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4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发表全球第二篇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成果
继去年中国科学家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论文并引发国际争议后,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范勇团队,又在国际期刊《辅助生殖与遗传学》上刊发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最新研究成果。 虽然《辅助生殖与遗传学》的影响因子仅1.718,但论文发表后,《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纷纷发表跟踪报道,范勇等人也成为继去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之后...
Cell:最大型基因测序揭示健康老人秘密
或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丧失 对数百名健康老年人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些老年人的一个秘密可能是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的丧失。 科学家的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对长寿无病人群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市斯克利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心脏病学家Eric Topol表示,其中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就是找到那些生活到晚年(大约80岁...
肥胖救星:美研究证明啤酒花提取物可溶解胆固醇
该研究设置了对照组实验:其中一组小白鼠被喂以富含油脂的食物和一定量的黄腐酚;另一组小白鼠的食物中则不含黄腐酚。结果表明,摄取黄腐酚最多的小白鼠体内胆固醇指数均低于80%,胰岛素含量低于42%,白介素-6水平降低了78%。 此外,尽管实验过程中所有白鼠的体重都有所增加,但黄腐酚可以增加额外耗氧量,而氧气又是白鼠代谢功能正常运行必须的原料,因此黄腐酚对小白鼠的体重具有一定...
控制孕期体重和促进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肥胖
Kaiser Permanente的一项新研究发表在《Pediatric Obesity》上,文章显示怀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与儿童在2岁时超重的风险相关。研究还发现母乳喂养至少到婴儿六个月时才会降低孩子到2岁时超重的可能性。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在过去的30年里,肥胖儿童已增长逾一倍,青少年中超过四倍,而在2...
海外做“试管婴儿”包成功?陷阱!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43岁的李朵(化名)一心想追个“男孩”,为丈夫家族继承香火。在中介的指引下,她选择赴泰国一家医疗机构做试管婴儿,希望通过胚胎性别选择技术“一索得男”。李朵前后花费了100多万元,却屡战屡败,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沮丧的她回到国内求医,却被医生告知,合并红斑狼疮加上如此高龄的她,身体根本无法承受妊娠,此前的努力纯属白费。“全面二孩...
遗传学初创企业 Twist Bioscience 与微软协作,旨在利用 DNA 进行数据存储
作为一家制造并利用合成 DNA 存储数字化数据的初创企业,Twist Bioscience公司已经与微软及华盛顿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凭借合成基因承载海量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能够收集到大量对投资者及股东极具价值的数据,但由此带来的存储需求则可能造成令企业难以承受的庞大成本支出。 另外,...
加拿大开发出DNA条形码融合技术 实验效率可提高10倍
据最新一期《分子系统生物学》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将DNA(脱氧核糖核酸)条形码拼接在单个细胞内,以同时搜索数以百万计蛋白质对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使科学家开展高并行试验(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同一试管内进行试验)成为可能,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条形码计数和读取结果的...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 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
1分钟看你的肝是否健康
随着肝病患者的逐渐增多,肝癌的患者也渐渐增多。现在肝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大癌症,仅次于肺癌。这种癌症常表现为消瘦,乏力,并且伴有剧烈的疼痛。一旦患病,治愈的机会较小,所以生活中要注意,远离肝病,远离肝癌。 1、消瘦、乏力 这种症状常出现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肿瘤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生化代谢改变,进食减少,...
CSCO发布我国首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
2016年4月23日,CSCO2016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同时发布了中国第一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目前,中国肿瘤患者数目庞大,基因诊断和检测需求巨大,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业界公认的指导规范,可能存在检测质量低下、结果准确性差、解读不专业,甚至盲目追求基因检测结果等现象。为了推动实现NGS临床检测的规范...
肿瘤的超声分子成像
随着生命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探索微观的生命领域,分子影像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最有希望将传统医学改变成为分子医学。而作为分子影像重要成像技术之一的超声分子成像也将飞速发展。超声分子成像是通过将特异性亲和分子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超声造影剂,使其能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超声成像的新兴技术。它结合了超声成像成本低、非放射性、便携性和实时成像的优点以及靶向...
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加强国际合作 造福人类健康 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 山东省脐带血采集及临床应用研讨峰会 山东省产科高峰论坛 国际精准医疗健康论坛 为深化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发展干细胞及再生医学临床治疗新技术,提高难治性疾病治疗水平,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与再生医学领域发展,特举办《2016年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高峰论坛》 。 主办单位 山...
《转》访张治位:为人民健康服务,让基因改变生活—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正式启动
2015年6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1303号),提到将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到“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并要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2016年4月22日,“基因惠民高端论坛暨国家基...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升级当爹 系自然怀孕
“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与妻子通过自然怀孕的方式,产下一个健康女婴!”23日,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对外宣布,罗优群成为目前中国已经公开身份的试管婴儿中,自然怀孕生育的第一人。 1988年6月出生的罗优群,是在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者卢惠霖的指导下,由其女卢光琇一手“缔造”。一出生便聚集了无数好奇目光的他,从不...
"脑纹"未来可能取代指纹 识别身份更安全
通过大脑对安妮·海瑟薇的图像与一片比萨的反应来识别个人身份,比用指纹识别身份更准确。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4月21日报道,这是纽约宾厄姆顿大学科研人员在最近一项开创性新研究中发现的情况。他们研究出一种根据大脑活动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并且称这种技术具有惊人的准确度。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头套记录50名志愿者...
华东理工新成果或大幅降低测序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课题组在生物纳米孔超灵敏单核苷酸分辨领域取得独创性突破,实现了对仅有单个核酸长度差异DNA分子的超灵敏电化学检测,并成功地应用于实时观测核酸外切酶“分步降解”单链DNA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5日作为首页文章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DNA测序能通过血液或唾液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钥匙:记忆抑制基因
来自美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十强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近来发现了数以十计的记忆抑制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开发新的治疗以老年痴呆症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来自Scripps 佛罗里达校区脑科学系系主任Ron Davis领导的科研团队于4月14号在Cell子刊Neuron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筛选...
世界首例抗衰老基因治疗引争议
去年,西雅图生物技术公司——BioViva的首席执行官Elizabeth Parrish搭乘飞机奔赴哥伦比亚,在那里她通过多次注射,接受了她公司开发的两种实验性基因疗法。一种疗法旨在延长染色体的末端(称为端粒),而另一种疗法则旨在增加肌肉质量。Parrish告诉The Scientist杂志,他们的想法是,这些疗法将“压缩死亡率”,通过避免衰老相关的疾病...
病人与数据共享,精准医疗的中心与关键
新技术在生物行业科研人员与病人群体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由于超过80%的美国病人在社区医疗机构获取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医疗机构自然成为了研究人员获取病人民族、种族、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水平多样性信息的关键。包括FDA与NIH在内的美国联邦机构目前已经采取措施在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中鼓励科研多元化并要求病人参与相关科研。 产业方面...
“测序神器“Illumina X10持续进入中国,测序产业即将腾飞
近日,频频传出国内公司购买“大杀器”HiSeq X Ten的重磅消息。惹得业内惊呼:“测序界的军备竞赛就这样开始了?”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公司已经购买了HiSeq X Ten。 上海:药明康德1套、云健康1套 北京:泛生子1套、安诺优达1套 天津:诺禾致源2套 江苏:金维智1套 浙江:贝达药业1套 黑龙江:黑龙江省临床医学精准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