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448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EJM】一个小分子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理学靶标

2023-02-03

高血压定义为血压为 130/80 毫米汞柱或更高;该定义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证据,这些研究检查了高血压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慢性肾病和死亡。在过去十年中,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增加了34.2%;2020 年,高血压是导致超过 670000 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难治性高血压 &n...

【Cell子刊】类器官领域重大进展!复旦大学夏明宇团队成功建立首个具有功能性突触的耳蜗类器官!

2023-02-03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夏明宇团队首次通过分期3D共培养系统建立了具有功能外周听觉环路的耳蜗类器官,并通过一系列形态学和电生理学检测,证实了类器官内细胞和突触的功能,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提供了复合类器官研究平台。该研究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 https://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

一口含糖饮料一撮发!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揭秘含糖饮料与脱发之间的联系

2023-02-03

近日,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期刊《Nutrien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Male Pattern Hair Loss in Young Men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摄入的含糖饮料越多,中国年轻人的男性型脱发风险越高。而且,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饮用超过7次(>3500毫...

历经实战考验,这一真实世界数据证实阿兹夫定临床疗效!

2023-02-03

最新真实世界数据公布,为阿兹夫定在COVID-19患者中的有效性提供了真实证据。 随着“乙类乙管”等相关防控措施的调整及全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我国已紧急授权多款抗COVID-19药物,其中包括中国首个小分子口服抗COVID-19药物阿兹夫定。 据相关研究报道,阿兹夫定可以加速中、轻度COVID-19患者体内病毒的清除及缩短核酸...

倒计时3周!第六届P4肿瘤精准医疗大会议程重磅揭秘,2月魔都共论肿瘤江湖!

2023-02-0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2月23-24日,第六届P4 China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上海隆重启幕,从肿瘤“监管机构(CDE/CDME/临检中心/中检院)、临床检验病理PI(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药企(强生/BMS/默沙东等)、诊断公司”四大视角出发,热议肿瘤早筛/早检、诊断/预后/耐药监测/病理、免疫/靶向药物前瞻研究热点与最...

2023焕新起航!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邀您3月相聚武汉!

2023-02-03

温馨提示 本届会议将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春和路9号)举行,由于会议场地变化,已注册参会人员请重新扫注册二维码或登录官网修改酒店信息,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往期回顾 REVIEW 点击图片查看会议详情 最新通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分子诊断...

【邀请函】转化医学 · 春 创新分子诊断论坛03月02日在上海举办,诚邀您的参与!

2023-02-02

论坛背景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精准诊疗等领域,目前,分子诊断成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是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近些年,随着各种创新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咖啡加奶,好处加倍!研究表明咖啡中加入牛奶预防免疫细胞炎症效果翻倍

2023-02-02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两项研究,研究发现,与咖啡内单一的多酚相比,添加了蛋白质的多酚预防免疫细胞炎症效果增加了一倍。 研究背景 01 在全球范围内,咖啡是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已构成人们饮食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喝咖啡能够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促进...

【Nature】“热闹的市场”——下一代冠状病毒疫苗

2023-02-02

一个词概括:进化。第一批批准的疫苗经过测试,可以预防SARS-CoV-2版本,自首次发现该病毒以来,病毒版本没有太大变化。这些疫苗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冠状病毒本身或其某些蛋白质的灭活版本,但所有这些都通过将身体暴露于抗原来引发免疫反应而不会引起疾病。 记忆B细胞  01  从广义上讲,这种免疫反应来自B细胞,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阻止SARS-CoV-2感染...

陈志南院士团队三篇STTT研究综述!揭示美珀珠单抗在新冠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3-02-02

2023年1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朱平、张征及尉丁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多中心、无缝的2/3期随机第三方双盲临床试验,探究美珀珠单抗在重症 COVID-19住院成人中的疗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等合作揭示细胞外酸中毒限制单碳代谢以保护T细胞干性的机制

2023-02-02

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与四川大学陈路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acidosis restricts one-carbon metabolism and preserves T cell stemness”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酸重编程T细胞的细胞内代谢和线粒体适应性,并保持T细胞干性。 ...

SUNY-Buffalo 曲峻教授:3D打印微支架助力的空间蛋白质组学 | WeOmics G20

2023-02-01

“Westlake Proteomics Series” (WeOmics)系列研讨会 由西湖大学Guomics实验室,西湖实验室iMarker实验室,CN-HUPO,The 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 (π-HuB) Project共同举办,并由西湖欧米承办,SCIEX协办。 本期研讨会主题:SUNY-Buffalo 曲峻教授:...

【Nature Aging】负面情绪催人老!放下“情绪惯性”可预防病理性衰老

2023-02-01

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如何对情绪做出反应。大脑如何从一种情绪切换到另一种情绪?又是如何回到初始状态?情绪变化会受到年龄变化的影响吗?情绪管理不善会对大脑造成什么后果?关于这些问题,一项发表于《自然老化》(Nature Aging) 期刊的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证据和启示。 https://www.nature.com/ar...

【Cell】拥抱为什么让人快乐?竟然源于皮肤与大脑之间的重要神经通路!

2023-02-01

为什么触摸、爱抚、拥抱等动作会带来特别美好的感受呢?2023年1月23日,美国的一项发布于《Cell》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小鼠实验,首次在皮肤与大脑之间梳理出一条完整的神经通路,揭示肌肤之亲带来快感的机制。 在这条激发快感的触觉通路上,研究人员找到了关键的启动者:皮肤上的一类特殊机械感觉神经元。根据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受体,这类神经元被称为Mrgprb4神经元。 ...

【Nature】非洲会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未来吗?

2023-02-01

基因组学研究中只有22%的参与者是非欧洲人的遗产,大多数可用的遗传数据仅来自三个国家-英国,美国和冰岛。2020年,一项涉及426个非洲国家研究人员的15个非洲基因组的分析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的3万个新变异。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一种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非洲人群中的遗传关联。 缺少非洲拼图  01  截至 2021 年,全球全基因组关联研...

【Science子刊】澳大邓初夏团队研究揭示肿瘤微环境促乳腺肿瘤进展的调控机制

2023-02-01

近日,澳门大学邓初夏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Cullin-5 deficiency orchestrate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promote mammary tumor development through CREB1-CCL2 signaling”的研究。该研究在BRCA1缺陷细胞和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全基因组筛选,确定了加速...

【Gut】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YTHDF1可增强结直肠癌的抗肿瘤免疫并增强抗PD-1的疗效

2023-02-01

1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在《Gut》杂志发表题为“Targeting m6A reader YTHDF1 augments antitumour immunity and boosts anti-PD-1 efficacy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YTHDF1通过m6A-p65-CXCL1/CXCR2轴损害抗肿瘤免疫,促进结直肠癌,作为免疫检查点...

《自然医学》发布:2023年11项有望重塑医疗格局的临床研究

2023-01-31

2022年对于生物制药而言,是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的一年——在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整体放缓,许多后期临床试验失败;但也收获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药物已被监管部门批准。虽然新冠疫情将继续扰乱临床试验基础设施的所有方面——从患者招募到供应链,但崭新的2023年将有望呈现许多来自不同医学分支的新气象。 来自Nature Medicine :2023年值得关注的11...

新加坡国立大学为现有药物注入新活力,对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23-01-31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现有药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抗一种称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T-ALL的血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策略,但疗效却远不及B-ALL。同时,T-ALL还有着更易诱导化疗失败和早期复发的特点,复发后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 增强子活性的小分子  0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