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 解密顶刊文章——时空组学驱动精准发现引擎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67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林硕:细胞治疗对调控科学提出新挑战

2014-09-30

  ■林硕(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讲座教授;2001年至今,任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教授;2006年至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   细胞治疗政策法规的形成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调控科学探寻的问题。细胞治疗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调控科学和细胞治疗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

中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2014-09-29

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员领衔的基础免疫创新团队近日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该研究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及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包括能够引起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严重疾病的病毒,在病毒颗粒外都有一层含有糖蛋白的囊膜。   这些糖蛋白又称为囊膜蛋白,而病毒就是通过识别这些糖蛋白而感染靶细胞的。艾...

盘点:9月“科学”流言榜

2014-09-29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流言1:牛奶生产日期藏于暗码   来源:有网传文章称,牛奶包装的生产日期后有一组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暗码,它才是“真正的生产日期”。文章以“080510HDC8H”为例进行说明,“080510”代表牛奶“公...

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2014-09-29

28日本刊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员领衔的基础免疫创新团队近日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该研究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及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包括能够引起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严重疾病的病毒,在病毒颗粒外都有一层含有糖蛋白的囊膜。这些糖蛋白又称为囊膜蛋白,而病毒就是通过识别这些糖蛋白而感染靶细胞的。艾滋病疫苗的研制难点...

Ang Chem Int Ed:科学家发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靶点

2014-09-28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警察部队”,其可以保护外来入侵者对机体的侵袭,然而为了确定机体受外来入侵者感染的分子机制,就需要对外来病原体进行研究剖析。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Groll表示,在自身免疫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疾病中,我们会在细胞中检测到高浓度的免疫蛋白酶体,免疫蛋白酶体是一种圆柱状的蛋白复合物,其可以破碎入侵细胞病原体的蛋白质结构...

Nat Neurosci:科学家阐明大脑中中短期记忆产生的分子机制

2014-09-27

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往往较擅长于短期记忆,尤其是在考试前夕其不得不记住很多知识点来应对开始,尽管这种记忆的持久性很短暂,但是短期记忆是大脑中神经元的一项非常复杂的网络,而大脑中包含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为了储存信息,这些大脑区域就需要互相协作;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

外媒称四位华人科学家成今年诺奖热门人选

2014-09-27

   又一年诺贝尔奖即将揭晓。汤森路透集团日前公布了其2014年诺贝尔奖预测名单,名单上同时出现4张华人面孔,其中两人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出国留学并一步一步走向科研顶峰的。   这两位科学家无论谁获奖,都将成为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生、有大陆教育背景的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汤森路透集团主要根据学术论...

Nature:中国科学界将面临重大改革(针砭时弊)

2014-09-26

  自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一直处在中国科学发展中心位置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CAS)即将迎来重大的变革。中科院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以促进合作加快研究。支持者认为,这一举措将使中国能够在从神经科学到粒子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批评人士则质疑现代中国究竟是否还需要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科院拥...

PLoS ONE:科学家发现细菌的信号分子或可有效杀灭胰腺癌细胞

2014-09-25

癌症,一个多么可怕的名词,当癌细胞扩散到机体不同组织后其将会危及个体的生命,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密苏里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细菌“交流”系统非常关键的分子进行操作就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细菌的“交流”系统或可将癌细胞置于死地。 研究者Kumar表示,在感染期间,细菌会释放一些分子来使其和其它细菌进行交流,依赖于...

PNAS:科学家首次开发出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小鼠模型

2014-09-25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开发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痴呆小鼠的模型,这一突破型研究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显微水平下,去深入研究麻痹状态的活体小鼠的大脑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ALS的靶向药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Teepu Siddique博士表示,这种新型小鼠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并且加速...

科学网柏涛:预测2014诺贝尔奖

2014-09-23

  怎么今年科学网上还没开始预测诺贝尔奖啊?小生学识有限,生物方面也只能是说出个大概,具体细节研究科学家以及研究论文等细节不能仔细道出,暂时想到的一些灵感。   首先是一直很佩服的Ronald D. Vale,他对Kinesin驱动蛋白的贡献很大,他获得过拉斯克奖,一年四篇cell的记录无人打破,虽然说关于细胞内运输这方面的研究在去年...

科学家发现细胞老化开关

2014-09-23

  英国物理科学新闻网站9月20日发表题为《科学家们发现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开关》的报道称,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了细胞内一个对健康老化至关重要的“开关”。这个“开关”可以促进健康细胞分裂和生长,比如,即便在衰老阶段也能产生新的肺或肝组织。   在人体内,新分裂的细胞不断补充着肺、皮肤、肝脏及其他器官。但大多数人体细胞不能无限期地...

眼馋日本?诱导多能干细胞人体试验在科学界激起波澜

2014-09-22

Masayo Takahashi 图片来源:JIJI PRESS/AFP/Getty Images    “这是令人敬畏的、疯狂的,我非常激动,我一直在等待它的到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家Jeanne Loring说。她是全世界欢迎干细胞疗法新消息的几位研究人员中的一位——存在视觉缺...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科学坐月子

2014-09-22

  关于需不需要坐月子,如何坐月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婆婆妈妈的老看法是一定要坐月子,而且有很多的讲究和禁忌;另外一种是很多年轻妈妈的看法,根本不需要坐月子,产后该干嘛就去干嘛;第三种看法是介于前两者之间。虽然依然有很多争议,但是并不妨碍“月子会所”的红火发展,遍地开花。随着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很多原来只有在台湾才有的商业业态在大陆也迅速...

2014第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4-09-21

  近日,第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12名科学家荣获该奖项。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于2008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旨在秉承谈家桢先生对生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促进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我国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对象为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并做出成就的科学家,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以及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   附:第七届...

Neuron:科学家培养出新型遗传工程小鼠模型

2014-09-19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种新型遗传工程小鼠,该小鼠携带一个蛋白标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同钙水平的荧光应答,这就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提供了新的途径。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14日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炎症是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性疾病共有的反应。活体成像与监控小神经胶质...

八卦:女科学家被邀拍av酬劳千万 日本女性表示羡慕嫉妒恨(图)

2014-09-19

  据日本媒体报导,小保方晴子因所写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论文》被曝造假,引起外界关注,外传因她受到研究所领导的喜爱,让AV业者想拍摄“实验室性爱”的影片,并希望能以日币2亿元(约人民币1100万元)的酬劳邀她做女主角。不仅如此,她还被多家出版社业者看中,打算要以日币1亿元(约人民币500万元)的价码邀她拍摄全裸写真。   一位女科学家被邀拍av而且酬劳...

科学家发明产生iPS细胞新方法 或优于山中伸弥获诺奖体系

2014-09-18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组高效的重编因子组合(reprogramming factor,编者译),它能够诱导体细胞去分化为高质量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体细胞去分化产生的细胞被称为iPS细胞,最早在2006年由日本和英国两位科学家S...

Nature:对比11国生物医学前景,中国被认为是未来创新者

2014-09-16

  以色列和韩国在公共资金和创新生态系统方面排名很高,与中国一起被列为“未来型创新者”。俄罗斯、巴西和新加坡因其创新生态系统处在早期阶段,被列为“国家型创新者”。印度创新生态系统虽然不断演进,但由于较低的公共资金,被称为“创业型创新者”。其他国家如土耳其、墨西哥、波兰和南非,在资金和创新生态系统方面排名较低,被归为“探路者型”。   国家型...

美国科学家使用简单方法将人体皮肤细胞变成白血球

2014-09-16

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首次使用简单的方法,将人类的皮肤细胞变成了可移植的白血球。众所周知,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卫士”,能帮助人体抵御感染和入侵者。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有助于他们构想出疗法,将新白血球引入体内,来对付癌症或其他病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杂志》上。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