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Nature/Science/Cell一作亲授:3篇顶刊背后的科研破局思路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47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2023年第五篇!曹雪涛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论文发布

2023-05-25

5月20日,海军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在线发表题为“Metabolic enzyme Suclg2 maintains tolerogenicity of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diffDCs by suppressing Lactb succinylation”的研究论...

再取进展!唐本忠院士团队开发光敏剂诱导癌症饥饿疗法和光动力疗法,协同实现肿瘤高效消融

2023-05-09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utophagy-Activated Self-reporting Photosensitizer Promoting Cell Mortality in Cancer Starvation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了一种通过自噬激活荧光光敏剂(PSs)与癌症饥饿疗法相结合实现肿瘤可控高效消融的...

重大发现!谭蔚泓院士团队发现胰腺癌潜在治疗新靶点

2023-05-06

近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谭蔚泓及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湖南大学王雪强共同通讯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23)在线发表题为“Regulating the Properties of XQ-2d for Targeted Therapeutic Agents Delivery to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

IF=157!颠覆经验性治疗!陈子江院士、孙贇教授等最新研究发现强的松无法改善辅助生殖助孕活产率

2023-05-04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线发表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Prednisone vs Placebo and Live Birth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研究...

【STTT】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团队胰腺癌最新综述:肥胖和糖尿病如何促进胰腺癌

2023-04-17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的赵玉沛团队等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肥胖及糖尿病相关胰腺癌的免疫代谢发生机制,并深入讨论了代谢失调如何损伤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癌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3-01376-w#S...

【Cell Discovery】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院士团队提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

2023-04-1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团队发现,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核PD-L1比例升高,并通过转录激活EGR1表达,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抗PD-L1免疫治疗联合组蛋白HDAC2抑制剂,能减弱UM肿瘤血管生成,由此,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新策略,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 Discovery》。 https://www.nature.c...

【Nature】最新!丁璟珒课题组/邵峰院士团队合作揭示细胞焦亡关键机制

2023-03-31

2023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丁璟珒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合作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s for regulations of GSDMB pore-forming activ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IpaH7.8特异性识别GSDMB和GSDMD两种焦亡蛋白的结构基础,破解了GSDMB可变剪接调控细胞焦亡活性的精确...

阔别母校35年!47岁当选美国院士,如今放弃高薪回国,履新北大!

2023-03-01

人物经历  01  陈雪梅,女,1966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雪梅于1988年从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并考取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 1989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转到美国罗格...

再突破!田志刚院士团队揭示NK细胞辅助功能的调控机制,协同免疫疗法共抗癌

2023-02-21

2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孙昊昱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毕嘉成副研究员等人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了题为“Checkpoint TIPE2 limits the helper functions of NK cells in supporting antitumor CD8+ T cell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NK细胞辅助CD8+...

最新抗癌疫苗!西北大学院士团队研发球形核酸疫苗,既可以高效持久抗癌,又可以可提高多种疫苗效力

2023-02-04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国际纳米技术研究所 Chad A. Mirkin 院士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研究论文“Multi-antigen spherical nucleic acid cancer vaccines”,开发了一种显著提高多种癌症疫苗效力的新方法。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

陈志南院士团队三篇STTT研究综述!揭示美珀珠单抗在新冠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3-02-02

2023年1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朱平、张征及尉丁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多中心、无缝的2/3期随机第三方双盲临床试验,探究美珀珠单抗在重症 COVID-19住院成人中的疗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新冠引发神经问题!卞修武院士等团队合作揭示新冠病毒引起神经症状的潜在机理

2023-01-09

2023年1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冷泠、陆军军医大学平轶芳与姚晓红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题为“ COVID-19-associated monocytic encephalitis (CAME): histological and proteomic evidence ...

细胞生物学家陈晔光院士任母校南昌大学校长

2022-12-28

陈晔光院士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1964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抚顺,1983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生物系,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2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助理教授。 2002年,...

【Circulation】今年第五篇!复旦葛均波院士团队揭示引起糖尿病心脏损伤的驱动因素

2022-12-27

2022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邹云增,李立亮及葛均波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旨在确定导致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的特定细胞死亡类型,并通过干预细胞死亡途径提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2.059304 2022四篇研究综述 ...

从炎到癌,要几步?王红阳院士:肿瘤研究的思路要变

2022-12-27

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方案 01 为何中国癌症死亡率偏高?王红阳认为,这与我国对早筛的重视和推广不够,且缺乏有效技术手段控制靶向炎症向癌症转化的关键节点有关。以肝癌为例,终末期肝癌的5年生存期只有2%,而如果是极早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4%以上。 “肿瘤救治很重要,但不能等到肿瘤已经进展到了终末期再开始救治,这样并不能解决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率低...

乳腺界的第一位院士,主张以科研反哺临床,如今获“世界科学院奖”......

2022-12-27

全球癌症治疗的新一轮革命  01  目前,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乳腺癌诊疗曾经历三次革命:从局部根治手术、全身治疗到个性化精准治疗。 1999年,宋尔卫团队成功实施了第一台保乳手术。当时很多人认为手术切的面积越大、生存期越长,因而保乳手术所占比例不高。后来研究发现,乳腺癌并不是局部疾病,...

92岁陈可冀院士:高脂血症患者,这4种蔬菜不要吃!

2022-12-27

医者仁心  01  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到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最美医生”称号……聚光灯下的陈可冀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患者不遗余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呼吁。“这份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人的,而是属于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一方一药都关乎患者生命健康,我不能停下脚步,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面对新的荣誉,陈可冀仍然云淡风轻。...

樊代明院士:浩如烟海的研究知识如何用于肿瘤治疗?

2022-12-27

人工智能医学大脑(智慧)MedBrain从人的整体出发,把医学先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有效实践经验加以整合,再根据社会、环境和心理,从而形成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目前已经覆盖上万种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医学智慧体系。 关键在于整合  01  在樊代明看来,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如何在现有40%的基础上提升...

窦科峰院士领衔,全球首例异种多器官同期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2022-12-27

异种器官移植  01  近年来,同种器官移植已成为众多终末期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供体短缺严重制约器官移植发展。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陶开山教授表示:“此次研究以异种器官移植最佳供体——基因编辑猪为手术供体,以与人类基因组的同源性达94%、各项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的恒河猴为手术受体,进一步探索解决多器官衰竭难题,并最...

履新!叶玉如院士成港科大首任女校长!

2022-12-27

一滴血筛查阿尔茨海默病  01  她是国际顶尖神经生物学家,被称为“遗忘的对抗者”。自198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药理学博士至今,叶玉如已经专注于神经生物领域近40年,致力于找出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如今的叶玉如依然在不断探索前行,她带领团队建立先进的生物标志物开发平台,识别出新型的血液生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