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诺奖风向标”揭晓!卢煜明教授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

2022-09-29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2022年拉斯克医学奖(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公布。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卢煜明因产前无创DNA技术获得“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据诺贝尔奖委员会最新介绍,2022年诺奖周时间为10月3日-10月10日。2020年至2021...

国际著名病毒学家管轶教授,任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长!

2022-09-28

管轶教授 管轶,国际知名病毒学研究专家。他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曾被《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他,连续六年被Thomson Reuters评为“高被引科学家”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管轶在流感研究方面硕果累累:(1)确定了在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地区传播的H5N1流感病毒的所有主要前体和传播途径;(2)开展了H9N2病毒的系统研究...

【Nature子刊】中科院院士黄维联合安众福/陈洪敏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磷光闪烁体有助治疗深层肿瘤

2022-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安众福所带领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陈洪敏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Organic phosphorescent nanoscintillator for low-dose X-ray-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利用纯有机磷光闪烁体,实现了低X射线剂量下的高效光动力治疗。 ...

【Cancer cell】华西医院陈崇/刘玉/魏强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2022-09-21

9月12日,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篇题为“Acquired semi-squamatiza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suggests differenti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ladder canc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科学家们发现的膀胱癌化疗耐药的一个新特征——半鳞状分化,进而提出靶向组织蛋白酶C...

师承徐华强教授,最年轻“上海科技35U35”得主庄友文

2022-09-19

去年,第十三届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在广州中山大学揭晓。上海药物所徐华强教授获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今年,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上海市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师承徐华强教授的庄友文斩获“上海科技35U35”。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

研究治癌新方法——香港大学黄思齐教授获780万港元

2022-09-15

转移性癌症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蛋白翻译后修饰谱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蛋白糖基化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参与细胞间识别、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转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PTM,超过50%的真...

【Small Methods】第一次!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教授团队鉴定单个细胞外囊泡中的RNA特征

2022-09-13

近年来,虽已有多项研究证实RNA是EVs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键功能分子,在生物标志物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已知的EVs相关RNA研究,全部都是将大量EV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因而目前缺乏在单EV水平分析单个EV所携带RNA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同时对单个EV中RNA的种类、数量和异质性等尚不清楚。 9月6日,发表在《Small Methods》杂志上的题为“Tr...

【STTT】贾立军及李剑教授发现靶向衰老细胞治疗癌症的新策略

2022-09-13

2022年9月9日,上海中医药大学贾立军和华东理工大学李剑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并合成了多靶向抑制剂LIN的乙酰化β-半乳糖苷前药 Gal-LIN,并评估其与小分子抑制剂MLN组合的抗癌功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

【Cell子刊】上海交大房静远教授团队关于结直肠癌防治靶点的最新综述研究

2022-09-0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教授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CRC)中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 https://www.cell.com/trends/microbiology/fulltext/S0966-842X(22...

中国“诺贝尔奖”揭晓——李文辉教授获生命科学奖

2022-08-21

8月21日上午,2022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李文辉,1971 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 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 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

CTC沙龙【第六期】胡教授“慢”谈CTC(2)圆满召开

2022-07-20

CTC沙龙【第六期】胡教授“慢”谈CTC(2)圆满召开 2021年12月,以“慢”谈CTC(1)为主题的第一期CTC沙龙在线上震撼开播,连续五期的精彩分享,引起了临床、基础、企业技术等多个领域疗专家、学者的热烈关注,线上会议观看人数达到数千人,很多临床专家观看沙龙并参与讨论。通过此次CTC前沿技术和最新临床应用的分享,让更多人对CTC的发展及其临床转化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愿意参与到...

CTC沙龙【第六期】胡教授“慢”谈CTC(2)圆满召开

2022-07-19

  2021年12月,以 “慢”谈CTC(1)为主题的第一期CTC沙龙在线上震撼开播,连续五期的精彩分享,引起了临床、基础、企业技术等多个领域疗专家、学者的热烈关注,线上会议观看人数达到数千人,很多临床专家观看沙龙并参与讨论。通过此次CTC前沿技术和最新临床应用的分享,让更多人对CTC的发展及其临床转化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愿意参与到CTC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中来,造福更多深陷病痛的...

程韵枫教授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通过分泌BAFF参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2022-07-18

2022年6月28日,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Clinical &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IF=6.52) 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程韵枫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Neutrophils contribute to elevated BAFF levels to modulate adaptive immunity in patie...

专访李继承教授:转化医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07-09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中国精准医学学会(筹)和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和2022中国医药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日-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 在此盛会到来之际,《亚太日报》对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中国精准医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大...

访新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聚焦前沿科学,带动学科发展需要良好微环境

2022-06-08

欧洲科学院,又称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 该院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代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目前共有院士约5500人,其中近90位在获得院士后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

祝贺!田志刚教授和王向东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2022-06-01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22年新当选院士名单(www.ae-info.org),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当选2022年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

《转》访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季云教授:无创单基因病检测是完善产前筛查体系的重要一环

2022-05-30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近期,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了92种单基因病的无创产前筛查服务,走在了中国相关临床应用的前列。为此,转化医学网邀请到了杨季云教授,请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情况和单基因病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他对单基因病无创产前检测未来发...

专家科普 | 汪建平教授:早筛对结直肠癌防控起重要作用

2022-05-2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结直肠癌发病率跃居第二位,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被确诊时多数属中晚期,患者因此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结直肠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终身荣誉院长...

肺癌MRD重磅成果!吴一龙教授团队与吉因加合作最新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

2022-05-15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和吉因加合作开展的大型肺癌MRD前瞻性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杂志(IF:39.397),这是目前国内肺癌MRD领域的最有力证据与产出。研究采用吉因加OncoMRD超高灵敏度检测技术,首次通过动态监测中MRD的超高阴性预测值定义了潜在治愈人群,发现术后MRD阴性人群无法从辅助治疗中获益,阐明术前Nonshedding肿瘤的存在不影响...

《转》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单细胞组学的未来发展,需从不完美中寻找机会!

2022-04-14

近日,黄光明教授应邀出席首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分享了题为“基于原位质谱技术的单细胞代谢组学平台及应用”的报告,整场报告干货满满,观众反应热烈。为此,转化医学网邀请黄光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黄光明教授就单细胞组学技术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知道他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吗?点击下方即可观看完整版视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