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61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伴随诊断”查基因 “靶向药物”抑肿瘤

2015-07-06

  “伴随诊断”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疾病治疗领域。医生通过“伴随诊断”检测特定的蛋白或基因,用于指导靶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效益。   近日在沪举行的一个专题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杜祥教授以肺癌治疗为例指出,若以AL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伴随诊断,可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否使用一种针对性的A...

医生手术后太累在衣柜中睡着 被赞“最美睡姿”

2015-07-06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副主任医师蒋丹在手术后疲惫地倚靠在衣柜里打盹儿的照片,被偶然抓拍到后,一经朋友圈发出,被网友们热捧转发。7月4日,记者看到,网友们纷纷对该女医师表示“心疼”,对她的敬业精神赞叹不已,该照片也被称为“最美睡姿”。   敬业医师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7月4日,记者来到该院妇二科,由于患者十分...

日本科学家拟开发新技术 猪身上或长出人内脏

2015-07-06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双料教授中内启光计划于2015年8月在美国启动一项在猪体内培育人类器官的实验。将利用人类的iPS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在猪体内培育胰脏和肝脏。目标为在5到10年内实现实用化,以此领先世界的其他研究者。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月30日报道,中内启光一直在东大医学研究所进行iPS细胞的应用研究,但由...

新"太空药"将投入临床实验 主治儿童遗传病

2015-07-06

  最近国际空间站上的医疗研究活动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因为一种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药物很快将投入临床实验,这种新药是在国际空间站研制开发的。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7月3日报道,DMD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发生于男孩。据统计,全球平均每3500个新生男婴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患者在学龄前就会因骨骼肌不断退化出现肌...

研究称:日常物质致癌风险被夸大 证据缺乏说服力

2015-07-06

  分析接触常见化学物质致癌风险的新研究,常常伴随着叫嚣“某种东西致癌!”的新闻大标题。因此,当英国《癌形成》杂志近日发表一项有关这个主题的研究时,我捂着耳朵等待着。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7月5日报道,癌症的产生受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这相当于某种遗传彩票,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推高患癌几率。   对接...

复旦80后博导Cell stem cell揭示癌症转移新机制

1970-01-01

   来自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诱导的代谢重编程驱动了大肠癌CD110+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s)发生肝转移。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

华大基因推出桌面化测序仪

2015-07-06

  日前,华大基因推出一款桌面化的测序仪系统bgiseq-500,这是继前不久推出完全集成式的“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tm之后,华大基因第二款基于completegenomics技术的测序系统。与前者的大容量不同,bgiseq-500是一套小巧的集成桌面测序解决方案,可自动进行样本制 备、测序和数据分析,多种检测应用可以一键式操作。 &emsp...

日研究人员发现测脑血流可判断多动症

2015-07-06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和中央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检测脑血流来判断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的方法,并准备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以期将该方法用于诊断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精神失调,主要特征是“无法安静下来”“不专注”“冲动”等,大多会引发难以遵守规则、无法持续做某事等表现。   此前有...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等待时间过长引科学家热议,你怎么看?

2015-07-06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名名为Daniel Himmelstein的博士生,近日编制出3476家期刊从论文被接收到发表所需的平均时间:从3天到超过100天不等。   Daniel Himmelstein在博客中写道,延迟发表是很正常的。就拿Daniel Himmelstein所处的领域来说,《PLOS计算生物学》等待时间最久,需要...

高影响力癌症研究可再现性项目引全球关注

2015-07-06

  美非营利机构计划对全球50篇重要癌症生物学研究成果进行可再现性研究,这一举动引发广泛争议。图片来源:DAVIDE BONAZZI   2013年10月,Richard Young收到一封措辞有礼但语气坚定的邮件。发件人是“调查癌症生物学研究可再现性”研究小组的成员。Young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名生物学家,他之所以收到这封邮件,是...

破解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2015-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华凤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一种“智能”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新方法,并在小鼠体内验证了其优异的抗多药耐药效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近日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某一化疗药物而产生的不仅对此种化疗药物耐药性,而且可对其他结构...

Neuron:人类大脑中可能包含社交导航“地图”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n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帮助人类辨识物体物理位置的脑部区域可能对人类情感亲密度以及如何对社交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亲疏具有引导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为如何改善一些精神疾病中伴随的社交障碍提供了深入见解。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大脑海马区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它能够通过一些关键的神经元细胞对周围...

基因疗法首次用于囊肿性纤维化

2015-07-06

  在导致囊肿性纤维化的基因得以确认的26年后,研究人员日前证实,患有肺损伤疾病的人能从基因疗法中受益。   尽管肺功能的改善很小,和安慰剂组相比只有3.7%,但它证实研究人员花费数十年试图找到一种将有缺陷基因的健康拷贝植入囊肿性纤维化患者肺细胞中的方法是有效的。   囊肿性纤维化是全球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影响着约7万人。单一基因CFTR的突变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但...

卫计委:这样吃才健康!

2015-07-0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记协等共同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15年项目3日在北京启动。该项目的主题为“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呼吁公众增加果蔬摄入,做到每天食用半斤水果一斤菜。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

“软时间”:只雇佣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咖啡店

2015-07-04

  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咖啡店专门招聘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员工,这使得它们上了新闻头条。这间名为“Down Café”的咖啡店他们的员工年龄介于18到25岁,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Saruhan Singen是这家位于伊斯坦布尔Sisli区的咖啡店的老板,他说他从抚养自己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那里得到了启发。她现在也在这家咖啡店工作。Singen说:...

“百岁国医”干祖望离世

2015-07-04

  7月3日,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教授干祖望因病医治无效,于21时许在南京去世。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金山,是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作为“百岁名医”,干老一生呕心沥血,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验方。80多岁时,他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干老曾说,“学医还有另一种苦,就是放不下病人”。   首创中医耳鼻喉科 ...

知道你是如何“组装”记忆的吗?

2015-07-04

  英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人脑可以通过一个特殊机制将分布在脑部不同区域的“记忆碎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平时脑海中的完整记忆。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6名志愿者进行了记忆测试,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脑部进行扫描,以观察记忆过程中脑部不同区域的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海马体在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中枢作用——由于人们对此前经历事件的印象被分...

科学家揭示癌细胞如何诱拐免疫细胞来为自己服务

2015-07-03

  癌细胞往往会尽其所能得到它们所想要的,癌细胞的表面包被着保护性的“外壳”,这些“外壳”材料可以通过诱导新的血管生成来攻击癌细胞的生长。癌细胞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会以释放信使分子作为诱导剂来给免疫细胞设陷阱,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在癌症发生位点,被诱骗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生长激素来促进肿瘤中血管的生长,从而保护癌细胞免于损伤。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

Nature:人类将继续进化更高更聪明

1970-01-01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目前人类已经进化的比其祖先更加高更加聪明了;相比其他个体而言,那些父母具有多样遗传背景的个体身高易于变得更高,而且思维技能也会变得更加敏捷。 文章中,研究者对世界范围内进行的100多项研究进行分析汇总,他们分析了这些研究报告中参与对象的健康和遗传信息,其中就包括对来自乡村和城...

你给我DNA,我来为罪犯画像

1970-01-01

――为协助破案,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能基于基因样品,构建罪犯面部特征的新服务 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DNA也许能帮助侦破人员绘制嫌疑人的画像,一家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公司近期提出了这样的服务:Parabon纳米实验室(Parabon Nanolabs)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能基于基于他或她的基因序列,预测人脸外观的新产品。 “画像者根据目击证人提供的描述信息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