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全球游戏规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或将告别注
今天的COVID-19疫苗是注射剂,它们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继续提供强有力的保护,防止严重疾病和死亡,即使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的变体传播。但是,无注射版本疫苗正在被探索为一种改善感染保护的策略,特别是对旨在抵御进入体内的病毒的鼻腔疫苗的兴趣。
张伯礼院士:原创中药新药淫羊藿素开启肝癌精准治
张伯礼院士在近日举行的“中西医肝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暨淫羊藿素软胶囊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上说:“原创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上市,对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是一次鼓舞,尤其对中药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中药是大宝库,值得去挖掘和多元化发展。”,他指出做原创新药需要持之以恒的攻关和系统研究,不可能三、五年出成果,一个好的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震惊!Nature连发两文揭示65%博士曾遭博
学术平等运动(APM)是一项全球反欺凌倡议,它将学术欺凌定义为持续的敌对行为,可能包括嘲笑,威胁,隐私侵犯和对职业发展的干扰。研究这一现象的人员表示,肇事者往往针对国际学者,因为他们的移民身份,经济脆弱性和缺乏支持网络。 “国际研究生和博士后更容易受到欺凌,因为他们与首席研究员(PI)的权力差异更大,”APM的联合创始人Sherry Moss说。“由于依赖签证和有偿实验室职位,这些人经常受到PI的摆布,而且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带走,文化和语言问题更是加剧了他们遭受虐待的风险。
【快讯】鼎晶医学检验所顺利通过全国实体肿瘤高通
本次共计 82 家实验室报名,符合报名条件并接受报名的实验室 66 家。包括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等。共计收到有效结果58份,最终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共49家。
施蕴渝院士:求索生命系统的奥秘
施蕴渝,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
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首例国产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支持
首例国产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支持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成功。8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1例由国产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支持的特殊冠心病介入手术(PCI)。研究团队在这例复杂高危(CHIP)74岁的男性患者PCI术前经左侧股动脉预先送入SynFlow3.0提供心室辅助。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历经波动,最终成功实现了再血管化治疗,整个手术持续2小时。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并于29日康复出院。PCI手术的成功,预示着我国在pVAD领域已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必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机会。
健康中国:专项支持一类新药获批上市达80个,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人民生命健康,中国不断提升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涌现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的处置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钇90微球技术: 肝癌治疗迎来新“武器”
8月22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的钇90微球介入治疗肝肿瘤项目启动会上,该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介绍,除了传统的“灌”“堵”“烧”“照”方式外,医院还引入了新型“武器”——钇90微球技术,希望为更多的肝癌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赞! 98岁王振义院士:奋斗一线,教书育人
王振义,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曾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他用“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和“国之大者”的奋斗身影书写着“与国同行”的壮阔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精准医学破译生命奥秘
用聪明的分子,将癌细胞准确识别出来,进而精准用药治疗,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为攻克癌症设定的目标。在谭蔚泓院士成为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后,医学科研与临床的相融合,让这位蜚声国际的中国科学家有了更强的使命感,他不遗余力地奔走在推动癌症早防早治的路上,并持续用科学的力量去推动目标实现。
栏目推荐
|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 |
| 【快讯】翌圣生物完 |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