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32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中国大胆的CRISPR研究引发国际担忧

2015-11-20

中国的科学界正在大胆地推进遗传重组动物的相关研究工作。尽管一些科学家表示担心会出现伦理学问题,在中国新的狗、山羊、猴和猪品种正在快速地被制造出来。11月18日,Nature网站以“China's bold push into genetically customized animals”为题对当前中国的CRISPR基因编辑研究工作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中国并...

Epic Science和Upenn合作研究单细胞液体活检技术

2015-11-18

  根据双方的协议,双方将在多项单细胞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研究中进行合作,一起寻找能够对癌症治疗进行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拉姆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使用Epic Science的“细胞掉队”CTC检测平台来研究不同类型癌症的异质性,并争取发现基因组和表型标记物之间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肿瘤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肿瘤对现有疗法和新...

NIH斥资4820万美元建立祖细胞转化医学研究联盟

2015-11-18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他们将利用4000万美元在未来7年建立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用于祖细胞转化医学领域联盟(PCTC),同时利用额外820万美元组建协调中心用于管理该研究联盟的宣传和活动;该联盟建立的目的就是帮助开发治疗心血管、肺部及血液疾病的新型疗法。   NIH的研究者表示,利用病人机体特异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或为开发新型...

第二届临床研究质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药ND50圆桌论坛

2015-11-18

邀请函 尊敬的 : 7月22日起,一场迄今为止最严格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拉开了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向科学、真实、完整发展的篇章; 8月1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改进药物临床试验审批,健全审...

【盘点】基因测序推动癌症研究进展

2015-11-18

一项新技术或产品的问世,在给人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担忧,当然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被看作自疫苗问世以来进行疾病预防及诊断治疗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突破,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减少婴儿出生缺陷,还能够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预警及个体化诊疗;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测序市场却并不让人满意,甚至乱得已无章可循。   基因...

【盘点】癌症生物标志物亮点研究速览

2015-11-17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一类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

2015 年度高血压研究领域要闻盘点

2015-11-17

   本年度内,高血压研究领域出现诸多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SPRINT 研究结果揭晓——一石激起千重浪   SPRINT 研究旨在论证强化降压可以更为显著地降低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共纳入 9361 例 ≥ 5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除外确诊糖尿病与脑卒中的患者。   研究将...

研究显示,脑脊液可以作为脑癌检测的潜在液体样本活检来源

2015-11-17

  “我们发现,在脑脊液中的循环肿瘤DNA水平如此之高,以至于我们能够高度敏感的发现和描述肿瘤,”西班牙巴塞罗那Vall d'Hebron免疫研究所的转化研究主任Joan Seoane在一份申明中这样表示。   Seoane和他的同事们从来自十几个具有胶质母细胞瘤或者从肺、乳腺转移到大脑的肿瘤患者中,获得了他们的肿瘤,生殖...

近年施一公院士组重大研究成果盘点

2015-11-15

  2015年11月5日 《Genes & Development》 IF=10.798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组织动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凋亡是由引发剂和效应物caspase的连续激活进行的。效应物caspase的主要功能--比如哺乳动物的caspase-3,是通过对维持生命的蛋白造成众多裂口而杀死细胞。另一方面,引发剂cas...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PNAS发表史上最深度肿瘤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

2015-11-13

图一:通过蜂窝式取样、超高深度测序和分型,精确的突变探测,研究团队解析出肿瘤的空间克隆结构如右图(左下图为展开的克隆结构)。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肿瘤内部遗传异质性(ITGH)符合非达尔文过程(左上图)的预测。 癌症及其治疗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在肿瘤生物学、诊断技术、药物研发、基因组指导的个性化医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使部...

诺贝尔奖得主发布端粒研究重大发现 ATM激酶影响端粒长度

2015-11-13

自从1984年发现端粒酶以来,鉴别延长或缩短这一染色体末端保护帽的其他生物分子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缓慢地进行着。现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一种酶对于维持端粒长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采用的发现该酶的新方法应该会加速发现其他决定端粒长度的蛋白和过程。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4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础生物医学科学...

科学家用CRISPR研究肝癌干细胞

2015-11-12

  近期,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东方亚美基因科技研究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target》发表题为“Knock out CD44 in reprogrammed liver cancer cell C3A increases CSCs stemness and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成果。北京大...

谷歌生命科学和美国心脏协会将在未来五年内联合投资5000万美元研究心脏疾病

2015-11-11

近日,谷歌生命科学(Google Life Sciences)和美国心脏协会(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简称 AHA)宣布,他们将在未来五年中,每年各捐赠2500万美元,联合致力于心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这5000万美元的投资将用于组建一个研究团队,团队负责制定关于心血管疾病更丰富、更深入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被称为AHA历史上最大单一研究...

2015年度西南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基因组学技术在生殖生育领域的临床应用 暨第四届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学术会议 通知 (第二轮)

2015-11-11

尊敬的医师: 您好! 在生物基因研究和信息分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因组学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并显示出有别于传统医学的巨大优越性。2015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精准医疗计划”,标示着个性化治疗方案将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的运用,更为深入、准确、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自2012年起与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已经举办了三届...

你知道下个十年,癌症研究最为紧迫的问题么?

2015-11-11

——肥胖人群患癌风险确实比较高,而且一旦被确诊会出现更差的预后效果,并产生化疗耐药性,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肥胖症的流行速度令人震惊,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有22亿成人属于超重或肥胖的范畴,其中许多都出现了代谢综合征的症状:血压升高和高水平血糖和胆固醇,还有循环胰岛素水平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增多等等。这些代谢和免疫的变化虽然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问题,但这并不是肥胖人...

梅奥诊所研究发现BMI正常的向心性肥胖更致命!

2015-11-11

来自梅奥诊所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体重正常的向心性肥胖人群较超重或肥胖而腹部脂肪正常的人群发生死亡的风险更大,该研究结果于2015年11月9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杂志上。 Karine R Sahakyan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1988–1994)的数据,共包括了15000余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年。结果显示,与腹部脂肪正常而不论其身体...

IMI:生物研究须打破“碎片化”现状

2015-11-10

以微生物为研究的“钥匙”,解开地球生物群落的秘密,全球科学家必须打破研究“碎片化”的现状。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的评论栏目,刊登了一篇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营养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赵立平与德国马普研究院布莱梅海洋研究所的尼克尔·杜比利艾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玛格丽特·麦克福尔-盖恩教授合作的文章。三位科学家建...

【综述】东亚男性前列腺癌的流行率、管理及疗法研究进展

2015-11-10

近日,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在Urologic Oncology 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阐述了东亚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其未来的趋向,同时研究者还收集总结了大量文献,利用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西方个体几乎没有区别,研究者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增加大家对...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2015-11-10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

Cell & NEJM:全球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又一研究突破 阐明致死性肾癌的发病机制

2015-11-09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从事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通过进行研究,对第二种常见类型的肾癌的两种类型进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并且对这种常见类型的肾癌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每年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