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5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我国将在2016年投资30—40个亿来专项启动精准医学
昨日,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分论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提出,未来的健康事业,将是人人需要的事业。慢性疾病将在未来十年内扩散到每一个家庭,我们必须像理财一样管理健康,这将成为趋势。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谈到,“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普通民众成功有效的“个人健康管理”。随着《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
精准检测和精准诊断专家委员会成立 精准医疗将有望惠及亿万患者
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生命科学领域顶尖杂志Science和首都医科大学检验诊断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于2015年12月11日~13日在北京空管科技交流中心召开。 大会提出,...
《转》访鹍远基因创始人高远 & 张江立:企业的灵魂在于持续创新
导语:肿瘤,一个目前科技还未能解决而急需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2015精准医学的提出,肿瘤精准治疗首当其冲。众所周知,基因突变是正常细胞癌变的根本,突变位点决定了肿瘤的异质性。二代测序技术成为肿瘤细胞突变位点的主流检测手段。而DNA甲基化检测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肿瘤早期诊断中。为此,我们邀请到鹍远基因创始人高远教授和CEO张江立为我们带...
2015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张锋、陈义汉等18人获奖
2015年12月13日,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第九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公布评选结果,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医院临床一线的18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和医院专家获奖。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义汉、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锋三位教授获得“杰出成就奖”,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教授等15位获得“学者奖”。与往届相比,本届获奖者...
河南省首家“精准医疗”门诊开诊
根据基因测序技术,预防、看病、护理“个人定制” 国家卫计委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国正在制订“精准医疗”战略规划,或将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中。日前,作为河南省首家精准医学门诊,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精准医学门诊正式开诊,目前开设专业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肿瘤内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早期诊断、诊断后用药的个...
中美机构联合设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杰出贡献奖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与北大博雅控股集团日前在京联合发起设立“博雅·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杰出贡献奖”,旨在鼓励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尤其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技术与应用创新。 据介绍,该奖项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与国际科学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机构共同设立的全球性奖项。自2016年起,博雅控股集团每年将支持《科学》杂志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
没啥比这个钻戒更“唯一” 嵌入爱人的DNA
在爱情世界,钻石代表着“永远”,而比钻石本身更独特、更稀罕的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唯一”。近期,国外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超个性化钻石戒指,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里面嵌入了爱人的DNA。 开发这种钻石戒指的灵感来自瑞士化学家Robert Grass的一项研究工作。Robert Grass曾研究一种能够稳固和存储DNA的技术。“我们开始想这种技术能够用来做什么,我们的DNA是...
对话饶毅:科学的病 出在文化上
昨天,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是中国科学界迄今所获的最高奖项,国人为之欢呼雀跃,科学也再次受到异乎寻常的瞩目。 素来关注科学与科学精神发展的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饶毅,曾著有《饶议科学》一书,但他对科学远不止于“议”,还直接参与了多项科技体制改革。这个过程让饶毅深有感触:当前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科学精神要在文化上...
梅艳芳哥哥长肿瘤 四兄妹三人患癌去世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期频频入院的梅艳芳母亲梅妈再受打击,长子梅启明验出大肠内长有大肿瘤,现在还暂时不知道是良性抑或恶性,正等待化验结果,梅启明接受媒体电话访问时说:“十几天前入院做的检查(照大肠镜),肿瘤医生见到都吃了一惊,大肠内长了个鸡蛋大小的肿瘤。(良性定恶性?),报告还没有出。” 梅启明表示自己现在百病缠身、周身病痛,认为此病乃一半天意一半人为,接下来只能听天...
揭示“无痛”秘密 罕见基因所致
有类人天生感觉不到疼痛,他们携带一种罕见基因变异。以前人们想用药物再现这种无痛感,却效果不佳。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网站最新消息,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小鼠携带这类基因,该校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无痛秘方。 研究人员在2006年发现,钠通道Nav1.7在疼痛信号路径中尤为关键,那些天生不能感知疼痛的人,他们的Nav1.7通道失效。但开发的阻断...
白细胞的八种类型
白细胞亦称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机体免受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癌细胞、异物侵入,是人体的守卫者。白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组织中。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个头最大的白细胞。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单核细胞...
破吉尼斯记录!精子冷冻23年,孕育史上"最老"婴儿
史上最老婴儿诞生,精子冷冻23年 据央视报道,六个月前澳大利亚一对夫妇亚历克斯和维生了他们的宝宝泽维尔,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宝宝,有人说它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宝宝,一出生就有23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6个月大的泽维尔身体健康,和普通的宝宝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他有一个特别之处,因为他那颗精子已经存放了23...
最佳医疗体系的十大亮点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美的医疗服务体系? 英国建立了最早的全民卫生服务体系(NHS),直到今天仍被英国人视为引以为豪的成就;以色列用仅占GDP7.3%的投入,实现了人均预期83岁寿命的目标;非洲以仅占全球5%的医务工作者,应对了25%的病人;美国强大的医药研发能力,比整个欧洲加起来还要强大;法国的多元混合型的医疗服务系统为国民提供了...
饮食与癌症风险汇总
富含肉类的饮食可能会增加肾细胞癌(RCC)的风险,研究显示其机制可能与烹调产生的特定化合物有关。研究发现,肾细胞癌患者进食的红肉和白肉更多。与健康加工方法相比,当肉类经高温烹调或经明火加热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致癌化合物。研究比较了659例RCC患者和699例健康对照组的饮食摄入和基因风险因素,以调查肉类加工诱变剂的摄入与RCC风险之间的关系。 ...
【ASH 2015】如何降低儿童ALL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科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接受积极化疗,可促进疾病缓解,但同时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感染是诱导治疗期间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并且会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延误后续的计划治疗。 第57届美国血液学协会年会上(ASH)报道的 一项新研究表明,与以往的控制性治疗策略相比,诱导治疗期间给予抗生素...
史记郭广昌列传( 作者太TM有才了,绝了)
广昌不坠青云之志。官差催收公家,父不能解,广昌谓官家曰:吾父工伤,公家未能回报,奈何催逼?况小计尔,急时催逼,如上梁撤梯,岂非罪人所为?差羞惭而去。父奇之。乃谓之曰:汝既有大志,当奋发,此后不用拾猪草,专心读书即可。 广昌果然用心,乡试得中,老父泪流,以为得文阁照顾,祖上光耀。然广昌手握师范录薄,心有不甘,曰:师范者,渺也。他年乡野教书,然吾平生之志何如?父母...
赖利中心发布2016科学领域十大年度伦理困境
美国圣母大学约翰 J. 赖利科技价值中心发布了第四个年度——2016年度最新的科技领域伦理困境和政策问题。这个榜单设计的目的,是让那些有争议的科学或技术成为主流之前,促使人们思考这些科技潜在的伦理问题。 赖利中心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科技与社会相互融合的概念、伦理和政策问题,。它的目标是促进用于大众利益的科技进步。 &emsp...
深圳医院发现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
研究团队通过收集37例膀胱癌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发现了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 7日,记者从罗湖人民医院获悉,近期,由该院精准医学研究团队主导,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膀胱癌复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收集37例膀胱癌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发现了膀胱癌复发元凶——“MLL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再被关注 异种器官移植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病毒感染侵袭细胞过程 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抑制了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基因,使猪来源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程大大推进。但器官移植的研究道路上,仍有很多难关等待科学界去逐一攻克,目前“人面兽心”还仅仅是科学幻想。 这个月初,在华盛顿召开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对科学伦理道德问题的大讨论,让基因编辑(...
大数据告诉你,健康消费的金矿在哪里
12月10日,阿里研究院联合阿里健康首度发布了《阿里零售平台健康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阿里零售平台的健康消费(包括医药产品、健康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等)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62.5%,达到650.2亿元。报告认为,中国人的健康消费理念正在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同时,人们健康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并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