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7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 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
跑步为何让你头脑清晰?神经科学家告诉你
跑步总会让你的头脑变得清晰——这是跑步者的一种陈腔滥调。你的创意是否遇到瓶颈,让你阻滞不前?去跑步。你是不是正在思虑着如何从两个可能改变生活的抉择中选择其一?去跑步。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愤怒,悲伤,甚至只是依稀的“随便”?去跑步,去跑步,去跑步。 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曾经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道:“跑步的时候,大脑会跟着双脚的节...
科学家尝试产前干细胞疗法拯救患病胎儿
当41年前Oliver Semler在德国出生时,他的一块骨头已经断裂。这块弓形的股骨和两天后的第二处骨折告诉医生,他患上了成骨不全症(OI)。这是一种会让人虚弱的遗传性疾病,脆弱的骨头经常很容易因在学校里受到推挤或在户外踩到潮湿的树叶滑倒而断裂。就Semler来说,甚至会因子宫里的翻转而骨折。“每年我都会打两三次石膏。”不晓得骨折过多少次但已忍受了27...
基因让你更加长寿吗?科学家用实例帮你解答
看着妻子Nonie Hickle一头乌黑的秀发,Vincent大吃一惊。他指着妻子的一头乌发大呼道:“一根白头发都没有!”Nonie同样有点吃惊,她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来得优点诡异。不管怎么说,Nonie都已经是91岁高龄了。 从统计学上将,生活在圣迭戈的Hickle已经到了疾病高发的年纪。一般情况下,像她这样...
四月醉芳菲 生命科学艺术大赏惊艳来袭 完美落幕
2016年4月12日、14日,默克生命科学分别在北京798艺术区前沿艺术中心和上海电影广场5号棚举办了新产品SMCTM Erenna ®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和CellASIC ®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发布会暨成像流式高峰论坛,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以“见微·至臻·致远”为题诠释 “SMCTM Erenna ®单分...
科学家发现13位“变种人”对遗传疾病免疫
图中是科幻电影《X战警》中的变种人,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发现13位基因突变的“变种人”,他们能够对一种严重的儿童遗传疾病产生免疫。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过去疾病基因研究通常聚焦于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基因突变,但是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分析那些对基因疾病具有神奇恢复能力的特殊人群,将提供一种新的生命治疗方案。 &...
致病基因=不健康?科学家说“未必”
科学家通过对50多万人的遗传信息分析,发现有13个人虽然携带有和严重儿童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却依旧很健康。这一发现于1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的在线版中。虽然这种适应能力背后的生物原因尚不清楚,但该研究给发现对这些疾病起保护作用的基因多态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而此前对于遗传变异和一些严重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或需重新评估。 囊性纤维化等...
英国科学家证实致幻剂LSD对人类大脑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有一种致幻剂,少量的服食下去,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物体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这就是著名的致幻剂LSD。“L...
美科学家发现蓝绿藻可有效杀死癌细胞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7日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蓝绿藻中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coibamide A,它能切断癌细胞向血管和其他细胞的扩散,有效杀死脑癌和乳腺癌这两种最具侵袭性癌症中的癌细胞。而目前还没有任何癌症治疗手段具有此类效果,因此,对coibamide A的研究有望应用到抗癌新药中。 coibamide A由克里·麦克菲尔博士(Dr. Kerry Mc...
科学家开发出“改变游戏规则”的干细胞修复系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研究人员领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指出,能够再生由于损伤、疾病或衰老而引起的受损组织的干细胞疗法将可能会在几年内面世。 类似蜥蜴再生断肢的该修复系统,可用于修复从脊椎盘至骨折的大小问题,并有可能改变目前再生医学的治疗方法。 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的研究发表在今天的美国国...
科学家发现治疗前列腺癌新靶点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永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陈宏武课题组合作,发现了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该研究发现,孤儿核受体RORγ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同时RORγ调控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采用理论模拟与设计获得的RORγ小分子拮抗剂,能有效抑制A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因此,RORγ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靶点,发展RORγ拮抗剂则将成为治...
【深度】创业者一样的科学家:张峰的基因编程之路
低调的80后 张锋很少接受采访,但是重要的学术会议他却很少落下。这个出生在石家庄的科学家正在努力地成为CRISPR-CAS9这个本世纪最重大的生物技术的规则制定者。 石家庄只是他身上众多标签中的一个。从诺贝尔奖有力得主,福布斯40岁以下最有成就的40人,《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人物,到华裔...
《从0到1》作者Peter Thiel:下一场革命将在生命科学领域
3月25日,美国著名企业家、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未来的全球化将没有现在这么显著,各国将更注重消费,下一场科技产业革命将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 蒂尔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他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于1996年创办了Thiel资产管理公司(Thiel Capit...
微软先驱投资生物科学领域
Paul Allen在艾伦脑科学研究所 图片来源:Kevin Cruff 微软共同创始人Paul G. Allen又一次在科学领域豪掷金钱。这位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已创建13年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以及若干其他科学项目背后的慈善家,3月23日再次宣布开设一项新的生物科学研究项目,未来10年初始资金为1亿美元。 &e...
美科学家合成最小基因组 向生命之谜迈进一步
据英国媒体25日报道,美国基因组研究先驱克里格·文特尔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设计制造出人工合成细胞Syn3.0,这种细胞仅包含473个基因,比目前已知的任何其他细菌的基因都要少,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这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人类有望在此项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用基因组“定制”生产清洁生物燃料的微生物,以及“定制”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生物,还可以“...
2016 默克生命科学新产品发布会暨成像流式高峰论坛
会议主题:“见微 至臻 致远” 走进光与影的艺术殿堂 领略盛世里的匠人之作 会议时间:2016年4月12日(北京站),4月14日(上海站) 会议地点:北京前沿艺术展演中心 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园区内751D(北京站) 上海电影广场5号棚 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上海站) 会议语言:英语/中文 报名注册:点击此处>> ...
我国科学家发现试管婴儿性别失衡的奥秘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技术(IVF)为许多家庭带来了福音。然而,研究表明体外受精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存在差异,而且还会出现性别失衡,原因何在呢?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的田见晖教授研究组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该发现是如何取得,相关研究又将怎样进一步影响相关技术发展?田见晖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首先...
日本科学家用乳牙干细胞制成肝细胞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报告称,他们利用从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培育出大量肝细胞,并通过移植这些细胞成功改善了肝硬化实验鼠的症状。 人在婴幼儿时期会逐渐长出20颗乳牙,随后陆续脱落,逐个由恒牙代替。近年来,乳牙干细胞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干细胞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因为它们可以分化为骨骼细胞等多种细胞,甚至被认为比脐带血干细胞更为“奇特”。...
中国科学家发现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今天,题为“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加号是上...
全球科学院女性占比偏低
对女性在学术界最高机构中的代表性进行的首次全球调查显示,全世界科学院成员中只有不到八分之一是女性。 南非科学院(ASSAf)和国际科学院合作组织(IAP)日前报告称,在于2013~2014年接受调查的69家科学院中,女性成员仅占到12%。古巴科学院的女性占比最高,为27%,而坦桑尼亚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的女性比例最低,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