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为什么总爱哭鼻子,还哭个没完?
伤心的泪水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而且是相对新进化出的一个功能,这对人类的进化发展大有益处。人类是目前已知物种中,唯一可以产生情感眼泪的。而睾丸素有抑制眼泪的作用,所以女性眼泪比男性要多。
启示录:习近平2014年给医药行业的五大声音
医药行业是个政策市,2014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药价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等待落地,或许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前所未见的变局;别忘了,2014年还是一个股市大牛市的年头,但是有点尴尬的是医药股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于是行业里把这一年当成了投资时间窗,大手笔并购、大胃口定增接连出炉……
卫计委:湖南、河南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
卫计委在12月22日确定第一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后,网络上相继公布了北京和广东地区的试点单位名单。据可靠消息湖南省此次有2个单位在列,分别是: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
基因测序产品今年进医疗系统 价格或降至万元
近日,有媒体公布了国家卫计委通过的第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尽管目前卫计委网站上还未正式公布此消息,但在去年12月底,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曾印证过此消息,“有关全基因组测序的批文估计最近会出来,预计会涉及20家医院以及七个临床检测实验室的试点,华大都在这几个名单内。”
罗氏公司的埃博拉检测试剂盒获得FDA的紧急使用
日前罗氏的LightMix埃博拉扎伊尔型rRT-PCR检测试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给予紧急使用授权,该测试可在CLIA高复杂性实验室或同等规模的非美国实验室使用。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2014年会亮点(上)
2014年肝病会议上公布了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进展。该会议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的年会。研究者们强调了对一些常见问题理解上的进展,包括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确保患者最佳预后的有效筛查方法。这对于肝病学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会上公布的研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临床实践。
心碎症候群:原来分手真会让人心碎而死
据研究,不少人在失恋分手后,会觉得自己的心有着被撕扯般的疼痛,或是像窒息般无法呼吸,一些恋爱经验较少的人常常会认为这是别人夸张的说话,其实不然,这些形容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CCTV2014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乔杰获奖
“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评选结果12月24日揭晓。经过三轮评审,活动推选委员会从84名有效候选人物(含个人和团队)中,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创新团队”。
基因查孩子领导力不靠谱 河南仅省医有检测资格
可以预测是否得癌症,还能查孩子是否多动、具备领导天分——被国家叫停10个月的基因检测,在网上依旧活跃。日前,国家终于开了个口子,不到20家机构获批试点,河南也就省人民医院抢先拿到“资格证”。
Nature:中国科研经费不端行为现状
根据中国重要基础科研资助机构的报道,中国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政策已开始收到成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主任杨卫(Yang Wei)在12月30日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4年NSFC的科学不端行为案例,尤其是剽窃和一稿多投的情况比前几年有所减少。
基因突变致青蒿素失效:消灭耐药性疟原虫成防疟
围绕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区因为疟疾虫泛滥而声名狼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疟原虫已两次对关键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潜在的基因突变无情地席卷全球,迫使公共卫生官员不得不寻找抵抗疟疾的新方法。现在,耐药性突变再次卷土重来。
新生儿测序:开启基因测序市场的新蓝海!
在美国,一个叫做“BabySeq Project”(新生儿测序计划)的蓝图正在启动,这项计划不仅拓展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领域,成为测序市场的新蓝海。
对话:谷歌学术搜索的风雨十年
在今年《自然》杂志开展的一项调查中,60% 的科学家表示自己经常使用谷歌学术服务。日前,《自然》杂志对话谷歌学术共同创始人 Anurag Acharya,聊了聊谷歌学术的过去和未来。
NIPT临床试点公布:无医院入围?
室间质评结果刚刚公布,卫计委又传来临床试点新消息-首批高通量测序临床试点名单历经十月怀胎,终于呱呱落地。通知中明确规定了高通量测序所应用的领域: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即备受瞩目的NIPT)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试点名单出炉是众望所归,这预示着停滞了近一年的NIPT项目重磅回归。NIPT在新年伊始迎来了春天。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炉,你的母校排第几?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
PNAS:文章被拒,一定是坏事?
文章被拒,听上去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又能说这一定是坏事呢?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三名研究人员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称许多被拒绝的文章后来引用率都很高。
栏目推荐
微驭万物-第二届单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 |
【直播】大咖独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