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6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揭开细胞分裂的秘密

1970-01-01

   细胞分裂是生命的基础,母细胞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将DNA精确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而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是细胞成功分裂的关键,这个特殊的DNA区域是纺锤丝微管的附着之处,也是姐妹染色单体相互连接的地方。着丝粒出现问题会导致子细胞染色体异常,引发唐氏综合症等疾病。 微管识别着丝粒需要该区域富含一种关键的蛋白,CENP-A。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

Cell子刊:干细胞如何领到它们的“身份证”

1970-01-01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机制,可以解释干细胞是如何选择变为特定的细胞类型的:这些细胞在沿着DNA的精确位点上组合了数组特定的蛋白质。当这几组特定的蛋白质组合到一起时,大门被打开,几组特定的基因由此获得利用,赋予了细胞新身份。 科学家们现在确定了其中的一种组合,其沿路驱动细胞使得它们变为了肝脏和胰腺之类的器官。这一最新的研究有可能引导科学家们更好地了...

Cell:首个癌症类器官生物银行

1970-01-01

   研究人员利用由癌症患者肿瘤衍生出的三维(3D)类器官,接近复制出了原发肿瘤的一些关键特性。这些“类器官”培养物适用于大规模的药物筛查来检测与药物敏感性相关的一些遗传改变,为采用个体化治疗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结局铺平了道路。他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直到现在,人们还主要是利用培养皿中的二维细胞系或是在小鼠模型中开展抗癌药物筛查。比...

Science惊人发现:新基因能快速夺权

1970-01-01

   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新生基因能够快速夺取对基础功能的控制权。他们发现的这个基因只存在于一类特殊的摇蚊中,决定着胚胎发育时头尾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基础生物过程在遗传学上的进化改变,比人们之前想象的更加频繁。相关论文发表在五月七日的Science杂志上。 “在摇蚊中,驱动胚胎极性的基因并不保守,进化替代事件(evolutionary...

抑郁症基因表达谱分析

1970-01-01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个基因功能失调的复杂疾病, 近期来自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多脑区以及基因集合的分析模式, 搜集了前人研究中13个来源于不同脑区的、包含患者与对照组脑转录组数据的数据集, 对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

多篇文章告诉我们miRNA与癌症的相爱相杀

1970-01-01

   本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一种微小的非编码RNAs:microRNAs与癌症有关,当时来自耶鲁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Frank Slack与他的同事发现let-7 米RNA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增加。其后在2002年,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又在他们的实验中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样品中常见的基因缺失位于两个miRNA基因座:miR15 和 miR16上。 时隔十多年,...

PNAS:新型神经细胞培养基克服传统障碍

1970-01-01

   体内的神经电活动是神经系统功能的本质,控制着感官、情感、记忆、行为和基本的生存机能。因此,要在实验室内研究神经元,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模型也支持这种电活动,才能反映基本的大脑功能,目前大多数的人类神经元培养是使用传统培养基DMEM(Dulbecco的改良Eagle培养基)、Neurobasal或两者的混合物。与此相反,室内试验在脑切片或培...

著名干细胞科学家Nature、Science、Cell连发重大成果

1970-01-01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多能干细胞(能够发育成为所有的组织类型),它们的特性与在发育胚胎中的位置密切相关。与科学研究中传统采用的干细胞相比,这些细胞呈现出时间相关的发育阶段。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资深作者是Salk生物研究所资深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B...

Nature:大师级牛人用CRISPR构建癌症类器官

1970-01-01

   肠道上皮是人体内细胞更新最快的组织,可以迅速更新和修复肠粘膜,但这种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人们发现,肠道的隐窝干细胞(Crypt stem cell)可能起始肿瘤形成,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用含有干细胞巢蛋白(WNT、R-spondin、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基,可以长期培养小鼠和人类的肠道干细胞,生成遗传学...

柳叶刀:精准医疗(PPM)的未来发展亟需调整激励机制

2015-05-08

在过去的几年里个性化医疗已经产生了全球政策利率。欧盟在2012建立了欧洲个性化医疗联盟,目的是加快广义定义的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传送和吸收。在同一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健康研究所资助了国家现象中心。这提高了患者的分层,以及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早期识别。在美国,为了进一步研究患者的遗传学和个性化治疗,奥巴马总统最近提出给精准医疗投资2.15亿美元的倡议。   有理由...

科学家揭示癌症发展新机制 为肝癌诊断及治疗提供新靶点

2015-05-0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该校科学家与中山大学、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癌基因cMyc诱发的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激活,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细胞研究》上。 &e...

IVD行业――“大检验”时代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2015-05-08

   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市场的不断拓宽、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给体外诊断(IVD)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过一批IVD创业者的努力,我国IVD设备水平已经产生质的飞跃,国产IVD设备和试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产品已走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实验室。面对产业的飞速发展,研发生产、检验医学、临床需求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显得愈加关键。为深入探讨IVD行业的热点问题,反映新进展...

Genes&Devel:科学家鉴别出可抑制致死性脑瘤癌基因表达的小RNA分子

1970-01-01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iR-182的小RNA分子可以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小鼠机体中的促癌基因的表达,而GBM是一类致死性难以治愈的脑瘤。 目前标准疗法药物主要是通过损伤DNA来阻断癌细胞再生,而新型方法则会阻断产生癌细胞的来源,即过表达特定蛋白的基...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非吸烟者患肺癌风险

1970-01-01

根据发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在患有糖尿病的非吸烟者中,那些服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减少。 虽然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预防癌症,但涉及到对象为人的研究,结果是矛盾的。因此,研究领导者Lori Sakoda博士所在的实验室进行了这项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

即插即用型设备是医疗诊断的未来?

1970-01-01

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那些用于诊断的医疗设备日益更新并变得更精简、甚至更便宜。放射科,这个曾被誉为医疗界里的“暗室”,现在正越来越向“明室”发展,而且其中有些医疗设备已直接进入患者手中。 新时代的医学诊断设备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疾病诊断和了解疾病的方式,不再受制于仅仅诊断。传统的放射诊断,例如CT,MRI,超声等,需要占用大小不等的房间,而且这些设备耗资数百万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里...

JCB:特殊蛋白控制HIV-1复制的分子机理

1970-01-01

病毒HIV-1的复制需要病毒组分向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开启协调性的运动,而在免疫细胞中病毒粒子就可以装配并且最终释放,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控制胞内运输的蛋白Rab如何通过促进产生高水平的膜脂质来支持HIV-1的装配。 在细胞膜特殊位点新装配形成的HIV-...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千万过敏儿家庭的自救战

1970-01-01

四岁的动动正在吃晚餐。迄今为止,她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依然只有五种,鲜亮的小碗掩盖了日复一日的单调。 “80后”高知家庭自发结成“过敏儿家长联盟”,寻找科学解决之道,因为国内医学研究还不能负担起应对儿童过敏的重任。 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有一种美丽的金丝雀,它对一氧化碳敏感程度是人类的几十倍。在19世纪,英国威尔士地区和法国北部的煤矿工人下井...

拜耳1亿5千万美元获得Isis新型抗凝血剂药物

1970-01-01

著名生物医药公司Isis公司最近宣布制药巨头拜耳公司已经同意以1亿5千5百万美元的价格交换公司正处于临床研发中的抗凝血药物ISIS-FXI。这种药物是通过抗凝血因子XI来达到防止血液结块的目的,同时这种药物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降低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风险。 按照协议,拜耳公司将向Isis公司支付1亿美元的预付款。如果Isis公司能够成功完成该药物在肾功...

GenomeBiol:改进版CRISPR/Cas系统可对基因组进行高效编辑

1970-01-01

利用CRISPR/Cas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可以对小鼠受精卵中的小鼠基因组进行直接地修饰,从而开发出高效、快速、一步法产生,且不携带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敲除小鼠,相比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基因剔除,即进行靶向基因插入的技术而言,这种利用CRISPR/Cas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目前而言仍然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近日,来自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杂志Genome ...

【当Juno遇上Fate】新技术助力CAR-T疗法发展

1970-01-01

著名生物医药公司Juno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已经和Fate医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开发公司的CAR-T疗法在治疗血癌等领域的潜力。这一协议使得Juno公司得以使用Fate公司的造血细胞编程平台来强化公司CAR-T疗法。 在这项为期四年的合作中,Fate公司将负责筛选能够调控CAR-T疗法中重组T细胞的小分子,而Juno公司则将会把CAR-T疗法和这种小分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