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3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CO:坦西莫司和贝伐单抗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满意

2014-12-10

  目前有效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方法还很少。最近的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证实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和VEGF/PDGF-R抑制剂舒尼替尼(Sunitinib)可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临床前研究建议通过联合mTOR和VEGF通路靶向治疗来增强抗肿瘤效应。   近日,梅奥诊所和纪念...

辉瑞扩大罕见出血性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新合作

2014-12-09

8日,辉瑞发表声明,该公司将增强二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合作:罕见出血性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 辉瑞将协助Spark Therapeutics公司扩大其罕见疾病的研发项目,包括 SPK-FIX项目——靶向治疗B型血友病的生物工程AAV载体。 Spark的主要产品 SPK-RPE65在一年前刚获得FDA突破性治疗设计的奖励。这家新兴的基因治疗公...

《转》访闻丹忆: 让小鼠为肿瘤患者试药 个体化用药为“绝症”带来希望

2014-12-08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和闻老师的相识源于一次论坛,我和她同为演讲嘉宾。交流中发现我们竟有着相同的爱好--国标舞。领略过闻老师精湛娴熟的舞步,很难将舞台上的她和“千人计划”专家、“哈佛...

2014全美肿瘤免疫年会亮点

2014-12-08

  1. 肠道共生菌群   对肠道共生菌群研究的兴趣源于1891年William Coley医生的临床覌察,一位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肉瘤病人因一次偶然的肠道感染,肿瘤不治而癒。从这个事实可以推理,这个肠道感染可能激活了病人的Innate免疫系统,导致肿瘤的消失。人体有非常大的共生菌群,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是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菌群。肠道共生菌是个大类,其基因...

糖友易患头颈部肿瘤

2014-12-07

  台湾科技大学进行了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者从台湾纵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中选取了89089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头颈部肿瘤风险与相应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匹配对照者相比较。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头颈部肿瘤发生率增加147倍。其中,年龄在40~65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头颈部肿瘤的风险更高,且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头颈部肿瘤的风险高于女...

原发肿瘤平足蛋白阳性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或提示复发后预后差

2014-12-06

微环境因素对化疗有效性的影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认可。 近日,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等处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探讨原发肿瘤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表型与化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发现原发肿瘤平足蛋白(podoplanin)阳性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可预测化疗后复发的肺腺癌患者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2日的J Cancer ...

关于癌症你知道多少?(一)

2014-12-05

  癌症和肿瘤有什么区别?癌症到底怎么致命的?我们从浩瀚信息中找到一篇极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一起来涨姿势吧。   进步和困境   一不小心跳进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这个大坑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从本科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从学校到药厂,第一手,第二手,第N手的癌症研究资料接触很多。随着中...

微型染色体能加强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2014-12-04

  癌症是由于某些细胞中一些基因畸变使得细胞能无限期分化引起的。这些病变的细胞生成肿瘤,逐渐扩散侵入健康组织。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本质上是杀死癌细胞来阻止它们的扩散。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最致命的脑瘤,一队来自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通过对这种肿瘤细胞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发现引起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些突变是由染色体外叫做双微小体的DNA片段引起的,这使的癌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

CONCORD最新全球癌症生存监测报告

2014-12-04

副标题:大数据“丈量”癌症防治差距 11月26日,《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刊发了10个常见癌种的全球生存监测最新数据。我们有幸请到了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来自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陈万青教授对结果进行解读,陈教授表示,“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监测数据是反映一个地区肿瘤负担以及评价医疗资源和防治水平的重要信息,在癌症监测中与发病率...

Nature子刊挑战传统观点:干细胞之外的癌症起源

2014-12-03

  发表在12月1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对有关肠癌是如何在大肠中形成的一种流行观点发起了挑战。来自英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肠癌有可能并不像以往所想的那样,仅仅从肠道粘膜干细胞开始它的旅程。   Wellcome Trust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一种可导致中年时形成肠癌的遗传缺陷展开了研究。这种缺陷基因使...

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 是否非查不可?

2014-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吴海云,大约在7年前的一天,半夜三点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这位副部级官员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非常焦虑和紧张,他说,最近他做了一次体检,其中有一项“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超过正常值。当时这位朋友正在争取晋升的机会,对此着急,吴海云听完对方的叙述,简单又笃定地对他说:“没事,你放下电话,安心睡觉,每天该干啥干啥,不用管它。”这位官员便相信...

抗肿瘤高价药该如何支持?

2014-12-03

  我们常听说的化疗药物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   除了有效治疗,靶向药物另一面便是高价。以肺癌药物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为例,其单盒售价约为5000元人民币,而患者每月使用3盒量的花费就已接近1.5万元。   当药物的费用高企难以承担之时,患者很可能寄希望于...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2014-12-03

在许多医学中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治疗方案。 传统的TACE常用碘油-化疗药物混合乳剂栓塞。但是,这种方法存在2个主要缺陷:①碘油乳剂的局部沉积有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细胞毒效应也随之下降;②传统碘油-化疗药乳剂虽然较传统全身化疗大大降低了全身不良反应,但仍会导致部分化疗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增...

JCO:奥拉帕尼对BRCA1或BRCA2突变的多种肿瘤有效

2014-12-02

  据近期发表在J Clin Oncol上的一项Ⅱ期研究,奥拉帕尼单独用于生殖系BRCA1 或BRCA2 突变的多种肿瘤均可产生缓解。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表明奥拉帕尼(Lynparza, AstraZeneca)可以进行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   该文章的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

精华:细说循环肿瘤细胞的前世今生

2014-12-02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几年CTCs在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控等方面的临床表现逐渐崭露头角,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临床应用价值极其显著。与传统的...

肿瘤标志物HE4中国人群参考值研究结果发布

2014-11-27

人附睾蛋白4(HE4)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而在卵巢癌组织和患者血清中均高度表达。 在日前上海举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田亚平教授首次公布了HE4中国人群参考值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 这一历时两年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由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9家医院联合开展,...

台湾研究“放病毒杀癌” 腺病毒可歼灭大肠癌

2014-11-27

  据台湾媒体报道,以毒攻毒,台湾研究团队治癌又有新发现。台湾阳明大学张平伦癌症研究中心初步动物研究发现,利用基因改造后带有抗原的腺病毒,直接注射到具KRAS基因突变的大肠直肠癌、胰脏癌小鼠身上,可提高免疫反应,崩解、歼灭肿瘤细胞,等于“放病毒杀癌细胞”且不会破坏正常细胞。为台湾癌症生物治疗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据报...

小车(CAR-T)越滚越快

2014-11-27

  【新闻事件】:11月25号Juno Therapeutics的CAR-T药物JCAR015获得FDA突破性药物地位,用于治疗复发性/无应答的B细胞急性白血病。同时,强生也匆匆搭上这趟小车,和肯德基的生物制药公司Transposagen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CAR-T药物。CAR-T(正好是英文“小车”的意思)真是越滚越快。   【药...

不同地域胃癌肿瘤免疫标志物存在差异

2014-11-27

  过去,我们认为亚洲和非亚洲国家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管理手段,然后,最近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却表明,即使运用标准的治疗方法,但亚洲和非亚洲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仍存在差异。   由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LIN教授领衔的一个跨国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胃癌在亚洲和非亚洲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肿瘤免疫标...

智能电子手术刀iKnife能识别癌变组织

2014-11-27

  癌症患者都想在第一次手术时就完全摆脱肿瘤,要确保已经祛除了全部癌症组织才能防止癌症再次复发。但在肿瘤切除手术时,外科医生严重依赖于术前收集的医学影像及其他信息,能够获取的信息都并非直接信息,而是来自于手术前的间接信息,这让他们永远不会确切地知道自己正在切除什么东西,也让整个过程变得十分困难。   给这种问题提供答案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