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515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盘点】2015年CNS三大杂志HIV领域突破性进展汇总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目前,全球大约有3500万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且大多数需要进行治疗的携带者并没有条件进行治疗,很多科学家在HIV研究领域内投入了大量的经历,希望发现HIV感染机体的新机制,同时帮助开发多种新型疗法;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近...
Cell:CRISPR技术在癌症领域大放异彩
科学家们绘制出了让我们细胞存活的基因的图谱,为了解我们基因组的运作机制以及哪些基因对像癌症这样的疾病至关重要建立了一个期盼已久的立足点。 由多伦多大学Donnelly中心Jason Moffat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药学系Stephane Angers的帮助下,逐个关闭了近1.8万个基因(整个人类基因组的90%)来寻找对细胞...
中国并非唯一发现新型抗生素耐药基因MCR-1的国家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自从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细菌等微生物与抗生素之间不断博弈。而目前科学家们在担心会不会出现具备全面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细菌。 2015年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刘健华教授研究组、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研究组等联合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一...
【盘点】循环肿瘤细胞领域亮点研究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CTCs在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控等方面的临床表现逐渐崭露头角,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
热议:华大基因CG大裁员,CEO辞职,暂停Revolocity推广
华大基因日前宣布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进行了“重大”裁员,导致其超级基因测序仪“Revolocity”的上市暂时搁浅。此举是华大基因战略调整计划的一部分。当前,华大基因计划把Complete Genomics变成一个研发中心,以支持华大基因的产品和临床试验,尤其是在华大基因近期刚刚推出新型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的前提下...
华大基因重大战略调整, CG“大规模”裁员 CEO离职
深圳华大基因日前对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对其美国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进行了“大量”裁员。 Complete Genomics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基因测序公司,2012年9月被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据即将离职的Complete Genomics CEO克利...
Oncotarget:首次实现前列腺癌无创性体液检测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前列腺癌的传统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对PSA偏高的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最终确诊。然而,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PSA的特异性较差(PSA 4-10ng/ml时,特异性只有25%-40%),其它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也能引起PSA浓度的异常,所以会经常出现非必要的穿刺活检,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迫切需要寻...
Science关注中国的学术欺诈行为
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机构正在严打那些利用假同行评审来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们,要求严重违规者返还研究经费。11月12日国家媒体首次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学会(CAST)发布了一项声明:其已调查了数十名涉及同行评审欺诈的科学家。调查结果凸显了中国许多肆无忌惮的论文代理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们负责兜售代写或欺诈性的论文。 英语编辑公司Edanz中国区负责人Benjamin Shaw说:“...
【深度盘点】张锋和CRISPR基因编辑系统
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变革,科学家们为实现基因编辑,不断创新开发,如今已经基因编辑产生了三代新技术,分别是ZFN,TALENs和CRISPR/Cas9。 然而在基因编辑领域提到张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为近两年大热门的CRISPR技术先锋人物之一,张锋(Feng Zhang)博士如今已日渐成为了科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最闪亮的新星。本文中小编盘...
Circulation:罪恶高脂!红细胞也受影响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
最近,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脂饮食对红细胞有不良影响,而受到高脂饮食影响的红细胞会进一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上。 经常摄入高能量高脂饮食会诱发肥胖,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肥胖也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难题。许多研究表明白...
Science惊人发现:寄生虫可帮助提高生育力
寄生虫会钻入我们的器官中,偷走我们的营养及吸食我们的血液——但它们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针对生活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的人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某些肠道寄生虫可提高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 爱丁堡大学寄生虫免疫学家Rick Maizels(未参与该研究)说:“这是一项非常新颖的研究。我认为将激发大量的研究去调查这些寄生虫对生殖的影响。” 全球有10亿多人感染肠道寄生虫,...
ctDNA外显子测序揭示了乳腺癌进化的过程
虽然这项工作仍然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群体中进行验证,但是其鉴定了随机突变的特异群体,这些随机突变可能是理想的用于监测肿瘤负荷,指导治疗或者跟踪癌症患者治疗反应的ctDNA。然而,研究成果也表明,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ctDNA存在的一些潜在的缺陷。 转化基因组研究所的无创性诊断中心共同主任和副教授Muhammed Murtaza,在由RainDance Technol...
《转》访MALBAC技术发明人陆思嘉:植入前胚胎诊断让更多家庭圆梦
11月11日,亿康医学检验所盛大开业。在现场,转化医学网对亿康医学检验所CEO陆思嘉进行了访谈。 屡败屡战,历经2年才把技术完善 转化医学网:陆博士,您是MALBAC技术的发明人,能和我们谈一下这个技术发明的过程 陆思嘉:其实我本来是做光学技术的,发明了一些精密检测的方法。后来就思考这些精密的检测手段能不能用到基因组上来,于是我的研究领域开始朝这个领域转。...
Cell子刊:体育锻炼可以武装大脑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现在科学家们正在逐步揭开衰老的秘密,在分子机制中寻求延长寿命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线索。 当大脑逐渐衰老或者出现神经退行性变(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脑细胞将难以获得维持完全功能所需的能量。科学家们日前发现,线粒体中的一种酶(SIRT3)可以帮助小鼠大脑抵御这样的压力,让小鼠在转轮上奔跑能提高这种保护性酶的水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
【科普】你知道BRCA么?
什么是BRCA?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位于人体细胞核第17号染色体上的一种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乳腺癌1号基因,因为简称BRCA1。1994年,研究者们在第13号染色体上又发现了另一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BRCA2。实际上,BRCA1/2是两种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优良基因(称为“抑癌基因”),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
Enzo Biochem公司丙肝定量检测新技术获批
近日,Enzo Biochem公司宣布,他们进行丙肝病毒定量检测的AmpiProbe-HCV检测技术已经获得了纽约州卫生部门的批准;AmpiProbe是由科学家们开发的专门的核酸扩增和检测的平台,该技术得以批准意味着Enzo Biochem公司就可以将这项检测技术提供给纽约州的居民们。 Enzo公司CEO Elazar Rabbani在一项声明中指出,AmpiProb...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遏制恶性肿瘤生长新策略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人科学家Deliang Guo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找到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策略。 脂质生成增加是癌症及其他代谢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胆固醇,脂肪酸和磷脂的摄取以及合成的重要基因会受到转录因子家族SREBP的调节。最近有证据表明细胞核内的SR...
Cell颠覆传统认知,健康饮食因人而异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节食不起作用?一项来自以色列的研究在一周的时间内追踪了800人的血糖水平,显示即便我们都吃相同的食物,人与人之间代谢食物的方式也有所差异。这些发表在11月19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个体化营养能够帮助人们鉴别出哪些食物有助或妨碍他们的健康目标。 血糖与糖尿病和肥胖等健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可以很容易地对它进行检测。...
Nature:中国大胆的CRISPR研究引发国际担忧
中国的科学界正在大胆地推进遗传重组动物的相关研究工作。尽管一些科学家表示担心会出现伦理学问题,在中国新的狗、山羊、猴和猪品种正在快速地被制造出来。11月18日,Nature网站以“China's bold push into genetically customized animals”为题对当前中国的CRISPR基因编辑研究工作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中国并...
中科院:空气污染促使致肺癌关键因子CXCL13分泌激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科研文章:周光飚研究组发现炎症因子CXCL13在环境污染引起肺癌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称,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每年180万新发肺癌病例及159万肺癌死亡病例中,90%为吸烟及空气污染所引起。多环芳烃是吸烟及空气细颗粒污染物中重要的致癌物,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物,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