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美国癌症新疗法:近红外线激活免疫细胞
据日媒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在8月17日发行的美国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出了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激活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淋巴球来消灭癌细胞的疗法。 据称,通过小白鼠实验确认了该疗法对转移癌也有效。 报道称,淋巴球中有防止错误地攻击自身、发挥阻拦作用的细胞。癌症的免疫疗法会激...
【本月盘点】HIV相关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在探索HIV致病机制、靶向性疗法上花费了巨大精力,如今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本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跟HIV相关的研究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Science子刊:鉴定出制造强大HIV抗体的人的免疫学特征 让HIV疫苗开发陷入混乱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为何一些人感染上这种病毒几年后制造出所需的抗体,但是HIV疫苗似乎不能够诱导相同的抗体反应。 来自美国杜克...
肿瘤疫苗只知道HPV疫苗?肿瘤疫苗大盘点,值得收藏!
近期,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宣布,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16型和18型〕(希瑞适)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个批准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至此,被称为“世上唯一能预防癌症的疫苗”——宫颈癌疫苗获得了进入中国大陆的“通行证”。 除了HPV外,还有不少疫苗进入临床,有的虽然鉴于各国巨额的临床试验费用没有获得类似FDA的批准,但依靠患者的...
专访胡志远教授:聚焦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CTC纳米检测
导读:液体活检技术是近两年医学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很多技术团队都聚焦于此,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里,有这样一种以特异性识别多肽为诱饵,以纳米磁珠为载体,用外加磁场来分离并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它能够在1ml外周血的十几亿个细胞中,准确捕获到仅为个位数的循环肿瘤细胞,并且经临床验证的灵敏度可达90%以上,这就是被称为“肿瘤捕手”的CTC检测技术。今天我们就采访到了肿瘤捕手技...
“染色体保护者”端粒由谁保护?
总所周知,染色体末端的“帽子”——端粒,犹如一道防护屏障,保护着染色体。最近,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由Maria A. Blasco领导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组发现,尽管端粒有着特别紧凑的结构,很难进入,但是它们能转录像其他DNA这样的信息。从这个过程所产生的RNA叫做TERRA,它们的功能对于保护端粒这些防护结构,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
Nature揭示:为什么我们不能忍受炎热
夏日的高温天气里,你是否会经常感觉心烦意乱,做事效率大为降低?有研究发现,对于常人来说,最惬意的温度是22℃左右,一旦温度过高,大脑的负担便会加重,我们的意识就容易出现“混乱”。 随着全球气温的飙升,能够检测到并避开太热的地方,我们的这种能力对于调控我们的体温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对于我们的皮肤感觉神经元中负责检查温度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个病毒基因组
在地球的内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围,微生物的数量达到了10^30,估计超过了银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调控碳固定,维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营养素的循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微生物仍然是无法培养和未知的。美国能源部正以这一“微生物暗物质”作为目标,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收集来自自然的教训用于应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e...
美国研发出癌症新疗法 用近红外线激活免疫细胞
据日媒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在本月17日发行的美国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出了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激活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淋巴球来消灭癌细胞的疗法。 据称,通过小白鼠实验确认了该疗法对转移癌也有效。 报道称,淋巴球中有防止错误地攻击自身、发挥阻拦作用的细胞。癌症的免疫疗法会激活全身的淋巴球,因此存在着发生攻击健...
张锋实验室出“马蓉”,倒戈相向,CRISPR专利申请堪忧!
布罗德研究所前雇员表示该研究所对于CRISPR基因编辑专利所有权的声明并不准确,并披露布罗德研究所误导美国专利局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专利所有权进行判定。 这位布罗德前雇员名叫林帅亮,他在一封发给布罗德CRISPR专利权争夺战主要对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的邮件中表明了自己对布罗德研究所的谴责。 邮件 ...
一款用于诊断癌症的生物传感器,你值得拥有!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癌症患者的病情,那么对于他们的治疗是相当有益的,目前来说活检和血液检测是癌症病人筛查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样本必须要送到实验室中,费时费力而且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取材手段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创的。 最近研发出的新的生物传感器可能会提供便宜、方便、精确的检查服务。生物传感器在研究领域迅速崛起,其特点是迅速、敏感而且稳定,但是鲜有设备能够投入到临床中...
Science新研究为探索癌症治疗打开大门
利用他们开发的技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从前未知的作用:充当了基因活性和RNA加工的调控因子。 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报告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有可能为思考PARP蛋白开辟一些新途径,这可能会促成一些治疗机会,”资深作者、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ecil H.和Ida Green生殖生物学中心主任W. Le...
“大数据+基因测序”使得精准治癌正在成为现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可能达到2400万人,20年时间将增加近五成。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癌症形势如此严峻,国内外有无最新的治疗进展?记者日前(12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召开的第二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新闻见面会上获悉,8月19日,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将在津召开,来自美...
生物制药创企Tioma Therapeutics获8600万美元A轮融资,罗氏、葛兰素史克参投
Tioma Therapeutics打算利用近期获得的巨额A轮融资中的一小部分资金,把办公室从圣路易斯搬到旧金山湾区。这个位于加州的总部,因为经验丰富的生物科技高管John Donovan的加入而发展突飞猛进。 Donovan最近一次的创业尝试是成立了Alio BioPharma,2014年底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强生公司。他不仅成立了该公司,还担任其首席生物官和...
2800亿美金的印度医疗市场,已经成为各国投资人争抢的新阵地
医疗产业是今年国际投资人投资最多的产业之一,这背后存在怎样的逻辑?虽然同是十亿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产业水准远超中国。政府的支持、人均收入和医疗支出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都保证了该产业未来很多年的快速增长。此外,印度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现象级市场——旅游医疗,值得大家好好聊聊。 28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近年来印度医疗产业发展迅速,年均...
益生菌有可能成为人类对抗耐药菌的新武器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体中常见的一种共生菌。虽然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与这种细菌共生,从没有因此而生病,但是鼻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感染的风险因素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严重程度从中度皮肤感染到威胁生命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不等。福赛斯研究所的研究对棒状球菌属的危害、鼻腔与皮肤微生物组中的细菌组成和如何帮助人类预防疾病提供了深入的认识。 通讯作者Kathe...
中青报调查“高科技”基因检测骗局:一老人被骗30万后投河
直到投河自尽的前一刻,陈伟珊仍然没想通,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怎么就变成了六大本基因检测报告。 近300页全彩色印刷的报告里,除了用陈伟珊根本看不懂的表情符号标注各种癌症的易感性外,唯一“说人话”的地方就是建议她购买各种保健品。 “基因”正在从神秘的科学塔尖走向每个人的生活,和它一起蔓延开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基因检测产品。作为一名基因检测产品经理,张珍真注意到自去年开始,“互联网...
JAMA:35万人研究揭示产前筛查隐秘痛点—美国基因筛查指南或存在严重漏洞
来自全球著名基因检测公司Counsyl的科研人员发现扩大致病基因的筛查范围可以有效筛出传统标准致病基因筛查无法检出的大量疾病相关基因。 该研究的对应论文发表于最新顶尖医学期刊JAMA,在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列举大量证据证明基于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所提供基因筛查指南的传统致病基因筛查可能会漏检大量与严重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
未来5年最畅销的抗肿瘤药物TOP10
随着肿瘤患者逐年增加,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成为近年来医药界关注热点。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最畅销的100个药物中抗肿瘤药物有20个。下面来盘点一下未来5年最畅销抗肿瘤药物TOP10,其中既有风骚多年的罗氏三巨头单抗,有持续坚挺的来那度胺,有新型靶向小分子抗癌药物,更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PD1抑制剂类药物。 TOP1 Revlimid 来那度胺 来那度胺是新基(Ce...
【干货/收藏】从美国LDT监管,看如何发展中国基因检测监管之路
编者按:近年来,基因检测的发展和普及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美国通过加强对实验室研发诊断试剂(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的监管来应对基因检测带来的风险,其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很多国家认可。本文围绕美国LDT监管体系中的几个重要组成要素,全面将美国的LDT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美国对基因检测的监管情况全面清晰地展现出来,为我国的基因检测体外诊...
研究发现生物钟影响人体对病毒抵抗力
英国剑桥大学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以及扩散的能力。 他们说,当一种病毒入侵人体内后,会“劫持”细胞内的各种运行机制和资源,从而在人体内快速复制和扩散。然而在生物钟的调节下,这些资源的数量在不同时段会出现很大波动,这就对病毒相关活动产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