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PD-L1三篇长文!癌症免疫治疗到底是肿瘤细胞还是宿主免疫细胞表达的PD-L1起作用?
PD-1/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为癌症的免疫治疗开启了新的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篇章。PD-1/PD-L1抗体药物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治疗毒性。目前,针对PD-L1的治疗性抗体先后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近年来的报道显示,PD-L1不光表达在肿瘤细胞上,而且还组成性的(constitutive)和可诱导性的(inducible)表达于宿主细胞上。那么,是肿瘤细胞...
《Science》:肠道菌群出“叛徒”?会转移!会引起自身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多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中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月9日发表在《Science》上一篇名为“Translocation of a gut pathobiont drives autoimmunity in mice and humans”的...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突破!HIV竟是这样逃过免疫检查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揭示了HIV隐藏在受感染细胞中的新机制,这种机制使HIV处于潜伏状态,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并阻止抗病毒药物冲洗出体外。 这项发现于2018年2月28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这可能有助于设计和测试旨在治愈病毒的新疗法。 通常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感染名为CD4 T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
《Cell》子刊:华人科学家叫板CTLA-4免疫检查点阻断假说
近几年来,针对CTLA-4、PD-1和PD-L1的单抗药物在免疫治疗中的效果逐渐获得认可,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 (Immune Checkpoint)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2018年2月22日,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刘阳/郑盼教授联合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长久以来流行的抗CTLA-4抗体Ipilimum...
新研究揭示维生素A与肠道免疫系统背后的故事!
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A 的代谢产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以调节小鼠肠道的免疫反应,通过调控固有免疫细胞中的HIC1蛋白的表达完成这个过程。这项研究为治疗疾病开拓了新方法,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Kyle Burrows博士及其同事完成,于最近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 肠道免疫系统必须维持平衡,以对抗感染并维持机体对有益菌及食物颗粒的免疫耐受。过去的研究...
免疫细胞竟会导致高血压?《Science》提出降压新疗法!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并称为“三高”。 全球预计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同时,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病,中风,肾损伤,痴呆等其他疾病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减少...
哪种细胞还能逃避免疫检测?静息组织干细胞!
因为具有重新生长和移植替代组织的独特能力,干细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这项独特的能力可能会导致免疫排斥。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且未解决的问题是组织干细胞在免疫攻击期间是否不可逆地被破坏,这将使得在免疫力的解析时无法进行适当的组织修复,或者干细胞是否通过进化机制以某种方式幸免于难保护这些关键的细胞。 了解T细胞和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骨髓移植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有关。而回答这...
《Science》:免疫检查点疗法如何提高疗效?抗原提呈能力是关键!
免疫耐受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免疫检查点疗法(immune chenkpoint therapy)则是一类通过共抑制或共刺激等信号调节T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在使用了ICB后,3年存活率从2010年之前的12%上升到了如今的60%,这证明了ICB对恶性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对ICB感冒。 ...
CRISPR再立功!为免疫细胞装上“雷达”!
白血病是一种极难治疗的致命癌症,大量的白细胞在血液中四处游荡,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杀死我们的身体。但这个“杀人凶手”并不是毫无弱点。许多的白细胞表面都有一个称之为“CD19”的分子。当CD19被激活后,它所附属的白细胞就会被我们杀死。 CD19对于癌症生化学家来说,就像是一个向世界广播的小型无线电信号,不断的说着“这是白血病,快来杀它。”而当白血病患者体内具备了可以接受CD19信...
首次!《Nature》子刊揭示被忽略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调控功能的顺反元件通过结合染色质开放区域参与到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过程中以控制转录活性。目前,关于调控元件的遗传变异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想要确定免疫应答中的调控元件遗传效应,或许要将所有基因检测一遍,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近日,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
又两篇!《Nature》、《JCEM》揭示肠道菌群同免疫、代谢联系!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随着我们的不断深入和探索,肠道菌群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就在本周,《Nature》又有新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人体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于此同时,《JCEM》(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m...
只有1/4获益率的PD-1免疫疗法,怎样提高患者获益率?
虽然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事实是,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患者对从免疫疗法中获益。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邹卫平称:“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一个问题:为什么免疫治疗在这些患者中起作用而并非所有患者中起作用呢?” 近期,邹博士和同事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Host expression of PD-L1 d...
《Nature》重锤!PD-1免疫疗法再掀高潮!罕见黑色素瘤完全缓解近1/3!
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黑色素瘤亚型,其特征是致密的纤维间质,对化学疗法有抗性和缺乏可操作的驱动突变,并且与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高度相关。 研究人员分析了60例进行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或PD-1配体(PD-L1)抗体治疗的结缔组织增生性黑素瘤患者。在60例患者中有42例观察到客观存在的肿瘤反应,其中包括19例完全缓解。全外显子测序揭示了这些肿瘤中的高突变负...
开创历史:《科学》杂志五篇雄文坐实,最有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行不行,竟然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这已经是《科学》杂志发表的第五篇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文章。这五篇重磅连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坐实了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患者响不响应,效果怎么样,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并不是肠道微生物这两年变活跃了,只是科学家们这几年终于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秘密,比如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与糖尿病、与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与自闭症……竟然都有着密不可分...
《Nature》长文!最热的基因编辑技术有难了:或可引发强烈免疫反应!
随着基因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被寄予厚望。而在基因编辑中,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由度高被称为“基因魔剪”。而在过去的时间内,CRISPR也不辜负我们的期望,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突破。 然而近日,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儿科血液学家Matthew Porteus和Kenneth Weinberg领导的研究小组却发现了CRISPR-Cas9一个可能...
《Immunity》重磅!器官移植自体免疫关键分子!
近日,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成功找到了一个控制T细胞功能和障碍的关键转换分子,并且提出了抑制该分子同时保证自身免疫功能的方法。 他们的研究以“ Ab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4 Promotes Transplant Acceptance by Driving Allogenic CD4+ T ...
《Cell》子刊:调控免疫应答的全新因子!
美国拉霍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员Klaus Ley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辅助性T细胞可以利用膜突起移动到发炎的组织,同时保持膜稳定性,并提供脉管系统的牵引力。研究小组表示,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分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未成熟的T细胞缺乏膜突起,而成熟的T细胞能够开启基因表达程序,为成功构建膜突起提供材料。 2017年12月26日,这...
《Science》子刊重磅!肠道菌群免疫耐受时间确定!
肠道内的微生物达万亿计。在这些微生物中,宿主与健康肠道微生物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宿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微生物则帮助宿主更好的生长发育、防御病原体以及促进新陈代谢。 但是在人体和微生物共生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建立免疫系统和良好菌群之间的联系,防止在免疫过程中良好的肠道菌被清除。 在正常的免疫背景下当...
《Nature》两篇连发免疫学重大发现!特定基因逆转免疫细胞分化!
记忆T淋巴细胞的名字源于它能够使免疫系统获得免疫记忆——帮助机体获得机体内发生过的感染或接种过的疫苗的相关记忆。但是为了成为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并逐步退出免疫步兵行列。 这个突破是在12月13日《Nature》上刊载的两篇文章中发现的。文章的结果在免疫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记忆T细胞发育对开发疫苗的潜在影响方面的争论。 ...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