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94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家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引发结肠癌的罪魁祸首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结肠癌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或可帮助揭示某些毒力细菌和结肠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毒力特性,者或可帮助医生们预测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如何来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组,即众多微生物的集合,微生物组和不同的细菌会共同维持一个健康的肠道...
《转》访秦楠博士: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组检测助力精准医疗
秦楠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国际人体微生物组协会 (International Human Microbiome Consortium) 秘书长,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学平台负责人。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人体第二套基因组 转化医学网:今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肠道微生物菌群这个词,并且被称为人体第二...
2015全国肿瘤临床诊疗前沿大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 第三轮通知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上海吴孟超肿瘤医学中心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 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转化医学网 合作媒体/平台 CCMTV 杏树林 邀请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ems...
指纹刷脸生物识别技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酒店入住时,刷脸就能免交押金;饭店付款时,按指纹就可以买单;甚至走近家门,智能硬件就能识别主人身份自动将门打开……这些只出现在科幻片中的炫酷场景,依赖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未来将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由普通的账号密码验证体制到生物识别体系,会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吗?账号密码被盗,更改密码就可以,但生物识别信息都是唯一的,如果被盗其影响将是终生的,某种意义上说,岂不是更危...
汤森路透: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趋势和挑战
头条新闻是埃博拉病毒 2014年医疗方面最重大的新闻是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截至2015年2月20日,全球共有2.34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9450人因此死亡。这次埃博拉疫情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且首次影响到西方国家。疫情爆发前,只有极少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和疫苗,而且这些在研产品都还处在临床前试验阶段。但疫情爆发后几个月,随着受感染人数“火箭式”迅猛增加,在各个机...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入选名单(生物医药部分)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4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 初评通过的1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4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
合成生物膜能像活细胞一样生长
上图 延时拍摄的生长细胞膜,膜长出的数量随时间而增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人造细胞膜,能像活细胞一样不断地生长。这一成果让科学家们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更精确地再现活细胞膜的性质,将成为合成生物学及生命起源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细胞膜是一种双磷脂层的膜,在所有活生物中,它都是一种能...
中国生物样本库向标准化迈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成立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5年6月17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文《国家标准委关于成立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批复》(国标委综合【2015】40号),同意成立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559,英文名称为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on Bio-specimen ...
2015(2014年度)生物医学期刊SCI影响因子分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影响因子公布的日子,各大期刊的排名和分数都产生了变化。本文中选取了生物医学类中排名前20的期刊,并就他们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整理。 梅斯医学的期刊智能查询系统已经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更新,有需要的网友可以访问http://www.medsci.cn/sci/进行查询。 今年影响因子增长较多的期刊有《LANCET》(上升6.01)、《NA...
打造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经济区将建兰州“西部药谷”
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项目是兰州市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6日,记者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近日,《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规划方案》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实施。 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项目位于兰州经济区机场北高新园区内,预计投资25亿元。经济区以该项目为依托“筑巢引凤”,积极承接东中部生物产业转移项目和兰州市区生物企业“出城入园”项目,统一规划建设G...
同济大学王启刚教授团队取得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研究重要进展
纳米凝胶,即纳米尺寸的凝胶,是高分子通过化学/物理交联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在药物传输、生物成像应用中。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凝胶既有凝胶体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又能结合无机纳米材料的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最近,同济大学化学系王启刚教授团队在多功能纳米凝胶基生物探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
关于发布《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和《国务院审改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审改办发〔2015〕1号)精神,进一步理顺行政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
十三五拟推重大工程创新计划生物工程等或入围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持久动力,将在十三五规划中获得重点强调。考虑到当前我国在创新成果方面存在区域、行业以及板块分布的不均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时,重点发掘国企和大学的潜力,学习其他科技强国的先进经验,出台重大工程创新计划。从前期研究看,生物工程、新材料、5G网络等领域可能进入政府扶持计划。 随着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
全球生物科技业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6月15日, 安永在其发布的第29 期年度生物科技业报告《超越边界:勇攀新高》(Beyond borders: Reaching new heights)中指出,2014 年全球生物科技业再创佳绩,几乎打破收入、盈利能力和融资规模等所有金融指标记录。积极的绩效指标,加之多个备受瞩目的成功产品与新药审批...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的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核酸可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细胞内,但有时也能在循环血液中找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这种脱离细胞的核酸,其中一小部分游离核酸中就包含着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突变。 ...
路透社:中国的生物科技大赌局开始获得回报
经过多年向实验室投入巨资、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并敦促研究人员公布研究成果和申请专利后,中国正开始在生物科技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在中国看来,在该战略领域开展“自主创新”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拥有大量可投入研发的资源,这已使该国迅速跻身极富前景的新科技前沿。今年4月,中国的此类努力得到鲜明展现:中山大学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试验成果―利用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
美加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签约助推口腔产业发展
美加专利发布暨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约仪式于6月10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作为深圳市金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美加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在世界上领先的义齿产品,以服务广大消费人群。美加在2010年成功研发出“超薄不备牙贴面”产品后,直接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开创了国内贴面义齿专利知识产权的先河。“美加‘超薄不备牙贴面’使...
29岁CEO谈成功奥秘:美国生物科技史上最大IPO
周四上午,去年夏天还不存在的一家公司,举行了美国生物科技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首次公开募股(IPO)。Axovant Sciences公司以每股15美元的发行价融资3.15亿美元,估值因此达到12亿美元。不过多久,股价就上涨了90%,使Axovant市值达到约28亿美元。 这场大规模IPO的幕后推手,是现年29岁的前对冲基金经理维韦克・拉玛斯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