系统...

四川大学罗奎团队: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治疗结直肠癌,新型纳米药物做到了!

2023-03-28

近日,四川大学罗奎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稳定的金属-酚基聚合物纳米药物,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从而抑制结直肠癌。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0548 纳米科学和肿瘤学  01&nbs...

【Nature子刊】双重效应!哥伦比亚大学顾伟教授团队发现,p53的这种点突变,可同时抑制铁死亡和促肿瘤转移

2023-03-28

3月2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顾伟教授团队(苏振毅博士为第一作者)在 Nature Cancer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pecific regulation of BACH1 by the hotspot mutant p53R175H reveals a distinct gain-of-function mechanism 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p53热点突变蛋白p53R175H可特异性与...

中山大学李孟鸿团队揭示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潜力

2023-03-27

中山大学的李孟鸿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丁酸梭菌(C.B)通过调控MYC等关键信号因子,重新编程结直肠癌中增殖、迁移、干性和肿瘤生长,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响应,为C.B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90976.2023.2186114 ...

【PNAS】重磅!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揭开癌症基因的“欺骗”面纱,提供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3-03-27

MYC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失调癌基因之一。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发表研究论文“MYC-driven synthesis of Siglec ligands is a glycoimmune checkpoint”。研究发现MYC因果调节癌细胞表面的糖基化,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免疫逃避。使用M...

咖啡,巧克力或茶竟能保护肠道!哈佛大学研究表明或能帮助肠道建立保护屏障!

2023-03-27

近日《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让咖啡对健康的影响多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在研究肠道免疫细胞时意外发现,咖啡因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一种成分—黄嘌呤可以促进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分化。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3)00092-4 ...

【Nature子刊】把致病活病毒做成疫苗!浙江大学等研究新突破,有望带来下一代疫苗

2023-03-25

3月23日,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王晓雨副研究员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侯利华研究员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项全新的疫苗技术:将野生活病毒直接封装进凝胶材料中,在体内定点形成免疫“微工厂”,锁住病毒的同时安全、高效地激活免疫反应,形成免疫记忆。 https://www...

长寿关键步骤竟是它!加州大学最新研究揭秘促进长寿和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步骤

2023-03-23

3 月 21 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血液干细胞使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法去除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并且该途径的活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作者说,加强这种专门的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帮助预防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3.02.010 ...

剑桥大学3000万人研究,每天仅步行11分钟,降低23%死亡风险

2023-03-23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Non-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cer and mortality outcomes: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lar...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欣/张义揭示胃癌进展新机制

2023-03-22

2023年3月10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欣/张义团队在Cancer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 induced exosomal HOTTIP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miR-885-3p/EphB2 axis”的研究 (doi: 10.1111/cas....

【Nature子刊】为什么女性抗病毒能力更强?加州大学研究发现多出的X染色体有大作用

2023-03-22

2023年3月16日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合作团队发现,雌性小鼠和人类的NK细胞有一个额外的X染色体链接基因UTX副本。UTX作为一种表观遗传调节剂来增强NK细胞的抗病毒功能,同时抑制NK细胞数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3-01463-8#Se...

最新研究!西湖大学细胞命运调控实验室破解人源Eag2的延迟整流机制

2023-03-22

3月16日,西湖大学细胞命运调控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Mechanism underlying delayed rectifying in human voltage-mediated activation Eag2 channel”,捕捉了人源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Eag2 (Ether-a-go-go 2)的6个构象,解释了Eag2在响应电压...

发布CNS超24篇!分子“医学”大师付向东归国,履新西湖大学

2023-03-21

与西湖大学的缘分  01  曾在美国生活40年,在UCSD工作30余年,如今,他告别过往,回到中国。事实上,自付向东教授失去美国教职以来,他未来的去向一直颇受关注。有人好奇他回国后是否会选择全职加入母校武汉大学,但根据此次最新消息是他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实际上,早在2019年,他就曾到西湖大学进行学术探讨和分享。他与西湖大学有过非常密切的交往,西湖大...

【Nature】对所有病毒感染免疫!哈佛大学创造出超级细菌,让合成生物学和转基因更安全

2023-03-20

2023年3月15日,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Church实验室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这项研究能够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药物或其他有用物质时避免病毒污染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且,该技术还可以用用于转基因生物中,能够防止转基因的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

【Nature Medicine】复旦大学联合哈佛大学揭示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饮食模式

2023-03-20

2023年3月13日,《Nature Medicine》最新一期发表了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美国3个大型队列(HPFS、NHS、NSHII)的数据,评估8种饮食模式(rEDIH、rEDIP、AHEI-2010、AMED、hPDI、DASH、DRRD、WCRF)与主要慢性疾病风险的关系。 https://www.nat...

【Nature】填补空白!加州大学科学家揭秘癌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之谜,生成肺部肿瘤中线粒体网络的3D超分辨率图

2023-03-18

3月1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生成基因工程小鼠肺部肿瘤中线粒体网络的三维超分辨率图。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线粒体活性和其他因素对肿瘤进行分类,量化整个肿瘤中数百个细胞和数千个线粒体的线粒体结构。 https://www.na...

专访复旦大学徐书华教授:中国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大有可为

2023-03-17

近年来,大人群基因组以及多组学研究在慢性病、肿瘤和遗传病的预防、诊断和新药研发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也推动了个体化精准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变革,为全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也已在精准医学规划中启动部分项目。 近日,由华大智造主办的“第二届大人群基因组研究鼎峰论坛”圆满收官。在此期间,测序中国邀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徐书华进行了采访。 徐书华...

最新!清华大学陈立功课题组合作揭示线粒体载体转运蛋白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与机制

2023-03-17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共同研究并发现肝脏特异性线粒体载体蛋白SLC25A47通过激活AMPKα介导脂质代谢稳态,其表达缺陷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论文“Hepatic mitochondrial NAD+ transporter SLC25A47 activates AMPKα medi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t...

破译病毒的“天敌”——免疫细胞!波恩大学最新研究出炉

2023-03-16

TBK1酶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病毒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突变诱导的TBK1功能丧失后,患者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引人注目的是,如果TBK1根本不表达,则达不到这种临床效果。这种所谓的差异背后的机制现在已经由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研究论文于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 https://www.fron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