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推荐】效率翻倍!揭秘高通量分子诊断解决方案
在快节奏的医疗诊断领域,不断进步的技术正在改变我们识别和对抗疾病的方式。 传统的诊断就检测从采样到检出结果,整个过程有时成本高且耗时,导致决定患者护理关键决策的延迟。 相对地,高通量诊断平台在不影响准确性的前提下优先提高速度,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样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平台将不断发展并重塑医疗诊断的格局,使诊断更加高效、准确并且成本更...
【免疫阻断剂】降低干扰,提高检测准确度
免疫诊断检测结果可靠的必要因素 在免疫检测中,患者样本中存在多种异嗜性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会通过与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而降低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导致诊断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因此,想要提高免疫诊断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使用专门的免疫阻断剂来降低这些非特异性干扰引起的错误结果是必不可少的。 免疫诊断检测中的非特异性干扰 01 外源性 :发生...
【Cell子刊】西南医科大学刘秋雨团队:Rhizoma Paridis 皂苷在抗癌中的作用
2024年9月1日,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刘秋雨团队在期刊《Heliyon》上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Rhizoma Paridis saponins on anti-cancer: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targets”的研究论文。本文对当前RP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期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文献参考。RPS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Lancet子刊】哈佛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等团队合作发文: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的全球宏观经济负担预测
2024年9月, 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陈思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Cao Zhong等团队在期刊《Global Health》上发表了题为“The global macroeconomic burde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for 15...
增强免疫疗法!中国医科大学赵立/刘宏旭团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策略
9月2日,中国医科大学赵立/刘宏旭研究团队在期刊《Molecular Cancer》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LAMTOR1 decreased exosomal PD-L1 to enhance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本研究揭示了LAMTOR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抑制PD-L1外泌体和促进CD8+ T细胞浸润的...
突破性研究!复旦大学合作发文:“自噬”在胃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9月3日,复旦大学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Enhancing antitumor efficacy of CLDN18.2-direc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through autophagy inhibition in gastric cancer”,本研究中,研究...
解码第四方测序服务,助力单细胞eQTL大队列研究--解码DNA邀您共赴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盛会!09月20-21日相约北京!
论坛背景 为了加强国内外单细胞和空间生物技术学术交流,促进单细胞&空间组学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将于2024年09月20-21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为推动我国单细胞组学技术更快、更优的解决临床问题,转化医学网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等多家...
【Lancet子刊】 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再毅团队:基于治疗前CT图像预测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深度学习模型
2024年9月,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再毅团队在期刊《e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 transformer-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ell子刊】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成功研发双属性iTNK细胞,为癌症免疫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4年8月30日,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团队在期刊《Cell Reports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dual-attribute iTNK cells from hPSC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中,团队从hPSC生成双属性诱导的T-NK(iTNK)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和NK细胞的标志物。单细胞R...
诱导“自噬性铁死亡”!天津大学合作发文: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
8月30日,天津大学与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LC13A3 is a major effector downstream of activated β-catenin in liver cancer pathogenesi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SLC13A3是肝癌中β-catenin下游可作为药物靶点的效应因子...
【直播倒计时1天】点金有术:多组学助力肿瘤微环境研究
肿瘤微环境的特征主要由肿瘤和非肿瘤成分决定,包括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面表达、免疫抑制或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免疫抑制或效应细胞的浸润、血管系统的状态、边缘区域的空间距离以及代谢营养素的分布。代谢谱是免疫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影响癌细胞的增殖潜能和适应环境而发挥作用;对代谢特征异质性的研究有助于解析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同时也会对临床预后和治疗反应产生深远影响。 ...
【Nature子刊】中国医科大学宫月华团队: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与多种癌症风险的潜在因果关系
2024年8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宫月华团队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Mendelian randomization reveals potential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ular senescence-related genes and multiple cancer risks”的研究论...
【BJC】复旦大学徐洁杰团队:TP53突变和杂合性缺失对胃癌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影响
2024年8月31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团队在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clonal TP53 mutations with loss of heterozygosity on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in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T...
诱导细胞焦亡!中山大学李轩教授团队:揭示肿瘤联合治疗新策略
8月30日,中山大学李轩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Synthetic lethality of combined ULK1 defection and p53 restoration induce pyroptosis by directly upregulating GSDM...
肺癌进展新机制!安徽医科大学荣子烨/杨亚男团队:发现肺癌诊断和治疗潜在靶点
8月29日,安徽医科大学荣子烨/杨亚男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CTDSPL2 promotes the progression of non-small lung cancer through PI3K/AKT signaling via JAK1”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探讨CTDSPL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生...
更有效杀死癌细胞!北京大学发文:可治疗肝癌的纳米颗粒
8月28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Metal-polyphenol-network coated R612F nanoparticles reduce drug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inhibiting stress granule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了...
新进展!延边大学金铁峰/张美花团队:潜在的乳腺癌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8月28日,延边大学金铁峰/张美花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LncRNA HAGLROS promotes breast cancer evolution through miR-135b-3p/COL10A1 axis and exosome-mediated macrophage M2 polarization”,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秋季巡讲 | 智数生物带您探索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
随着尖端科学工具的不断革新,生命科学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蓬勃发展,不断开拓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知边界,推动医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近年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的逐渐交叉融合,正推动生命科学从单一维度的线性研究,向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性探索迈进,让我们能够全面解析生命活动的复杂网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