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352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干细胞】重大突破:猕猴成纤维细胞可生成原始多潜能干细胞

2014-10-10

  10月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将猕猴皮肤细胞诱导成为了“原始多潜能干细胞”,这是干细胞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所发论文:Generation of Naiv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Rh...

PNAS:中山大学发现天然病毒能感染并杀伤癌细胞

2014-10-10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这个困惑了全世界医生和癌症病人的怪圈,终于可望打破。《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重点论文指出,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M1的天然病毒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种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下一代抗癌利器。这项研究成果是由中国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独立完成并具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Nature】白细胞介素22是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2014-10-09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肠道黏膜屏障破坏是产生这种关联的重要环节,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系统内毒素血症,并导致慢性低水平炎症,慢性炎症可促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白细胞介素22最初由Dumoutier等用IL-9刺激小鼠T细胞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结构功能与IL-10极其相似,故开始将其命名为IL-10相关T细胞衍生诱导...

Cell:计时的免疫耐受

2014-10-09

  只有正确区分敌我,免疫系统才能够在不损伤自身细胞的情况下对抗感染。免疫系统对于自身细胞是很忠诚的,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其中的奥秘。   近日,Basel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通过一个分子计时器,在T细胞的成熟过程中靶标不耐受的T细胞。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十月二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正...

夜晚是癌细胞扩散的时间段

2014-10-08

  一般来说癌症治疗都在白天进行。不过根据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的研究称,白天癌细胞的生长受到身体天然激素的抑制,研究人员认为癌细胞的生长主要在晚上进行,这意味着将化疗等癌症治疗的时间改成夜晚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在研究细胞受体蛋白时偶然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他们发现其中一种受体蛋白会与糖皮质激...

nature:自身造血作用的克隆动态观察

2014-10-08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中参与干细胞计划的Jianlong Sun, Azucena Ramos,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的Brad Chapman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学的Jonathan B. Johnnidis等9人近日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文章详细描述了自身造血作用中的细胞克隆作用。为进一步理解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了依据。 ...

日本科学家:血液中存在击退癌细胞的抗体

2014-10-05

  日本冈山大学医院日前宣布,其研究人员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一种能够遏制癌细胞增殖并消灭癌细胞的抗体。这一发现将有助开发出副作用较小的化疗药物。   健康人的体内每天都会出现数千个癌细胞,但是被各种抗体和免疫细胞清理掉了,科学家并不清楚其中的机制。   该院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L29得以高度表达,而...

两篇NATURE引发的血案: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学术造假”事件

2014-10-04

  既然是说故事,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位女主, 她叫小保方晴子,31岁,日本千叶县人士, 1983年6月29号出生, 巨蟹座,  2006/2008年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硕士,2011年早稻田大学生命医学博士。其中2009-2010年其博士研究是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2013年开始以30岁的年龄,被任命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细胞再造实...

癌细胞或是“安全模式”

2014-10-04

  人类在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一方面是新的现象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治疗效果没有任何提高。这或许是研究的策略出现了问题,研究肿瘤的生物医学家的思路或逻辑上可能存在缺陷,利用经典的研究感染性疾病的思路可能在肿瘤研究上根本不可行,是时候需要物理学甚至宇宙学家来帮助解决肿瘤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不过也确实有一些物理学家开始对肿瘤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一些研...

Nature:细胞基因治疗再获重要突破

2014-10-03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方法治疗了模拟一种罕见肺病的小鼠,有一天这种方法或可用来治疗由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引起的这种以及其他的人类肺病。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10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们利用巨噬细胞帮助收集并清除了所使用的分子以及来自身体的细胞碎片。...

NATURE:B细胞淋巴癌起源新解

2014-10-02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关于其起源及原因,历来有很多的说法。但是,最近,加州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学院等人,在《SCIENCE》发表文章,对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起源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09年一篇文章曾经介绍过相关内容介绍:他们在作用于老鼠的实验中发现,鞘氨醇-1 - 磷酸受体-2(S1PR2),一种Gα12 和...

西国家肿瘤研究中心:核黄素可标记肿瘤干细胞

2014-09-30

  西班牙国家肿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并描绘出一种特定的新的致癌干细胞标记物——核黄素或称维生素B2,它可能是肿瘤发展的元凶。   核黄素是一种在细胞囊中积聚后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色素。也正是因为其可发光的特性使得可以无需借助任何抗体或其他更复杂昂贵的技术就可以对其进行追踪、隔离和后续的提纯。   这一成果已经刊登...

癌症研究泰斗Nature子刊解析癌症干细胞与微环境的互作

2014-09-30

  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过程中,组织内部彼此粘附的上皮细胞,会转变成为具有较强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EMT对于胚胎发育是有益的,细胞通过EMT在胚胎中迁移并建立特化的组织。不过近年来人们发现,EMT也在癌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EMT能将间充质细胞的特性赋予癌细胞,允许它们进入癌症干细胞(CSC)状态。   癌症干细胞是肿瘤...

林硕:细胞治疗对调控科学提出新挑战

2014-09-30

  ■林硕(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讲座教授;2001年至今,任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教授;2006年至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   细胞治疗政策法规的形成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调控科学探寻的问题。细胞治疗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调控科学和细胞治疗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

干细胞疗法:利用“急救箱”修复细胞损伤

2014-09-29

  干细胞能发育成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从而替换原来受损的细胞,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修复手段,比如修复多发性硬化症、中风或脊髓损伤等疾病造成的损伤。而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除了细胞替换,干细胞疗法还能通过另一种机制来起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分子细胞》上。   一个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证明,干细胞会通过囊泡中的液体来...

咖喱所含香料有助于脑部修复功能?

2014-09-28

  据外媒27日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咖喱菜肴中常用的一种香料似乎能够促进脑细胞自体修复的功能。   在《干细胞研究与治疗》期刊上发表的这份德国学者所作的研究说,咖喱料理常用的姜黄似乎含有一种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成分。   科学家认为,这个以老鼠所作的研究,未来可以用在发展治疗脑溢血、俗称老人痴呆的阿尔兹海默氏症的药物上。   这个由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所作的研究,专注在姜...

Cell:揭示癌细胞永生的秘密

2014-09-28

      维持染色体端粒的功能是细胞进行持续分裂的关键,当然端粒也是人类癌症发生的标志;端粒就好比是携带末端的塑料帽一样,其可以阻止DNA末端被不断“磨损”;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癌细胞可以维持端粒的功能而得以永生。       在许多癌细胞中端粒都是完好无损的,因为癌细胞可以利用特殊的端粒酶来不断...

从干细胞研究谈转化医学——访吴祖泽院士

2014-09-28

  我国干细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居国际论文总量排名第五;2014年全球再生医学产业的产值预测将达到170亿美元,而我国约为50亿人民币。吴祖泽院士表示,在生物治疗领域,我们要努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化医学进程,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造血干细胞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   Q: 目前我国在造血干细胞研究处于什么阶段? &e...

上海生科院发现乳腺干细胞微环境因子受激素调控

2014-09-28

  9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基因和发育》(genes&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艺研究团队题为 r-spondin1isanovelhormonemediatorformammarystemcellself-renewal的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揭示乳腺干细胞...

美研究发现保持干细胞本性有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因子

2014-09-28

   干细胞是细胞界“永远的少女”。人们认为它会一直保持静止状态,直到有某种信号迫使它分裂,产生差异而形成高度特化的细胞。理论上它们能发育成任何类型的成熟细胞,因而在组织与器官再生领域有着光明前景,但人们还需要更充分地掌握干细胞生理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5日报道,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与许多癌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