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6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里程碑研究开启转移性癌症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揭示,几乎90%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都携带着可以被一些现有的或新的癌症药物靶向的遗传突变。研究结果发布在科学期刊《细胞》(Cell)杂志上。 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创建了一张已扩散至全身的致命前列腺癌的遗传突变综合图谱,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其誉为是这一疾病的“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原意是指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靠线...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基础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领域: 1.陈恕行 人物小传 陈恕行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6月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 提名理由 他潜心于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他首次给出了含附体激波解的局部存在性与稳定性的严格数学论证,为解决这一长期...
NatureMedicine:抗癌病毒研究新进展
溶瘤病毒是癌症治疗中很有前景的一种途径。基因工程研究的进步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制造出针对不同突变类型的癌症细胞的溶瘤病毒,从而可以更好的抗击肿瘤。而且相关基因的加入,可以使得溶瘤病毒的效果加强。例如,病毒携带抗肿瘤基因到相应的地方,从而可以增强病毒抗肿瘤能力。 溶瘤病毒抗肿瘤很关键的是如何突破癌细胞抗病毒的防御系统,进而打破癌细胞对溶瘤病毒的抗性。在溶瘤病毒释放的过...
周琪最新文章:生物三维打印的研究进展
三维(3D)打印具有灵活性和精密性的特点, 已在军工、航天等制造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之兴起的生物3D打印在再生医学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3D打印是将打印的墨水改成含有活细胞的混合物, 从而构建活体组织器官. 目前生物3D打印更多的是应用于硬组织的仿生重建和新型给药装置的制备, 但具有生物活性、更复杂的组织器官的重建还处于探索阶段. 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哈佛大学年轻血液抗衰老研究受质疑
2014年,年轻血液抗衰老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新闻,一些科技媒体将该发现评选为年度研究热点。关于年轻血液抗衰老研究的关键学说是认为年轻动物和人血液中存在GDF11,这种生长因子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给老年动物补充这种细胞因子能对肌肉和神经产生抗衰老效应。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的Amy Wagers小组的关键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细胞》和《科...
军事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靶向干细胞样肝癌细胞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叫做miR-125b的小RNA分子可通过SMAD2和Smad4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靶向干细胞样肝癌细胞。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 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裴雪涛(Xue-Tao Pei)教授和岳文(Wen Yue)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裴雪涛主要从...
研究发现肿瘤异质性可能影响药物耐受性
2015年5月20日,上海――《Annals of Onc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可能会影响药物耐受性。 意大利Isituto Nazionale Tumori Fondazione Giovanni Pascale的研究人员对CAPRI-GOIM临床试验登记的182名患者的肿瘤图谱进行了研究。该...
新火山岛成了研究生命殖民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日本远海一座新诞生的火山岛给了日本科学家研究生命如何开始在荒凉的土地上蔓延的机会——助长生命生长的居然是腐烂的鸟屎和小鸟的呕吐物。研究人员说,这座火山2013年11月才冒出海面,目前岛上的火山依然在活动,给这座岛屿带来生命的秘密原料,竟然是鸟排出的废物。 这座新岛位于距离东京以南1000公里的西岛火山带,西岛属于以生态系统丰富度高闻名的小笠原群岛一部分。 ...
热点前瞻:ASCO发布4项重点研究结果
当地时间5月13日中午12点,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为第51届ASCO年会(5月29日至6月2日,芝加哥)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4项重点研究结果。这4项研究结果分别证实,应用易于获取的维生素制剂可降低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风险;早期化疗可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新型治疗可改善罕见肾癌患儿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的转归。ASCO主席Peter Paul Y...
Nature子刊:癌症研究的突破性技术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控芯片,可以捕捉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群,这会对“癌症如何扩散”产生新的重要认识。这项工作是由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资助。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实体瘤中脱离出来并进入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的细胞。单个CTC是极为罕见的,通常10亿个细胞中只有不到1...
苏州纳米所基于特异性结合多肽的肺癌干细胞研究获进展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肿瘤起始、生长、复发、转移、耐药性产生的根源。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预后监测具有革命性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朱毅敏课题组以筛选肺癌干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分子标志物的肺癌干细胞检测...
科学家纳米记忆技术研究获进展 助研发大脑仿真
近日,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研制纳米记忆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这对大脑仿真技术的成功研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的科研人员表示,纳米记忆技术的原理与生物大脑的记忆有相似之处,而且此装置厚度仅有头发丝的1/10000,可以模仿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席研究员奈里(Hussein Nili)博士表示,要建立人工神经元网络...
清华陈晔光Nature子刊发表干细胞研究新发现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非平滑肌肌球蛋白(NMII)重链Myh9可通过限制Lgr5+干细胞介导结肠炎诱导的肠上皮细胞损伤。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晔光(Ye-Guang Chen)教授,自2002...
华大基因宏基因组研究获颠覆性发现
婴儿的微生物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熟。科学家们对98名一岁以内的瑞典婴儿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他们发现,即使引入了固体食物,非母乳婴儿的微生物组仍旧比母乳婴儿更接近成人。这项研究发表在五月十三日的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 “我们一直以为引入固体食物是改变婴儿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但这项研究表明推动...
曹务春、贺福初、高福Nature携手发表基因组研究重大成果
由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2014年秋天在塞拉利昂收集的一些埃博拉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基因组序列分析,追踪了埃博拉疫情后期阶段这一病毒的多样性和进化。埃博拉的疫情是在去年的春天首次发现在西非国家几内亚多地集中爆发,后逐渐蔓延到邻国。 在5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报告称对去年秋天在塞拉利昂5个地区收集的...
母系基因研究揭示自闭症风险新线索
近日,一项研究对2377名自闭症儿童及其父母和未患病的兄弟姐妹进行了遗传分析,为自闭症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 过去几年里,科学家们在发现自闭症风险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发现了一些新出现的基因突变,对于自闭症发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些新突变只在患病儿童中出现,而不存在于其父母身上,...
朱涛: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及新策略的研究
朱教授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发表SCI论文近60篇,篇均影响因子>5,论文他引总数超过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会议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以供交流学习。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存在的极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是肿瘤起源...
Concordia进行光动力抗癌疗法多种适应症临床研究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难题之一。时至今日,科学家仍然难以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治疗这类疾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是由患者机体健康细胞癌变而来,目前的抗癌疗法很难将其与健康组织细胞区分开来。而这也促使众多科学家纷纷研究新疗法以应对这一问题。 最近,来自加拿大的生物医药公司Concordia Healthcare就开始推动光动力抗癌疗法的研究。公司开发的这一疗法是...
同济大学首席科学家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细胞极性和JNK(c-Jun N-terminal kinase)活性对于组织内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细胞极性和JNK异常在癌症发展中很常见。虽然人们已经建立了细胞极性丢失与JNK激活之间的关联,但还不清楚细胞极性异常如何引发JNK介导的细胞迁移和肿瘤侵袭。 日前,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细胞极性丢失诱导细胞侵袭的重要分子机制。这一成果发表...
FDA批准Neuroderm新型帕金森药物输送系统进一步临床研究
帕金森症一直是困扰许多老年人的重大健康问题,而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帕金森症药物研发领域也日趋火爆。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但是levodopa、carbidopa等药物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症患者的健康状况。 最近,FDA宣布批准Neuroderm公司开发的帕金森症输送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这也意味着公司开发的适用于中度帕金森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