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 解密顶刊文章——时空组学驱动精准发现引擎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94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肿瘤生物标记物市场蛋糕不断做大,预计2020年达176.89亿美元!

2015-09-01

癌症生物标记物是肿瘤直接产生或由身体对癌症特定响应分泌的物质,这些物质或过程的存在表明癌症存在于人体。癌症生物标记物的识别对体内癌症的检测非常重要,此外癌症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药物研发、预测、个性化医疗、代理指标(如制药和临床试验等),可减少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时间和成本。 2020年全球癌症生物标记物市场达176.89亿美元 全球癌...

首届世界生物医药健康信息学华语论坛在巴西举行

1970-01-01

首届世界生物医药健康信息学华语论坛22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中韩两国的20多名学者介绍了中国生物医药健康信息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 此次论坛是在圣保罗举行的第15届国际医学信息学会议期间举办的。国际医学信息学会议是国际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领域的盛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的议题是“电子保健,促进健康”。 作为国际医学信息学会议的分论坛,...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举行 新PI团队管理研修班

2015-08-31

  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生命科学家近日汇聚在上海佘山,参加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举办的首期实验室主任(Principal Invastigater,PI)研修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   此次PI研修班是中国细胞生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针对近年来回国建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量身定做的活动。随着我国对科研投入逐年加大,我国在生命科...

第三届南京生物医药发展论坛暨国际肿瘤个性化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即将开幕

2015-08-31

   2015年第三届南京生物医药发展论坛暨国际肿瘤个性化精准医学高峰论坛   一、会议时间   2015年9月25日- 26日(周五-周六)   二、会议地点   南京生物医药谷企业服务中心 / 南京明发珍珠泉酒店   三、会议简介 &emsp...

科学家指责:生物伦理“有点挡道”

1970-01-01

科学家让生物伦理“别挡道”,这一呼声促使伦理学家反思。 从胚胎干细胞研究到人类基因编辑,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但棘手的伦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最终导致避免滥用这类技术的指南出台。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even Pinker在《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上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这种一网打尽式的伦理监管既耽误了科技创新,又...

物理学和生物学联手战胜衰老

1970-01-01

   最近,一个新的生物科技公司Gero,与衰老研究著名学者Robert J. Shmookler Reis教授合作,为衰老生物学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带来了新的见解。Robert J. Shmookler Reis教授是世界上延长寿命领域的最高纪录保持者,他发现两个突变能够使线虫的age-1 gene(编码几个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中间体PI3K)钝化,从而将线虫...

Science新闻:一点灰尘揭露你家里的小秘密

2015-08-28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你家里的灰尘掩藏着许多小秘密。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室内微生物研究,受到了Science、BBC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千二百个美国家庭,请他们提供家里主要生活区域的灰尘样本,包括外门框和内门框。取样区域限制在人们平时难以触及的门框上表面,这个地方很少能被清洁到。参与研究的家庭成员还要填写一份详细的...

生物免疫治疗 激活自体免疫赶走肿瘤君

2015-08-27

  得了肿瘤,以前只能用手术、放疗或化疗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现在有了第四大治疗方法——生物免疫治疗。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上专家指出,生物免疫治疗包括近几年来经常提到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在肿瘤治疗“舞台”上“戏份”越来越重的生物免疫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等,相较于传统三类治疗方法,生物免疫治疗更能体现精准...

重复性:生物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970-01-01

   生物学研究重复性的问题近日成为焦点,被人们一再提及。根据之前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篇文章,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复性甚至不足50%,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8月的《BioTechniques》杂志上,Sarah Webb探讨了基础研究的重复性问题如何影响临床之路。 Glenn Begley是Amgen公司血液学/肿瘤学团队的主管,...

我国学者发现肠癌新生物标记物和潜在精准治疗新靶点

1970-01-01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近日传来喜讯,该院汪建平教授团队与美国排行第一的癌症中心――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李孟鸿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肿瘤学顶尖杂志《Cancer Cell》(《癌细胞》)正式发表,且中山六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成果发现了新的肠癌生物标记物和潜在精准治疗新靶点,为肠癌可能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该...

Science:人为什么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

1970-01-01

近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个名叫PTBP1的蛋白上发生一些微小变化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发育,这可能是导致哺乳动物的脑比其他种类脊椎动物的脑更大也更加复杂的重要原因。 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不同脊椎动物种类之间变化很大,但造成这种差别存在的原因一直不清楚。举例而言,人类和青蛙在三亿...

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综合诊疗进展研讨会 探讨肿瘤生物治疗新手段

2015-08-25

  “目前,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200万人,死亡760万人,全球患肿瘤病人超过2500万人。其中,我国每年新发肿瘤310万人,每年肿瘤造成死亡220万人。”近日,广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健指出,我国每年因肿瘤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暨第十四届全...

计算生物学:从“什么是”到“什么不是”

1970-01-01

2015年是《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创刊十周年,借此机会,正好可以梳理十年来计算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展望今后计算生物学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计算生物学领域的著名期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几乎囊括了该领域的所有方向,总结该期刊的发展历程也正好可以讲述计算生...

精准医学:肺癌个体化治疗 “牛”团队连发10篇高分SCI

2015-08-24

    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是上海市卫计委批准的、依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融临床信、分子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为一体的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发展平台 (www.fuccb.com ; www.fuccb.org )。其中,王向东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急慢性肺损伤和肺癌致病分子机理、生物标记物、和精准靶向诊治。通过基础研究来解决临床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基因组大数据、生物质谱等将为生物医学带来新机遇

1970-01-01

云计算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界的“宠儿”。――8月14日,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共同向外界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云,实现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精准解读。 此次,双方共同合作的“神州基因组数据云项目”将首先聚焦于基因组大数据在云平台上的批量计算、分析、存储,进而在基因大数据领域共同进行前沿探索。 ...

深圳生物产业年均增速16%

1970-01-01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干明11日在此间透露,近5年来,深圳生物产业以年均16%的增速快速发展,远高于GDP增速,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已拥有各类生物企业超过7000家,注册资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介绍,深圳近5年来已建成300家各类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21家,涌现出了迈瑞、海王生物、海普瑞、华大基因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

“50后”创业十年磨一剑 创立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1970-01-01

将一件事坚持不懈做到极致,就能获得成功。于在林与富岩夫妇,就是在生物医药创新这条道路上,十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今年是他们在开发区创业的第11个年头,新药即将进入临床III期、公司上市新三板、新厂房建设筹备……这对“50后”创业夫妻誓要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的理想进行到底。 “生物医药是一个风险高、投入高、难度高的‘三高’工作。”于在林笑谈自己的创业经...

简单解释进化论:我们如何知道生物进化正在发生

1970-01-01

为了做到这点,他必须掀开真相外面的面纱。他使用了在达尔文时代并不具有的工具,一个对我们关于进化这一概念进行彻底革命的工具:基因。所有的生物都携带着基因。基因最终控制着生物怎样生长,而且一代接一代的传递给后代。当一只母鸡下很多的蛋,它的后代也能下很多的蛋,这得益于基因。自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就已经解译了一些不同物种的基因。也就是说所有的生物都以同样的方式在DNA中储存着信...

极端减肥手术起作用 功归手术刀还是微生物?

1970-01-01

所谓的减肥手术带来的好处并不只是减轻体重,在有些情况下它还可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手术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代谢系统和消化系统。减肥手术到底是如何起减肥作用?科学家们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减肥手术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肥胖和糖尿病研究专家Randy Seeley表示,缩胃手术的功效与胃的大小似乎无多大关系。缩胃...

美国将启动全民参与的体内微生物研究

1970-01-01

人体内含有数十万亿的人类细胞,数百万亿的细菌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形成的细菌,有些是有益的,甚至对身体健康十分必要。总之,所有这些细胞和微生物组成了研究人员所谓的人类微生物组。 现在有一个全民科学项目旨在扩大我们对这种复杂关系的理解。科罗拉多大学学者与30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联手发起名为AmericanGut的网上活动,为了搞清楚不同食谱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