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改写中期肝癌治疗格局!程树群团队领衔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免疫靶药三联方案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中位生存期突破33个月

首页 » 《转》译 6小时前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这一突破性成果为占肝癌总数20%-30%的中间期患者群体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

近日,一项由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程树群团队领衔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在国际顶级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发表。研究证实,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的三联方案,可使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7.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突破3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提升至47%(RECIST标准)。这一突破性成果为占肝癌总数20%-30%的中间期患者群体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

临床困境催生创新方案:为何需要联合治疗?

试验流程图与患者筛选路径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及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其中中国因乙肝高发导致肝癌负担尤为沉重。根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系统,中期HCC(BCLC B期)患者约占总数三成,传统标准治疗TACE虽能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实现局部控制,但面对多结节或大体积肿瘤时疗效有限——历史数据显示其客观缓解率仅约30%,三年生存率不足26%。反复TACE可能导致肝功能恶化,而单纯依赖局部治疗难以遏制疾病进展,约80%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机会,亟需更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应用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取得突破(IMbrave150试验显示OS提升至19.2个月)。其机制在于:贝伐珠单抗通过阻断VEGF通路抑制肿瘤血管异常增生并改善免疫微环境,而阿替利珠单抗则解除T细胞免疫抑制。更关键的是,TACE治疗后肿瘤坏死释放的抗原可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形成协同杀伤。

创新方案疗效显著:关键数据解读



靶病灶直径变化瀑布图

本次研究纳入45例HBV相关中期HCC患者(中位年龄55岁,80%为男性),接受TACE治疗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1200mg Q3W)+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终点为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ORR。

▌ 肿瘤控制效果惊艳

  • 双重标准评估均达高水平响应:按RECIST标准ORR达47%(21/45),其中完全缓解率7%;按更敏感的mRECIST标准ORR高达67%(30/45)。

  • 持久获益明显: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达36.6周(RECIST)和44.4周(mRECIST),47%患者疗效维持超3个月。

  • 生存期大幅延长:中位PFS 17.9个月(1年PFS率73.3%),中位OS 33.0个月(1年OS率86.7%,3年OS率44.8%),显著优于历史对照的26个月中位生存期。

▌ 安全性可控

9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但仅44%发生3-4级AEs(主要为转氨酶升高、高血压等),无治疗相关死亡。22%患者因AEs暂停用药,经对症处理后多数可继续治疗,该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肿瘤控制与生存期的双重突破,特别是对于肿瘤负荷较大(最大径≥5cm)或多结节患者,联合治疗展现出更优的缩瘤效果。

机制革新:为何三联方案更具优势?



生存曲线

研究团队揭示了该方案的协同作用机制:

1.TACE的双重打击:局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血管造成缺血性坏死,同时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免疫系统;

2.贝伐珠单抗的环境重塑:通过抑制VEGF不仅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更可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

3.阿替利珠单抗的免疫放大:解除PD-L1介导的T细胞抑制,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这种局部治疗触发免疫原性死亡→系统免疫激活→持续抗肿瘤效应的链条,构成了三联疗法的核心科学基础。

临床价值与未来展望

这是首个探索TACE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序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支持开展III期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联合治疗是否应成为中期HCC的新标准。

研究者未来将关注以下研究方向:

1.优化治疗顺序:比较TACE前启动免疫治疗与本研究采用的TACE后用药的差异;

2.生物标志物筛选:探索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等指标预测疗效的可能性;

3.扩展适应症:验证方案在BCLC A期高风险患者或早期复发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在肝癌治疗领域,如何将局部治疗与系统疗法有机结合始终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为三联方案提供了高级别证据,其成果不仅惠及中国庞大的乙肝相关肝癌人群,更为全球中期肝癌治疗策略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427-0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微信号:zhuanhuayixue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