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4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幽门螺杆菌或非头颈癌风险因素
据12月18日发表于美国《 Head & Neck》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可能不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考虑到之前曾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的Morand医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幽门螺杆菌对上呼吸消化道的影响。研究人员对56名头颈部癌症患者和90名未患有头...
Cell:研究人员建立胰腺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被确诊后只有6%的病人能存活5年。今天,冷泉港实验室(CSHL)和lustgarte基金会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研究成果,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正常胰腺细胞和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模型系统。他们的工作为改变以往的胰腺癌研究方式提供了可能,允许科学家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12月30日的...
热休克蛋白令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产生耐药性
高度保守性的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HSP90)因能帮助机体适应环境压力而闻名,热休克蛋白90(HSP90)也能使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对激素治疗变得具有耐药性。 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道了HSP90介导的耐药性机制,即通过HSP90抑制剂和其它治疗干预相结合,可以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PLoS Med: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患肝癌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接种可有效降低中国年轻人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文章中,研究者报告了启东乙肝干预研究的长期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是一项在江苏启东市从1983年至1990年开展的一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随机控制实验...
高二学生研发抗癌新药
腊肉是怎样自制的?为什么有落汤鸡却没有落汤鸭?如何能用微弱电流防抢包?……这些奇思妙想都在学生的手中变为现实。28日,第30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雅中学颁奖,广雅中学一举获得6项一等奖。 学生为老爸发明速效醒酒器 据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
PLoS ONE:可模拟肿瘤状态的计算机模型有助癌症治疗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同癌症作斗争,战斗有时候会胜利、会失败、也会处于僵持状态;在胰腺癌中,这种所谓的僵持状态就被称为肿瘤休眠,在其转变成恶性状态之前会维持长达25年,但至今尚无研究人员清楚这种机制。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模型,其可以帮助阐明休...
琥珀酸合成酶(ASS)缺陷或为肺神经内分泌癌个体化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缺乏琥珀酸合成酶(ASS)的细胞必须从循环血液中摄取精氨酸(arginine)以维持生长。先前研究已发现,聚乙二醇精氨酸脱亚胺酶(ADI-PEG 20)疗法可选择性清除血循环内精氨酸,对琥珀酸合成酶缺陷的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 近日,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等处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过半以上的高级别肺神经内分泌癌(PNEC)存在琥珀酸...
科学家发现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基因靶点
靶向治疗是癌症治疗日益和突破性手段,其中药物或其他物质被设计成能干扰那些控制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基因或分子。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microRNA和一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期待开发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药物。 在Neuro-Oncology杂志上,科学家Luni Emdad博士领导的团队提供证据,特定microRNA——m...
PNAS:多食红肉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分子机制
一般认为大量食用红肉的人们患特定癌症的风险较高,然而对于其它食肉动物却并非如此。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Neu5Gc的糖分子在促肿瘤发生上所发挥的作用,Neu5Gc分子在除人类外的大部分哺乳动物机体中都存在。 研究者表示,利用Neu5Gc糖分子喂养该分子...
过去5年不健康生活方式或致60万人患癌
近日,一项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里,如果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约会有60万人免于遭受癌症;研究者Harpal Kumar指出,我们都知道英国削减仅1%的吸烟率每年就可以挽救3000人的生命,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却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何我们进行大量的投资来研究如何帮助人们制定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他们在晚年的癌症风险。 ...
胰腺导管腺癌血管化较差的新机制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最具恶性潜能、血管化较差的肿瘤之一。与血管化良好的肝细胞肝癌(HCC)相比,胰腺导管腺癌血管化差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近日,日本长崎大学等处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增强表达的脯氨酰羟化酶3(PHD3)可抑制HIF-1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新血管形成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27日的J G...
14个癌症之最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 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肝癌有四大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 对此,国家制定了肝癌的一级预防方针: 第一,改水,不吃沟塘水,吃深井水,吃自来水; &...
Palbociclib和加曲唑药物联合使用对乳腺癌患者有良好效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根据最后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服用palbociclib药物后,患有晚期乳癌女性的症状没有恶化,且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一倍。这项成果为患有晚期乳癌的女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个临床实验药物palbociclib是由辉瑞公司发现和开发的, palbociclib作用于一类关...
MACC1,一个新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新近研究已发现,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在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A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循环MACC1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循环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 mRNA可作为非...
2015全球五大卫生挑战 耐药性危机加大
外媒称,美国沃克斯网站12月23日以《世界将在2015年面临的五大卫生挑战》为题发表文章称,世界卫生事业未来会面临什么新情况?下面几件事将会决定明年的全球公共卫生工作。 1、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行动,耐药性感染将很快超过癌症,成为人类更危险的杀手。 面对我们发明出来的抗感染药物,细菌和病毒会自然而然地进化,逐渐具备耐药性。但数十年来,我们的自身行为加速...
Nat Commun:揭示罕见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近日,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遗传突变,ICC是一种影响亚洲国家人群的高致死性肝癌,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人员在文章中鉴别出了影响驱动ICC发生的基因及信号通路的遗传突变,该研究或为开发准确的诊断技术及疗法、提...
肺癌扩散机制有助开发新疗法
根据12月24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科学家们通过显微图像分析揭示了肺癌细胞挣脱细胞周边组织蛋白束的束缚进而在机体中进行扩散的过程。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之间由一种叫做TIAM1的蛋白质固定连接,当细胞出现癌变时这种连接会被永久地切断。在健康细胞中,这种连接蛋白一直处于降解与再生的平衡状态。肺癌细胞TIAM1蛋...
NEJM: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取得重大突破
在最新一期的世界最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哈佛医学院附属 DanaFarber 癌症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结果:23名对其它药物均已耐受或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利用免疫药物、抗体nivolumab进行免疫治疗后,四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16名患者肿瘤至少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有效率仍高达8...
Sci Signal: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精细路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Signaling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杜克癌症研究所(Duke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促进特定癌细胞对致死性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通过绘制黑色素瘤、乳腺癌及骨髓纤维化癌细胞对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揭示了许多阻断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关键靶点,对于后期开发有效应对...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鉴别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指出,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帮助鉴别病人患遗传性癌症的风险,这或许有助于开发出癌症预防及诊断的新型策略。 本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58名癌症患者机体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改善诊...