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油腻食物,都赖基因突变
科学家们用一个让你吃到饱的自助餐实验测试了某种罕见基因突变对人们胃口的影响,他们发现天生带有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对油腻食物的渴望更加明显,不过他们却不大可能喜欢甜食。
第五届国际肿瘤表观遗传学大会
本届大会的核心内容是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最新进展,涵盖以表观遗传学为基础的精准治疗、长链非编码RNA临床应用等前沿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发育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s、DNA损伤修复的表观遗传机制、表观遗传记忆机制、协同致死中的表观遗传机制,表观遗传学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表观遗传在肿瘤预测、诊断、治疗、预后、化疗敏感性预测及联合放化疗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疗法有望让糖尿病患者告别胰岛素注射
近日,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疗法。它有望能一劳永逸地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免除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烦恼。
自噬可以预防早产儿肺部损伤
最近来自德雷塞尔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细胞自噬的时候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减少小鼠在暴露于高浓度氧造成的肺部损害,研究刊登在本月的《美国呼吸和分子生物学》,同时也为预防早产儿肺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肥胖和2型糖尿病,你真的了解吗?
社会和经济因素导致世界各地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急剧上升。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评价中,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麦卡锡教授和瑞典隆德大学保罗·弗兰克斯教授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实际原因以及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物质能使癌细胞休眠
美国西尔维斯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该蛋白在癌症的发生、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蛋白聚集在休眠的癌细胞内,形成淀粉样小体。一旦这些淀粉体分解,癌细胞便重新活跃。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心肌梗死怎么办?让春雨创始人张锐的悲剧不再重复
近年来,因为心脏疾病导致猝死的报道时有发生,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不禁发问如何能及时识别心肌梗死并做好预防和救治呢?为此,澎湃新闻记者对话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
你了解这两种血液病吗? 淋巴瘤、慢粒其实没那么
9月份有两个血液疾病的宣传日,分别是第13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国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日”。近日,为普及这两种血液疾病的医学知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举行了两场义诊活动,呼吁人们关注这两种血液疾病。同时,专家表示,只要规范治疗、合理用药,这两种疾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5%人群由基因决定他们比常人更早衰老死亡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人群的寿命长短是由他们的先天基因决定的,与后天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没有关系。
医疗器械CRO进入高成长期 四大龙头独占鳌头
随着器械临床试验规范化改革的加快,大批中小企业的器械在批产品面临注册失败风险,器械CRO需求快速上升。
先检测后治疗 善用伴随诊断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癌症治疗的趋势是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医疗。”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伴随诊断会议上,专家指出,“伴随诊断”和“靶向治疗”是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最重要的两大工具,且伴随诊断相较于化疗更有助于提高某些患者群体的生存率,并改善治疗预后,降低保健开支。
癌症干细胞能形成肿瘤血管 有助研发新的抗癌药
日本冈山大学9月26日宣布,其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干细胞不仅是癌细胞产生的根源,还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进而形成肿瘤血管。这一发现有助人们了解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并研发新的抗癌药。
癌症筛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癌症筛查是针对那些外表健康、没有任何身体不舒服的人群所采取的早期筛癌查癌措施,目的是早期发现癌症,实现早诊早治,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人群癌症的死亡率。上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美国主要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
胎儿游离DNA的时代可能结束了
贝勒医学院、德雷克赛尔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儿童医院以及RareCyte公司的研究人员近日在《Prenatal Diagnosis》杂志表明,基于母体血液中罕见胎儿细胞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可行的,他们估计,这种方法将在未来1至2年内向公众开放。
栏目推荐
| 聚焦药靶-NTR |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 Cell重磅!樊嘉 |
| CAR-T绝杀实体 |
| “笑一笑十年少”, |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