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82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多伦多休迪斯医院的与众不同

2014-10-31

人们尚未在多伦多的休迪斯医院发现一位不满的病人。许多人都认为休迪斯医院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医生们可能会不太赞成,因为休迪斯医院的职能过于单一化,就是治疗疝病,而且只针对外部的疝气(腹股沟处)。休迪斯医院为此专门设计出一套手术技术。 当病人出现疝气时,腹股沟处的肌肉就会出现重叠现象。医院的任务就是将重叠的肌肉排成规则的三层。一般情况下这需要缝六针来加以固定。和其他固定疝...

央视记者调查报告:索命麻醉—你不知道的关于一线医生的真相

2014-10-30

  前言   医学界,藏有许多精英。我喜欢在协和那历史悠久的大院儿,找个长凳安静坐着,看那些气质优雅的医学精英穿着白大褂翩翩来去,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十分养眼。   但是,一位医生却给我转述了这样一句医学圈的玩笑话:“二十年后,就等着隔壁的二傻子给你看病吧。”如果环境还不改变,好的医生,怕是慢慢都要离开这支队伍。真不希望某天推开...

胡大一的康复医疗新征程

2014-10-30

  “我有着愚公的基因和愚公的命,太行王屋二山已经挖开了,我要寻找新的山去挖,我要开启我的新长征。”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卸任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下文简称长城会)主席之后,面对《医学界》杂志的专访,他自比愚公,在采访中,他为《医学界》讲述了他这些年一直想做的事,今后要做的事,以及对当前医疗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我们的医...

医生,自由执业政策来了!

2014-10-30

  10月24日,浙江省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上悄然发出了《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虽然还是征求意见稿,但看完内容还是令人非常振奋!解放医生的政策终于要来了!下面就给大家剧透并解读一下,浙江医改将要搞的大动作!   多点执业门槛低!   征求意见稿第二章关于医师多点执...

中国好医生 = 人格分裂症患者?

2014-10-29

  古今中外,评价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于这样的描述—— “医术精湛,医技高超,医德高尚”。以现代医学思维来审视,“医术精湛”大抵是指能够运用最新最前沿的循证医学观点提供患者最佳治疗方案,而“医技高超”应该是指通过医者自身具备的医学技能可以为患者实施高水准的治疗操作。只不过,在机器替代手工、电脑取代人脑的现代化进程中,“医技高超”应体现的医者技能要求在迅速...

三位医学大家和孩子们

2014-10-29

  “怀胎十月娩死胎,母婴两命产中亡,家属陈尸医院讨说法,一月内云南石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连发两起医纠纷,遂以停业应对。两家属索赔却不愿做医疗鉴定,医院坚称无责却愿掏钱。面对医闹,警方和政府苦无良策。真相究竟如何?医闹频发,出路究竟在哪?”这是2014年10月25号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的《停业的妇产科》的解说词,介绍了发生在产科的2个结局不好、有点悲惨伤感的病例。 &ems...

美国全球转化医学专家来张江分享成功案例

2014-10-29

  转化医学之----分子检测研究及研发成果新技术研讨会   在美国,尤其是在加州,人们对低成本、易于使用的个人监控或测试设备用于特定的病变----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和中风有相当大的兴趣。广泛采用的保健(POC)设备会促进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视和提高这些系统的效率,尤其是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及其相关医疗专业人员和医院资源的...

NATURE:投资10亿打造的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落户上海

2014-10-29

  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落户上海       该中心预计花费10亿人民币(1.63亿美元),在2017年之前建成,其将通过将基础研究人员,医生和患者放在一个屋檐下的方式弥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并且其将是中国规划的五个转化医学中心的第一家。   中国的生物学家在诸如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结构分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药物或者其他医疗产品方面则差了一些。...

做医生是种坚持:近七成医生曾连续工作 36 小时

2014-10-28

  我国医生健康状况堪忧,66.5% 的医务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83% 的人称同事中有人患癌症。   1952 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为 17%。,2011 年则下降到 7.14%。;1990 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 68.55 岁,2010 年则上升为 74.83 岁。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伴随的却是医务工作者健康的透支,生...

医学生去哪了?广州市属227个医疗岗位无人报名

2014-10-28

  就业季来临,毕业生开始为找工作奔忙。向来被“热抢”的医学生就业岗位竟然一度“爆冷”而无人问津——广州市属医疗系统有227个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被取消、调减。这一现象甚至引起了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的关注,呼吁更多“80后”、“90后”立志从医,缓解医生荒。   医院是否真的招不到人?医学生到底去哪了?  ...

从中国的乡村医生到美国的医学教授

2014-10-28

  【编者按】:谢公元医生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教授,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HAHA)的主要创始成员。今年4月15日,与癌症顽强乐观地抗争了2年多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上周结束的第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美国Tufts大学的华裔医学教授姜楞,与我们分享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谢教授, 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乡村医生奋斗成为美国医学教授的艰难历程,以及在心血管领域为旅美华人与大陆医生...

妇产科医生细说剖腹“七宗罪”

2014-10-28

  专家认为,造成如今剖宫产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先天足,后天好养”的传统观念使得一些孕妇孕期营养过度,造成胎儿过大过重;另一方面, 部分产妇害怕自然分娩的疼痛,又担心顺产不了还要开刀,干脆直接选择剖宫产;此外,这也与个别医院追求经济利益,担心顺产引起的纠纷多、压力大有关。尽管 剖宫产技术已经很成熟,也比较安全,但与自然阴道分娩相比,仍有几个不可忽...

工程院院士:我国医学投入巨大却鲜有世界性成果

2014-10-27

  近年来,我国在医学界投入巨大,但很少有世界性影响的医学研究成果。“在当前的医学前沿领域,我国有几个人占有一席之地?有几项研究成果是世界性的?”23 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建院 30 周年《而立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的发问值得深思。   曹雪涛介绍,当前我国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绝大部分临床诊疗技术是...

“医痴”夏明凯:一生痴迷医术育人

2014-10-27

  他痴迷于医生这个职业:40多岁自学英语专注学术,培养大批山区医生   他痴迷于解除病人痛楚:从不开贵药,患病在身仍为病人加号   从医50多年来,他从未接受患者的红包和宴请。他治愈的一位美国患者为了感谢他,特地从美国寄来一本他喜欢的英文原版医学工具书,就这十多美元的书款他也一分不少地寄还给了那位美国...

海外:七名哈佛医学生的心路历程

2014-10-27

  2001年,《公主日记》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安妮海瑟薇一举成名。7年后,又一部“日记”系列片问世,只是这次的主人公不再是虚拟的公主,而是七名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真实学生。   《医生日记》是由美国公共电视台“新星”栏目于2008年推出的纪录片,分上、下两部,总共100分钟。过去21年,新星跟随七名医生,从1987年他们第一天进入哈...

医改的春天何时到来?

2014-10-27

  10月25日上午,我在复旦大学医学博士联盟讲坛上做了个演讲,谈到了新媒体对于医学、医疗事业进步的作用。现场听众反应良好,结束时的互动环节,复旦的学子们问了几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医改改了又改,啥时候才能改到位?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我国医疗制度的缺陷,已经成了阻碍我国医疗业发展、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当前...

台湾首家再生医学机构将落户蓉城

2014-10-26

  近日,台湾首家再生医学机构“光丽生医”将落户成都。据了解,该医学机构是中国台湾迄今首家拥有脐带血及成体等多项肝细胞萃取技术及储存资质的机构,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各类干细胞储存技术与临床运用的研发和提升。自2006年起,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立服务点,同时与北京多所重点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全国各地的重大疾病和癌症患者带来福音,走出病患的痛苦。(转化医学网360zhyx.c...

清华医学院副院长鲁白:这不是简单的回归

2014-10-25

      为什么离开GSK?为什么又要回归学术界?为什么选择了清华?著名神经生物学家鲁白首次敞开心扉。   一年前,著名神经生物学家鲁白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2013年10月,他辞去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部副总裁,全职加盟清华大学,正式出任清华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这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科学家,他的每一次事业选择都会引起全球学术界的格外关注。2009年7月,当他决定辞去美国国立...

医生观点 | 《因为是医生》解读世界最忙人

2014-10-25

  二〇一四年四月底,暮春,心内科三线夜班结束,我从协和医院老西门走出,转王府井,赶在新华书店九点半开门的一刻踏进,买下这本《因为是医生》。   在回家的地铁上,我翻开了第一页,随即和书中四个内科总住院医师一起再次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临床历险、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重托、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激荡……直到和他们一起站在舒雪娴——一位罹患晚期肿瘤...

“医学新青年”——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2014-10-25

  编者按:本篇是北京协和医院一名医生的投稿。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协和人所特有的才情和风流:家国梦交织着小清新,未来希望渗透着历史感悟,有放眼世界的胸怀也有偏居一隅的自恋。在这座号称帝都的城市里,本文作者和他的那些心怀慈悲,同心同德,共赴远大前程的医学新青年们,走到一起,共同关注青年医生成长,致力于打造一座有温度的人文医学之城,反映当代青年医生思潮,引领对未来医疗的思考和探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